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0-03-18 16:40冉海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冉海英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是学生语音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措施,以期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语文朗读能力   培養

小学中年级的朗读不同于阅读和默读,朗读是要读出声音来的,即运用普通话标准地把课本中的内容,清晰、响亮、带有感情地读出来,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和丰富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每天做到定时定量,帮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同时,教师要细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用范读领路,然后让学生跟着读,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丰富朗读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在反思朗读教学不足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变换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朗读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师可以运用分小组朗读、分男女生朗读,或者通过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读等。在课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朗读,特别是早晨,空气新鲜,学生的精神状态也好,是引领学生晨读的好时机。晨读时,学生可以在家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不一定要是课本内容。此外,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可以运用丰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定时定量,培养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没有明确的朗读目的,也没有朗读计划,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每天什么时候读,读多少内容,也就是做到定时定量。小学中年级学生要以课本为准,每天朗读一单元,合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不仅如此,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要求教师在班上选好领读者,确定好朗读方式和朗读内容,促使学生到学校后自主地朗读,教师要不定时查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此外,教师要严格监督朗读过程,使学生朗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能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主学习能力差,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范读,把学生带入朗读的状态。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效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把握好朗读效果,必要时可以借助班班通设备,寻找网络资源,用标准的、规范的、带有情感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正确、标准地朗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活跃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领入高质量的朗读课堂中。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朗读能力,也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自主朗读,品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己只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或是学习的一员。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觉性、自控能力都较差,要想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朗读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养成自主朗读的习惯,才会在课内和课外情不自禁地朗读。几个学生还可以开展小团体朗读或者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漂亮,读得有情感。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效果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他们会在自主朗读中感受文本的内容、情感,产生自己的领悟,并在品味文本的同时,写出自己小小的心得,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学生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且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
小学中年级古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观察作文创新教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有效订正数学作业的策略研究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