正、余弦函数概念教学反思与重构

2020-03-18 04:30程仕然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反思重构课堂教学

程仕然

[摘要]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对正、余弦函数概念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并给出正、余弦函数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课堂教学;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04-02

正、余弦函数是解决“按一定规律周而复始”问题的重要函数模型,它们是基本初等函数,它们上承函数,下启三角,外联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对学生构建三角函数体系,发展函数思想,形成初步的几何(三角形)问题代数化(直角坐标系下变量关系)的解析几何意识都有很大帮助,研究正、余弦函数概念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在本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如下情形,

情形一:初、高中衔接不畅,教师对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程度不了解,对学生能力的预设偏高,学生也因为初中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从而对高中新概念的认识和学习缺少热情和理性。

情形二:概念给出直白,缺少概念产生过程的建构,学生不能领会概念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发挥不出本节概念的核心和根基作用。

情形三:缺少数学文化的渗透,概念一带而过,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讲解例题和练习上。

情形四:个别教师对正、余弦函数概念本身理解有偏差,对正、余弦都是角理的函数理解和表述不清。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以概念的有效教学为突破口,在反思中研究,在重构中升华课堂教学。

二、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目标分析

1.数学建模,发现和提出问题

从“周而复始”的生活现象抽象出“圆周上一点的运动”这一简单数学模型,是进行数学建模的最好契机,提出点与角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现实的关联,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分析问题

从初中的直角三角形边的比定义的三角函数,类比出高中坐标系上坐标比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再推广到一般的三角函数,这是通过数学运算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体现,通过直观想象,建立了形(终边上点P(x,y))与数(角α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间的联系。

3.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数学抽象,解决问题

在整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从角α的“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比,坐标系中的坐标比”的图形问题到角α的“正弦、余弦”数量问题,从数量(正弦,余弦)到数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抽象出正、余弦函数的数学概念,始终贯穿着数学抽象,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从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比”研究三角函数到坐标系下任意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比”,一步步抽象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运用数学抽象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与重构

1.精准对接,从“角度变量说”过渡到“实数对应说”

表1是苏教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必修4)该节相关内容的初、高中呈现形式,

2.问题驱动,从数学建模角度重塑正、余弦函数概念

初中的三角函数是解决气球有多高、坝底有多宽等平面几何问题,以直角三角形的锐角(角度制)为自变量的函数模型,这些初中学习的知识,是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但也使得多数师生对高中新学习的内容重视不够,对新概念的认识缺少研究的热情和建模的理性。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许多“按一定规律周而复始”的现象……一个简单又基本的例子便是“圓周上一点的运动”……用(r,a)与用坐标(x,y)均可表示圆周上点……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x,y)与(r,a)之间的关系?从“周而复始”的生活现象抽象出“圆周上一点的运动”这一简单数学模型,提出点与角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研究正、余弦函数是以弧度制下任意角(实数)与正、余弦值对应的函数,建立解决“按一定规律周而复始”问题的函数模型——正、余弦函数。

3.文化渗透,从概念产生的历史中寻找研究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三角函数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最初是以几何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是静态地研究三角形问题,后来,欧拉把三角函数定义为一种函数线与圆半径的比值,再令圆的半径为单位长度后,三角函数可以简化为一种与角相对应的函数值,他把三角量看作为函数,使得三角学进入现代时代。

三角学相关概念的产生和完善过程恰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正好解决了学生从初中注重“几何形式”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升级到注重“代数形式”的任意角三角函数问题,重塑概念产生历程,适当地渗透相应的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会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发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为概念的抽象搭建舞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4.适时简化,从模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及数学符号表示形式

综上,正、余弦函数概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建模激趣,文化渗透,精准对接,适时简化,重视抽象,重塑概念产生历程,在概念构建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反思重构课堂教学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