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2020-03-23 09:37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20年3期

陈清华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品读】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二十首其五》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属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作词,“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不能够写“无我之境”,豪杰之士自然能够做到。

A说: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主观的我,我在境在;无我之境,则属于不起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只有境而无我。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春天美好,可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我”看到的不过是: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名作《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把人生的底色写成了春寒与斜阳,最美好的童年已经消失,剩下的是无边的孤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潜《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潜悠然采菊,一抬头,不经意间却望见南山。心无所想,方有此境。生亦何欢?死又何惧?现欲何求?应是无所求,亦無须求。无情绪无念想,以境为主以我为次,所以说这是隐逸的“无我之境”。隐逸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是历尽劫波后的从容,是阅尽人世后的宁静,是迷途知返、顺应天命、超逸凡尘。隐者,如陶潜,从此拥有了一种冲淡脱俗的风度,超越了对生命的重视和人生的爱惜,这是彻悟了人的本质后所产生的达观襟怀。从官员到农民,再从农民到桃源,他冲出仕途的牢笼走向归隐。梦一样的浮生,谜一般的世事,在隐者的翩翩长衫飘逝之处,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朱熹讲: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之分。时光里搁浅着一个只有通过回忆才能记起来的地方,那个地方总是离乡土很近,离人群很远。陶潜离开浊气,回到故乡的田野间,呼吸清气。故乡就像一节火车的车厢,里面装满了好人和疯子。乡民用朴实的话说:“钱(谁)都想,但世界上最想的还不是钱。”至少,陶潜最想的“不是钱”,他最想的,也许是黄昏的安静。黄昏是一天最安静的时刻。黄昏能够安静下来的日子总是在乡村。在乡村,过日子饱满的元素其实有四种:河、家畜、人家和天空。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金代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寒波澹澹,随风而起;白鸟御风,悠悠而下。天地茫茫,已不知身之所在。元好问写得如此游走自如,佩服。“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这两句真美,有忘我之境。忘了我,过自己的生活,这是“无我之境”。

B说:中国人的诗词理论,向来是无招胜有招,中国人的美学观点,向来是自然美高于雕饰美。“自古穷通皆有定,荣禄浮云且成空。虚名一世谁与争?成败于我谈笑中。”涉世太深,总要强人所难,为一己之私争个你死我活,何必呢?实是庸人自扰之。倒退一步,示我之真,还世间一个安宁。世间也没有一件物质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知其足而享其乐,使己返璞归真更能辨别人世的清与浊。

C说:《人间词话》认为,诗词的起源,是“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简单地说,就是心里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就发而为诗词了。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境界,这个词的提出,太重要了。以中医为例,境界高者和境界低者,就连交流都困难,开的药方,效果也大不一样。“经方派”坚持用经方,“时方派”坚持用时方,双方各执一词。更有一种观点,主张把中药提纯,完全用西医的思路。我觉得,完全坚持用“经方”,连量都是东汉的,这恐怕也不合适。毕竟,东汉人无论在体质、性情还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包括当时的气候、环境、饮食起居等,都和今天大不一样,不做一点变通也不合适。完全抛弃“经方”,也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去了。应该在继承“经方”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继承。“经方”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有个很本质的用方思路,这个要好好继承。至于完全西医化,那已经背离了中医的思路和思维。《黄帝内经》讲“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关键看脾胃。理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剂名方,这个方子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时,也是众多医家的首选方剂。这个方剂主要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四味中药组成。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干姜温中散寒而止利,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白术能够健脾胃、止利,这四味药合起来就是理中汤,它的主要功用在于温中散寒,健脾止利。虽然理中汤只有四味中药组成,但是它的配伍非常严谨合理,这个方剂不但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时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将这个方剂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疾病,也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你认真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会发现张仲景将《内经》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他在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上体现的,是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将调治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其始终,且对于非脾胃疾病的调治亦从脾胃入手,时时不忘顾护脾胃。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之枢。张仲景在祛邪之余不忘扶正,理气之时护卫脾胃。其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其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为后世医家在重视以脾胃论治疾病方面提供了完整的、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这为后世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你分析张仲景的三泻心汤,其立法组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及注重煎服等,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体现的正是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学术思想。

辛开苦降法,首创于仲景《伤寒论》,并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以苦寒清热药与辛热祛寒药为主组方,用以治疗脘痞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蛔厥久利等脾胃寒热错杂之证。在八法中属于“和”法。在《伤寒论》里,张仲景讲“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张仲景描述胃脘疼痛的症候说“心下痞”“心下痞硬”“胃中冷”“腹中痛”“腹中急痛”等,在治疗脾胃病时他创立了许多名方用于治疗脾胃病,如采用瓜蒌、半夏、黄连、吴茱萸、人参,用小陷胸汤治疗胃痛的方剂,就一直沿用至今。经方大家胡希恕说:小结胸与大结胸不一样,小结胸的面儿结得非常小,正在心下,就在胃部,不像大结胸面积大,结得也不那么深、不那么重,所以按之才痛,不按则不痛。“脉浮滑者”,有个脉浮,这个病结得比较浅,所以脉还浮而且滑。“脉浮大者,下之死”,就是有结胸也是小结胸,小结胸用大陷胸汤那是不行的,那有“下利不止而死亡”的可能。那么这个(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病既轻,方药也不能重用,所以用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和大陷胸汤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小陷胸汤的药,黄连、半夏、瓜蒌实。瓜蒌实这个药,大量用也多少有点解凝缓下的作用,但不是大下,所以量也是特别重。半夏是祛水的。瓜蒌实,后来有的人给变成瓜蒌仁,错了,瓜蒌实是果实的实,就是整个的瓜蒌,就是咱们现在用的全瓜蒌。黄连与瓜蒌实都是苦寒祛热、解凝祛热,半夏祛水。大陷胸汤也是用苦寒泻热,用甘遂祛水。可是半夏不等于甘遂,半夏没那么大毒。而且黄连、瓜蒌实只是能解凝润下而已,没有那么大的泻下作用。所以(小陷胸汤)这个方药轻得很,也祛热逐水,但是比大陷胸汤的力量是不同了。小陷胸汤的方药也常用,咱们治咳喘,有时候宽胸祛痰可以用,但是也得有热,没有热是不能用的。但是瓜蒌要注意,不要用几钱,(用几钱)是一点用都没有,我们经常用,我常用的都是一两,就是45克,少用效力不大。

脾胃这二者共同出于人體的中焦,也就是腹部,胃属于腹,脾属于脏,这二者功能相互协调,胃收纳水谷,脾传化精微、传化糟粕,这二者共同担负着人体的饮食、消化、吸收的功能,它把营养物质传送到全身,在内可以营养脏腑经络,在外可以滋润皮毛,肌腠。脾胃的功能,用今天的西医的概念解释,叫“生物利用度”。我觉得这个概念比较好。比方说,治疗拉肚子,就是那种“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你用西医的黄连素片(或者穿心莲片)治疗,可不可以?可以。你用黄连这一味中药可不可以?可以。你用《伤寒论》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可不可以?可以。

问题来了:既然都可以,那么,上述三种方法哪一种最好呢?有学者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表明:用黄连素片,效果不如黄连。用一味黄连效果不如葛根芩连汤。为什么呢?所有药吃下去,都是靠人的脾胃吸收,然后才能发生作用,是这样吧。黄连素片虽然属于高度提纯,但是,人吃下去之后,“生物利用度”不高。而人体的脾胃对一味黄连的“生物利用度”比黄连素片高。葛根芩连汤,人体的“生物利用度”相当高,所以,治疗拉肚子,它的作用最好,虽然,这里面“黄连素”纯度并不高。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葛根芩连汤,有人体非常易于吸收的配伍。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葛根芩连汤的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功用:解表清里。(郝万山教授常用方及量:葛根2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藿香12克,车前子15克,木香6克,马齿苋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请看《伤寒论》第33条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来假设一下,仲景先师带来了这样一个病人。他本来是感冒的,表现为桂枝证(脉浮发热汗出恶风),这个时候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发汗。但是医生一看到发热,以为是内热啊,用了清热的药、泻下的药。病没好反而出现了下利不止,一直拉肚子。还有喘、汗出的症状。因为有喘、汗出,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很形似。如果有脉促就是还有表不解,这里显然没有脉促,才用了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黄芩、连翘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自止,不治利而利自止。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以上引证说明,不少医家认为葛根芩连汤为太阳阳明之方。根据姚荷生老师的经验,本方应为阳明经脉方,依据有二:一为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如《中药学讲义》认为性味甘辛平,归经入脾胃经,功效升阳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泻。《本草纲目》引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引经的药也。”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芩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医学入门》认为:“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盖解肌发汗,目痛鼻干,身前大热,烦闷欲狂,头额痛者阳明症也可及时用之。”并有歌诀云:“葛根甘平善解肌,阳明头额痛乃宜,呕渴泻痢酒毒解,痹风胁痛亦能医。”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认为:由上可看出,葛根是阳明经药,其方当是阳明经脉方,这是它的病变部位;因为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其病因为风燥;其主症是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只要具备以上症状,就可选用葛根芩连汤。何以其能治颈项不舒?原因是葛根能滋养津液柔筋脉。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挟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葛根芩连汤可以治疗每因受寒发作加剧的额窦炎、颈椎病、痢疾、牙龈肿痛、盗汗、经常鼻出血、肺心病心衰、不能起床不能走路的痿证、神经官能症、口舌生疮、肠伤寒、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加刺蒺藜、钩藤,连服50余剂)等。

葛根芩连汤具有表里两解、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发散郁火、益气和中等功效。临床上除了治疗五脏六腑湿热,还可以随证加减治疗郁热、瘀热、痰热、火热证。临床中,湿热、痰热、郁火、瘀热等阻络蔽窍、生风扰神引发的头痛、眩晕、中风、健忘、口僻等脑病,用葛根芩连汤随证化裁,常可获满意疗效。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品读】“无我之境”,在静中才能得到。“有我之境”,是在“动之静时”得之。心动则生情,心静则忘我。无我之境,恬淡。有我之境,宏壮。

A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带着这样的禅意,所观的景物则无不平和悠然。这样的“无我之境”只能“于静中得之”。心绪不宁之时,或惆怅、或悲抑、或欣喜、或感伤,那么,你就无缘“无我之境”,这样的时候,要么开心,“红杏枝头春意闹”之类;要么惆怅,“断鸿声远长天暮”之类;要么忧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之类。以我个人为例,考上大学离开乡村,在乡亲们的眼里,我成了一个懂“知识”的文化人。现代才明白,“知识”就像攒钱,“知识”越多,越孤独,越讷于交往。

B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取其壮美,“斜阳却照深深院”取其悠长。优美与宏壮,是说意境,也是说情绪。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用夏花的绚烂形容生,用秋叶的静美形容死。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这样写道:“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诗每次读都有一种温暖从心中升腾,只是,无法理解海子为什么要卧轨自杀,让一节节火车从自己身上压过……有一种说法是:肉体的病大都由心理引起的。一个人,如果一直闷闷不乐,他的体内会充满不开心的毒素,进而影响到身体。所以,锻炼出汗也是身体在排毒,郁闷情绪随之开朗。

C说:心绪不宁时,世间万象,都心绪不宁,无不染上“我”的感情色彩。最近整理东西时发现:未曾投入心的,扔掉很容易。而有心有爱的,哪怕是一张纸都会想要保存起来。

往后余生,用心生活。“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悲剧就在于——我们以为道理浅显,所以从未真正去践行。最深刻的道理就如同静水流深,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正是大智所在。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中药一样的人生,接纳悲喜如同接纳日常,让我想把对土地的感情栽种在文字里。

我很喜欢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1889—1931)的诗——《感遇(二首)》:(乙卯秋,偕雪姬游颐和园,泛舟昆池,循御沟出,夕止玉泉精舍)。

其一

乍著微棉强自胜,

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著,

云起摩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

独临灵室转明灯。

绝怜高处多风雨,

莫到琼楼最上层。

其二

小院西风送晚晴,

嚣嚣欢怨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

东去骄风黯五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

蛩声催梦欲三更。

山泉繞屋知深浅,

微念沧浪感不平。

袁寒云,名克文,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所生。他幼承家学,“读书博闻强记,十五岁作赋填词,已经斐然可观”。诗文在当时被誉为“高超清旷,古艳不群”。袁寒云喜欢金石书画和收藏赏鉴,为人风流旷达,被称为“民国四公子”(张学良、溥侗、袁寒云、张伯驹)之一。更被少数史家比作“近代曹子建”。只可惜,在民国二十年三月(1931)以42岁英年早逝。殊为可惜。

《感遇(二首)》,这两首诗是他在民国年间最广为传颂的名作。据史载“克定拥乃父称帝,克文(袁寒云)时作讽诗示几谏之意,后以《感遇》诗获罪。诗中的“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是传诵至今的名句。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品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限制的。我高中时的政治老师讲这个关系的时候,说高山上的石头和老头的胡子是有关系的,因为石头可以磨刀片,用来刮老头的胡子。但如果将这些关系体现在文学或美术作品当中,则“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所以说,写实家其实也是理想家,理想家其实也是写实家。

A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就像画面,这些画面就取材于自然。这就是“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如上所言“理想家亦写实家”了。

《诗经》中的《蒹葭》“最得风人深致”。《诗经》三百篇之首,乃是《关雎》,写夫妻情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把夫妻之间的情事放在《诗经》的首卷,可见夫妻情事绝非小事,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尽了老婆芸娘的好,说她为了给沈复找一个妾,也给自己找一个“姐妹”,费尽心机,说对方仅仅漂亮、美丽还不够,還要有韵味。从此处处留意,终于找到了一个妓女的女儿,名叫憨园。芸娘两次带憨园到家里,给自己的丈夫看。丈夫很是喜欢。憨园也接受了芸娘的礼物,将镯子戴上,作为定情之物。从此夫妻二人天天谈及憨园。哪里知道,现实中,“道阻且长”,找了一圈又一圈,却发现伊人“宛在水中央”,似幻还真,似近实远、可望不可即。朝思暮想,看上去触手可及,但永远不能拥她入怀。憨园终于还是接受了一个富商的钱财,从了那富商。芸娘气得血病复发,死前还充满失落和痛苦地重复那句话:憨园为什么负我?

B说:溯洄,意思是逆流而上。溯游,意思是顺流而下。无论溯洄还是溯游,人生的过程都挺苦。《诗经》中《关雎》写的是苦,是“求之不得”的痛苦,也写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爱情。《蒹葭》写的也是苦,不是写爱,是写过程,写“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过程,那过程属于求之而不可得,这就是传说中的绝望的浪漫之爱。

C说: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若是有了结果,反而不唯美了。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日记,写日记的人想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一个故事,然而写下的却是另一个人的故事,对于这个人来说,最谦卑的时刻莫过于把那两个版本拿来比较。然而我常常去对比后倍感心虚,我所想去完成的人生故事真的不是我的故事。看着过去自己留下的只言片语竟回想不起当时的心境,因为我明白,那些看似欢声笑语的语句里隐藏着一个悲伤的灵魂。

人间重晚晴。耄耋老人,在人生的晚晴时间依然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如果年逾古稀,我觉得著书立说笔耕不辍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参加社会活动有意思。再多的个人苦难,都可以在笔下举重若轻,说起来风轻云淡,人哪,一辈子总“要把人字写端正”。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品读】境界的“境”,不仅仅指景物,喜怒哀乐,人的各种情绪,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那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A说:王国维一再讲真:真情,真实,真爱。骗子的话,用词再美好也终究是骗子。老实人即使很拙,不会表达,也可爱、可敬。过则无禅改,独则毋自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悲戚,是真情流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意绵绵,还是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多么简单,直白,丝毫没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矫情,有什么就说什么,很真。情真意切,境界自成。在文学界,大家都知道王小波,很多人喜欢他的小说、杂文,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是职业作家、甚至不是作家圈中人,故没有作家腔,他的文学说“人话”、有趣、幽默,读者能找到共鸣。文学高手一定读过礼平著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是什么人呢?不妨听听王朔的夫子自道:另一个左右着他的趣味,甚至直接成为他抄袭对象的是一个叫礼平的中国作家。礼平写的《晚霞消失的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最好的情感小说,曾把王朔看得神魂颠倒,至少一顿饭没吃,一周夜不成寐。他的小说所达到的文字优美和情感撼人程度是王朔从来没在一篇小说中同时达到的。……他抄袭的是美感,具体说是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他在《浮出海面》中那个女孩于晶身上投注的是礼平在《晚霞消失的时候》中对那个叫南什么的女孩投注的同样目光和丝毫不变的感念。对那种清秀干净有书卷气的女孩子的迷恋从此成为王朔小说中的一个套路。他对女性的认识和欣赏再也没往前走一步……。

B说: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说就说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只要不当面恶语伤人就好。春蚕到死丝方尽,恶语伤人恨难消。但知口中有剑,不知袖里藏刀。李煜、秦观和苏轼,都比较真。婉转地表达,总感觉“雾里看花”,隔了一层。高晓松说:农耕民族,不懂欣赏没词的音乐。而比如巴西人,他们喜欢奔放,即使患了癌症也要去跳舞,那些舞曲只是音乐,不一定有歌词。

C说:非常喜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这样的词,首先是真,其次是像人生,傻乐的背后终要面对比较悲情的一面。榜上有名,蓬门增色。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时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寄托了多少人的梦想?此一朝暮,实为先祖辛勤劳作,代代延续的百年光景。没有民间社会的耕读门风,哪有三代承风的文化世家?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品读】宋祁 《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一个“闹”字,词的境界全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一个“弄”字,词的境界也就全出来了。

A说:看到“闹”字,我就头大,现在的问题就是太闹了,想安静片刻都难,很难。还好,是春意闹,不是人意闹。看来,人都是喜欢热闹的。真正考验人的是寂寞,是孤独,是面对自己。太安静了不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嘛,脱离社会的所谓安静,久了会发疯。太“闹”也不行,如果噪音分贝量超过750,会导致人死亡。所以,这个世界没绝对的好或者不好,适合就好,适度就好。你能想象么?有的人到了内蒙古,发现那里的烤全羊真好吃,尤其是羊肝,有的人一下吃了一大块羊肝,结果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肝脏里面维生素A的含量高,维生素A指数超高了,也会导致人死亡。道家说,“无物美恶,过则为灾”,水好吧,你过量饮用也害人呐。

至于“弄”字,我觉得太人为、太修饰了,可人家张先写的是“花弄影”,这就有趣了。

B说:宋祁的《玉楼春·春景》写得很明亮,你看看他写的: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光正好,水面的涟漪像有皱纹的纱,客船到了。绿杨烟外,红杏枝头,人生苦短,大好春光,当及时行乐。千金算什么,岂能和佳人一笑相提并论?举酒劝斜阳:留下晚照。

张先的《天仙子》又写得太暗了: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午醉醒来,伤春的愁绪依然挥之不去。春天去了还会重来,但人老了却无力回天。

似水流年,青丝早成白发,睹春伤情,往事不堪回首。

C说 :我还是比较喜欢暗的一点调子,就像鲍勃·迪伦和科恩的音乐,那种暗,不是粗糙,不是沙哑,是声带挣扎之后发出的声音。暗,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没钱就是要折腾,万一折腾对了,就成了富人;如果折腾错了,大不了还是没钱。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红尘落幕,余香散尽,蓦然回首时你会发现,生命中除了爱,其它的都是行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说:“人性原本是不完美的,因为人生苦多于乐,最后又难免于死亡;那么,人性的潜在能力究竟是神还是魔?要如何使个人定位得恰到好处?然后,落实在具体人生中,应该怎么活出意义?……最核心本质的答案,在宗教中。”一个学者朋友说:他18年前读到史密斯的《人的宗教》,本书正是答复这一类重大问题所提供的智慧索引。宗教提醒人类: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不论采行何种修行法门,“回归自我”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宗教,让人懂得谦卑、懂得敬畏、懂得良知。在每个人都被生活的焦虑困扰的现代社会,宗教不会过时,其价值反而更加凸显。深入浅出讲述世界七大宗教的核心智慧,首推全球宗教史权威休斯顿·史密斯的著作《人的宗教》,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真正的大家手笔,全球销量超200万册。这本书讲述了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与原初宗教,世界七大宗教的历史与智慧。它不讲抽象的概念,而是用丰富的材料、比喻以及实际的感受和作为来说明,看了这部书,就算不被它说服,也会感到心弦触动。

最近被一段话刷屏了——人生三大桌:出生时摆一桌,结婚时摆一桌,死的时候摆一桌。

第一桌不会吃,第二桌没空吃,第三桌别人吃。真的,一桌也没吃到。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健康最重要!东坡诗云: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品读】境界有大小,但不能根据这个来区分优劣。比方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后者出自《后出塞·五首之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很妙,“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同样很妙,,一个小清新、一个大悲壮,一个闲适、一个苍茫,风格不同,但并没有高下之分。

“宝帘闲挂小银钩”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都出自秦观,前者出自《浣溪沙》,后者出自《踏莎行》。两句各有各的魅力,都能给人美感。

A说: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和《后出塞·五首之二》如下:

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后出塞·五首之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秦观的《浣溪沙》和《踏莎行》如下: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B说 :《浣溪沙》写得幽美,就像我们在湖边的感觉,恬淡、幽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句太美了。“宝帘闲挂小银钩”,宝帘“闲挂”,看上去淡定,但感觉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那一缕清愁挥之不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写得空阔。弥漫的雾中看不清楼台,凄迷的月下望不见津渡。世界那么大,我却没有家,漂泊到哪?没个归处,可叹“桃源望断无寻处”。人对任何东西执着了都会上瘾,喝茶本是风雅之事,所谓“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但有人过于执着于“好茶”,除了价格,还有那种说不出的味道,到最后,执着于各种茶之间那种细微的口感,没完没了。“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宁红,宁波出产的红茶。婺绿,婺源出产的绿茶。紫砂壶,名贵的茶壶。龙井、雀舌,还不够。还想用妙玉珍藏的“绿玉斗”茶杯,为此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这就过了。潜水,本来是小众的一种运动,可是,有的潜水员见多了水下世界,到世界各地的海水中潜水,寻找那种迷人的差别。到最后,对地上的世界已经没有兴趣,只是执着于水下的世界。甚至于,个别潜水员看到地下如此美好的世界,再也不想上来了。明明知道在地下能呆的极限是两个小时,到了时间,他就是不想上来,我们姑且管它叫“醉潜”,结果把自己“美死了”。潜水有一种死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死法,叫做:“不知道怎么死的”……

C说:空远迷蒙,以情景写迷惘,情景迷惘和心境迷惘互相印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谓景由心生,就是这个意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不说自己的心情是喜还是悲,但周围的大环境肯定能影响我的喜怒哀乐,我悲则无景不悲,我喜则无物不喜。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景抒怀,也是因景起意。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拍(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品读】南宋的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我看来,岂止盛唐诸人,北宋以前诸人的词,也“复如是”。话说回来,严羽所说的“兴趣”,王士祯所说的“神韵”,不过是说了诗词的面目而已,在下拈出的“境界”二字,才是根本。

A说:严羽的《沧浪诗话》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门。其中,“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严羽的两句著名论述。前者讲趣味性,后者讲“神韵”讲“意无穷”,讲“意在言外”。所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虚渺比纯理性要有意思得多。罗素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B说:黄庭坚提出诗词要“以理为主”“词意高深要从学问中来”,严羽这是在反驳黄庭坚。有“兴趣”就写,没“兴趣”就不写。“兴趣”说,更有意思。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果然,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C说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原来出处在这里啊。这八个字厉害了。读《人间词话》,再看那些所谓幽默的段子,比如“多年前你的一句保重,让我至今也没瘦下来”,感觉这段子一点也不好笑。有种植物名叫“蕾丝公主不死鸟”。多年前记者夸刚出道的关之琳,“脸上几点微麻,天然俏丽”,就是这种效果。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品读】李白的诗,纯以气象胜。他在《忆秦娥》词中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个字,就让千百年来的登临者闭了口,不敢说话了。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和夏竦的《喜迁莺》,勉强可以媲美,但在气象方面却和“诗仙”李白没法比了。

A说:李白的《忆秦娥》是这样写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回忆的是秦地的美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见扬雄《方言》卷二)霸桥,唐人折柳送别之处。

我们来看看范仲淹的《渔家傲》和夏竦的《喜迁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唐代名臣范履冰的后裔,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在布衣时为名士,在朝廷又为良相。朱熹称之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夏竦(985—1051),字子乔,官至宰相。封英国公。江洲德安人。北宋词人。《宋史》云:“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喜迁莺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把《渔家傲》和《忆秦娥》《喜迁莺》对比,高下立见。“象”有,但“气”不见了。

诗人庞德在《余生》中写道:“想一想吧:我经受了这场风暴,我顶住了流放。”普拉斯在《雾中之羊》中写道:“一朵盛开的青春遗落了,我的骨骼支撑起一片寂静,只有远方的田野,融化了我的心。”

B说 :我想起了陆游的一首诗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曾经认为这诗写得好,现在不这么看了。因为诗中有一种隐约的“受害者情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不过是自然界的一朵梅花,和其他野花没有区别,干嘛总觉得别人嫉妒你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自然原本如此,何需多言呢?对比石评梅写的诗:“坟草年年一度青,梅花无主自飘零;定知魂在梅花上,只有春风唤得醒”,境界高出一筹,她与“生如闪电之耀光,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高君宇之间的感情,更令人动容和感动。

一流的诗人词人大抵是痴人。痴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通俗一点说,就是阅尽沧桑之后,仍然满腔痴情、一意孤行,有一种毁誉由人的拗劲儿。在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之时,总会有倔强之人要迎头赶上,在乱世中逆流而行。人生就像踢球,你不进球,那就散场。这正是“时穷节乃现”的表现。究其本源,正在于平素有自我冶炼的义理,充塞于心。

还有另一种悟透了命运超级淡定的人,像苏东坡,早已学会静观危局,淡然于处变不惊。东坡先生另有一篇58字短文:“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東坡写他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险,其实人生也像逆水行舟,处处险滩暗礁。若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既不能解脱困局,还枉费一生光阴。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急流险滩中,一位书生立于逆水之舟上,淡定静气地挥毫写字。

C说:天空高远,人淡如菊。舍得是人生的大学问,也是大境界。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诗:云在意俱迟;今天又看到一句:鸟倦飞知返。感觉这两句妙不可言。阅尽沧桑之后,人可以默默度过淡定的光阴。曾经的繁华恍若过眼云烟,那是一种文人独特的历史味道。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句对白:“我对你爱过,但那是很久的事,现在都记不得了。”也许时间可以剥离一切的疼痛,那一块伤疤,像一片叶子轻轻落下。想起朋友圈一个年轻朋友的话:年过四十,多爱自己,为自己负责;做自己喜欢的事,交有感觉的知己,活出自我!

德国哲理诗人荷尔德林写过:“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高晓松在歌词中写道:“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每个人对于诗意都有自己的理解。我所想到的诗意,应该是一书、一茶、一烟、一椅,时光在身旁垂落。远方已远,我不去追寻,只愿在庸常的生活中,诚恳地活着,优雅地老去……

十一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妙)绝人”,差近之耳。

【品读】词评家张惠言说:唐代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要我说呀,“深美闳约”这四个字唯有南唐冯延巳的词才配得上。刘熙载说:“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这个评价和我的看法接近。

A说: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词评家、文学家,常山词派开创者和代表。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清代文学家。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著名词人,太原人。冯延巳(904—960),字正中,著名词人,广陵人。南唐中主李璟时重臣。

不妨看看溫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秀罗襦,双双金鹧鸪。”

再看看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清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B说:冯延巳的一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越品越有味。

C说:这句确实美,让我想起黑白老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煤气灯下》,都挺好。也想起林夕的词。林夕的词是“70后”青春期的过往、陪伴和抚慰。听好听的歌,品味优美的歌词,感悟自己的生活。有些歌深入人心,总不能忘。那是经历,也是人生。

十二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品读】“画屏金鹧鸪”,这是温庭筠词中的句子,温庭筠词品和它相似;“弦上黄莺语”,这是韦庄词中的句子,韦庄词品也和它相似。至于冯延巳的词品,如果也要在他的词句中找一个,那么,“和泪试严妆”这一句应该差不多吧。

A说:“画屏金鹧鸪”出自温庭筠《更漏子》,“弦上黄莺语” 出自韦庄《菩萨蛮》,“和泪拭严妆”引自冯延巳《菩萨蛮》。

我们先来看一下温庭筠的《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还有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如花。

再来看冯延巳的《菩萨蛮》: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B说:“画屏金鹧鸪”,像现在的一些穿着精致华美衣服的贵妇,外表华美但一开口就暴露了没内涵,眼睛除了欲望,还是欲望,没有神采。“弦上黄莺语”,最起码有生机。“和泪拭严妆”,有了感情的表达,比如“和泪”一般的闺中之怨。

C说 :我感觉让学生多读古典诗词太好了。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正在成长的人找到他(她)的真我,同时帮助他(她)在真我与必要的社会角色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习惯。这种对话的失败,往往造成自我封闭,疏离于社会,种种问题都来了。不过话说来容易,实际上实现这种教育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种理想。人的能力和资质不齐,彼此可能是矛盾的,比如能力强者可能歧视弱者,弱者可能妒忌强者,天才需要特殊的发展条件,而红眼妒忌可能作践和谋害天才。也有的人生来就有精神分裂的倾向,或者天生孤僻,冷酷,多疑,甚至有暴力、欺诈等犯罪的天性。真正实现我与我的有效对话,需要培养几种能力:自省能力、观察能力与思辨能力。自省能力其实是向内观察和思辨的能力,根本上是观察和思辨的能力。人的荒谬行为多半出于错误的观察和判断。如果自幼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验证和正确推理思辨的能力,也许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荒谬行为吧。然而人的能力有大小,天性差异极大,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慎思明辨。这又谈何容易!假使人有能辨别优劣的思维能力,也就能明辨是非了吧。有些东西,比如审美,它不是价值,却是创造价值的基础。人被抛在这没有意义的世界里,人的每一步行动都要靠自己的自由抉择,而且必须对其负责,而永远找不到终极的真理、价值或幸福。教育的目的就是应对人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的弱点及偏差,实现自我和社会的真价值(也就是相对的不完美的价值)。这需要培育成熟的理性和均衡的人格。正常的教育,也许能够减少许多荒谬的社会现象发生。

十三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品读】南唐中主李景在《摊破浣溪沙》一词中写道:“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给人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但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欣赏词中的另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由此可知,了解人心最难。

A说:同感。理解人最难。世人也许从表面上看,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个天才、同性恋者,却不知道维特根斯坦为什么仅仅靠两本书就出名了,而且红遍经院哲学家圈子。比起他的闻名遐迩的哲学著作,世人更被他的人生经历所吸引。维特根斯坦是个富二代,又不同于如今市面上定义的“富二代”。他是奥地利钢铁大王之子,为文化世家所养,师从剑桥大学的罗素教授。某段时间,维特根斯坦经常讨论自杀,他的兄弟姐妹为此心惊胆战。这个世家有着丰富的自杀史,维特根斯坦的大哥汉斯,是一个音乐天才,4岁时就开始作曲,1902年4月在古巴哈瓦那自杀身亡,年仅24岁;老三,鲁道夫1904年5月2日在柏林自杀;另外有一个兄弟库尔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杀身亡。有一种说法叫宿命型自杀,也就是家族聚集现象,维特根斯坦这个世家的状况似乎能归结于此。同辈亲人的死亡确实给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后来他有一句名言,说让人变得不正常的往往是恶的环境,因而他往后的生活常常试图换一种环境,防止去做自己想做却又决不能做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在他写出的信中说道:“我在道德上已经死了一年多了。我有一个任务,但没有完成。现在这种失败破坏了我的生活。”他把哲学浸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对一流学府的卓越成年人讲他的思想,也对偏僻乡村的懵懂孩童一板一眼地抠着哲学字眼。在乡村野夫眼里,他只是个富商;在师友罗素眼里,他被视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

B说:某日,在街头偶遇“风骚”司机。车尾张贴人生感悟:“错把陈醋当成墨,写进半生都是酸”。真可谓把人生写在路上,感受放在“屁”的位置,一路奔跑,把味儿留给后面的人体会。

在这尘世磨砺多年的我们感觉自己日渐消沉、渐无斗志,但被一个“80后”朋友这一句“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所激励。致敬!有梦想和理想的人最美!

当我走在波士顿的街道上

看到满天的落叶 飘下來

就在那一瞬间

我在想,为什么

我要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你

这世界上到底有什么东西

是我们放不下的

要让我们把所有的青春

秋天

都错过呢……

这是《奇葩说第6季》詹青云女士念的一首诗。我的一个学生发朋友圈说:这首诗我听了有十遍,这诗写得太好了。青云真的好厉害,她是那种自己眼神坚定,风轻云淡地去讲述一段故事,自己没有哭,却令全场的人泪流满面。

悲观主义者的调子很灰,阴暗,潮湿,肮脏,混乱,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冬天虽然到了尽头,可春天依旧遥远,因为“立春”不过是又一次轮回的开始。看到人生病了,就说:谁叫你要生病呢?殊不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个别病人是鱼,个别医生只是鸬鹚,你以为鱼能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吗?后面还有渔夫,还有承包河道的老板,还有河道主人,还有……他把社会看成一条食物链啊!乐观主义则不然,他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善人者,人亦善之。善心可以感染,可以传递;善行可如星火点燃火炬照亮夜空,可如涓涓细流汇聚起河川江海。

C说:“生活在别处”,梦想像魔咒一样,驱使着每一个人固执的个性,支撑着每一个人得以继续庸庸碌碌在“此刻”的生活。梦醒了,就不要再做梦。活在当下,不就挺好吗?刚刚看到一个开民宿老板的话,他才刚刚40岁,就累出了一身毛病。他在朋友圈这样感慨:

人到中年不得已,威士忌里放枸杞

枸杞难挡岁月催,还得往里加当归

当归不抵岁月刀,人参鹿茸泡小烧

人参鹿茸不管饱,还得腰子加肾宝

哈哈,上面说得统统不好使,真得要增加免疫力,还得是灵芝孢子粉,还得是破壁灵芝孢子粉,破壁孢子粉还得看破壁技术怎么样,不是打碎了就能喝,关键看吸收。

某某牌孢子粉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灵芝保健品,它达到了药用级别,获得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书。自年初的一场大病过后,医生说我是太爱熬夜引起免疫力下降,让我少熬夜,多锻炼,补充点孢子粉,以提高免疫力。这不,我就一下子迈入了养生阶段,不仅自己吃,家里老人也每天两包喝起来。媳妇儿说,还要把这当事业做起来,因为在我身上试验过了,她放心。没有人因为重视养生而倾家荡产,却有太多的人,因为失去健康才人财两空的。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现代有些人就这么盲目、无知,喜欢多、不喜欢少,喜欢了就想占有。明明是身上已经多余了,还要去补?干嘛呀,适合“我”的就一定适合别人吗?不一定。“因为在我身上试验过了,她放心”,可别人不放心呐。需要补还是需要泻,这事儿还得听医生的。

现在,人一说身体,总喜欢说自己太累了,需要补一补。你怎么知道需要补呢?事实上,恰恰相反,有不少人不是需要补,而是需要泻。排泄系统出了问题,就好像流动缓慢的河水,“富营养”了,水不清澈了。有不少上岁数的人,膀胱也出了问题。膀胱在人体的下腹部,位于骨盆中间,它的功能是能够储存和排泄尿液,一旦膀胱发生炎症人体就会出现发烧,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尿急,以及下腹疼痛等症状,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把这些膀胱炎的症状,归纳为小便不利。膀胱有储存自己尿液功能,有约束尿液的功能,还有排除尿液的功能,这些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都属于膀胱的气化功能。一旦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了,就会出现以上这些功能的失调。现代医学在诊断此病时,需要进行泌尿系统的检查,在排除肾脏及生殖器被感染后,还要进行膀胱镜的检查,明确诊断后一般要用抗生素来杀死血液中的细菌,以此达到消炎的目的,而张仲景主要采用中药五苓散来治疗膀胱炎症。五苓散由常用中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等五味药组成,捣研为散,用米汤和服,用量为现在的6克左右,并嘱其多饮暖开水,使身体微有汗出,每日3次。原用于治疗《伤寒杂病论》中所称的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者。后世归纳总结的功用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下列三类病证,一是太阳膀胱蓄水证,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者;二是水湿内停证,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者;三是痰饮,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晕,或短气而咳者。方中重用泽泻为君药(即主药),以甘淡渗湿利水;以猪苓、茯苓为臣药(即辅助药),协助和加强利水渗湿之功;以白术、桂枝为佐药(即佐助药),一以健脾而运化水湿之邪,一以温阳化气而利水,外散风寒以解表。五苓散还有一个作用,兴阳。五苓散加葛根,葛根能够兴阳,对性功能障碍有效。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气行水、利尿、治疗小便不利,而汗为心之液,小便多自然汗少。所以,五苓散治疗汗证有效。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也是显著的。

黄煌教授说:五苓散体质有共同的特点,舌淡或暗紫,一般舌体多胖,常有齿痕。舌头暗是使用桂枝、肉桂的一个重要指征,我们称之为“桂枝舌”,舌头暗紫的就用桂枝最好;舌头出现齿痕是使用白术、茯苓的重要指征,尤其是茯苓,我们称之为“茯苓舌”;胖胖的舌头,还有齿痕,用茯苓最好,加上白术更好。五苓散体质的人大多会出现内分泌和代谢方面的疾病,很多代谢障碍像水液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出现高脂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出现痛风、高血尿酸症,像这些疾病,我们用五苓散的几率非常高,所以如果西医能够诊断明确,有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能够用五苓散。还有就是内分泌异常,刚才提到的像肾上腺皮质瘤、垂体瘤、肥胖症有很多都是内分泌异常,这个我们也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西医的明确诊断对我们判断五苓散体质很有帮助。五苓散体质是一个水毒型体质,按古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蓄水性体质,体腔内有很多的水,在胃肠道特别多。还有一张方我们也要注意鉴别,就是真武汤。五苓散和真武汤,一个是3楼,一个是4楼、5楼,就是说阳虚的症状已经升级了。五苓散从脏腑辨证上是脾阳虚,而真武汤是心肾阳虚,心肾不振,用在少阴。所以这两者在方证上也是有区别的。两张方有很多共同之处,从药味上来讲都有白术、茯苓,能够治疗口渴、小便不利,但是区别点在于五苓散有桂枝,真武汤有附子;五苓散有泽泻、猪苓,真武汤有芍药、干姜。这些提示真武汤以温阳为主,温阳利水,而五苓散是通阳利水,一个温,一个通,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反应具体怎么看?我们首先看精神状态,用五苓散的人精神状态比较好,比较正常,但是用真武汤的患者精神萎靡、易疲劳。所以现在真武汤用得比较多的是更年期妇女,有很多人闭经以后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没有精神,萎靡得非常厉害,这个时候要用真武汤。我经常用真武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如果病人出汗、发热,就和桂枝加附子汤一起用,也可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有效。脉上也大有区别,真武汤用附子那就有附子脉——沉、微、弱;而五苓散,张仲景说是浮脉,脉象上就不一样,一个沉,一个浮。从检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五苓散证病人的一些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当然可以出现一些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异常,但是心、肝、脾、肺、肾,这些重要脏器基本上还算好。而真武汤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都可能出现,所以真武汤真是有大问题。因此,我说真武汤是五苓散证下一步的发展。两方合起来用的机会很多。

十四

〖十四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品读】温庭筠的词,句秀,秾丽,美在貌;韦庄的词,骨秀,美在气;李煜的词,神秀,真挚,美在神。

A说:我们对比一下三个人的词。先看看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指天然水晶石),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水精帘”“玻璃枕”“暖香”“鸳鸯锦”,温词的确句秀。“水精帘里玻璃枕”,多么冰清玉洁的样子。享受了“水精帘”“玻璃枕”就想“暖香惹梦鸳鸯锦”,饱暖思淫欲,都“惹梦”了嘛。惹了什么梦呢?“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现实世界闺中女子实在属于“雁飞江天”,寂寞总在烟柳残月后。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身上罗衣藕丝轻薄,秋色淡雅;头上人胜缤纷。这女主人公正当青春,这么打扮,内心能没想法?“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双鬓戴花,伊人淡如菊;玉钗簪于头上,随风轻摆。寂寞无言。人欲静而风不止,内心起波澜。

温庭筠之词字斟句酌,果然“句秀”。

看看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人人都说江南好,这里宜居、宜游、宜学、宜养老。“人人尽说”,我不一定认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碧波荡漾,画船听雨,最适合发呆。“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就连酒垆卖酒的地方,老板娘都是如月美人,皓腕凝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垆。”良辰美景,佳人如玉,走,买酒去,理由是那里有“如月美人”,这个理由还不够么?“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我还没有老,还可以在外面风流,这么早就回乡太亏了,对不住佳人;“還乡须断肠”,江南这么安静这么美好,家乡长安还在打仗、黄巢正在起义,怎么能还乡呢?我家在长安,可如今的长安回不去了啊。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韦端己之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再来看看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越是平淡越动人。他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个亡国之君,独上西楼干嘛呀,难道遥望故国么?有何脸面独上西楼?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被解送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独自莫凭栏”。如钩之月,也和自己一样,万般苦楚,孑然一身。“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楼前深院的梧桐都是寂寞的。清秋已经上了“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如乱麻,无头绪。“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悲剧是永远没有答案的。无边的哀愁,是什么写什么,平淡,不雕琢。

B说: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生于安乐而死于忧患”。最近重看《红楼梦》,感觉贾宝玉出家,颇有前瞻性。若不出家,苟延残喘到某个时代,作了‘遗老,被那些求上进的焦大或者贾雨村的后人,冠上‘贾老太爷‘贾Q‘贾乙己‘祥林贾之名号,作践糟蹋……故云:曹氏为自己著。后人为曹氏续。续者,不流俗,有颓废美。宝玉出家黛玉死,慰藉的是作者曹雪芹的在天之灵。而非取悦世俗也。李白写:“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的这种说法和芸芸众生的“共识”,是可以质疑和商榷的。圣贤之为圣贤,乃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作为人的使命。换言之,芸芸众生都活在为生存奔波——以生存为第一需要的路上,圣贤却已经在生活——以生命的意义和美为第一需要了。

圣贤是自足的,完满的。凡事在事情上修较佳。古人云,曲高和寡。古来圣贤多寂寞。两句话可以互相参证。说明出世间定和世间定的不同和干扰。

C说:咱们中国的古典词真的好。我喜欢词胜过喜欢诗。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这是从前上学时老师教的写诗“技巧”,太讲究对仗的形式感反而限制了想象,还是词在表达性情方面更自由。

想起《小王子》中的一句话:谁不是一边掉着眼泪,一边颠沛流离,如果说你想跟别人制造羁绊,就要承受流泪的风险。我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去深圳打拼,她某日发朋友圈说:“从凌晨3点半起床,到凌晨12点48躺上床,持续在线21小时,也是破了自己的历史极限了。飞机上也没睡,写总结。希望明天上班起得来,不迟到。”我看后心里有点堵,都说中年人累,现代的年轻人累啊。

有句话说 :“我允许他人不喜欢我们、不认同我们。我允许世事无常,荣辱成败不按照我们的设想进行。”

大多年少时的朋友,如同随风飘散的那些花儿,各自纷飞奔天涯,再见面时已无言。但总有那么三两个人,无论时空相隔多久远,平时懒得联系,一见面却总有说不完的话,是为知己也。红尘中,一个舍不得,耽误了多少人;佛法中,一句无所得,难倒了多少人。只不过,舍亦无所舍,得亦无所得。对比李煜的寂寞,咱们这些俗人的寂寞算什么呢。

罗素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十五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集》《浣花集》,能有此气象耶?

【品读】词到南唐后主李煜的时候,眼界才开阔,感慨才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周济将李煜置于温庭筠和韦庄之下,这是颠倒黑白。平心而论,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样的词是什么气象!温庭筠的《金荃集》和韦庄的《浣花集》能有这般气象吗?

A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诗词如果没有了真实和真诚,那么,任何花言巧语和艺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都无法打动人。有一位知名作家发言说“写作是有近路可抄的,是可以投机的”,你看,作者都没有了任何的真诚,你怎么能怪读者不屑于阅读文学作品呢。随着年岁渐长,不再年轻,时间便成了一道坎,总在前方或明或暗地横亘着,于是更懂得“真实和真诚”的真正含义。人们为什么喜欢那些朴素的情感?因为真实。有了真实,哪怕原始的、粗粝的画面,哪怕方言俚语,哪怕技巧笨拙,一样可以绽放出朴素的智慧。这些年来,不少作家很是勤奋,每年仅长篇小说就有4千多部,看似中国的文学已经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汗牛充栋的文字汪洋中,又有几部文学作品是真正被读者和市场认可的?很大一部分文学作品,存在题材相似、表述雷同等问题,甚至像是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独一无二的体裁,利用独树一帜的写法,确实可能会另辟蹊径,获得成功。

清人周济评后主词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嚴妆佳,淡装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周济的意思是说,三人同为美人,只是温词似严妆,韦词似淡妆,而后主似粗服。

B说:生活是不朽的,文学不能抄近道。我曾经看过一句话:阴谋和血迹在时间的流逝中终究会淡去,被时间的巨手抹平,而诗词的传承,就像寒夜行路中前方时刻亮着的一盏灯。后主的词,愁思如海,无处可逃,王国维先生亦如是。在各种喧嚣和嘈杂之中,李煜的词犹如灯光一般,照见现实。

C说:东坡词豁达淡定;后主词悲苦清愁,他仿佛望见了悲剧中的自己,飘零无依;稼轩处二者之间而偏于苏,易安处二者之间而偏于李。

十六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品读】词人,那颗赤子之心没有失去。所以,出生在深宫大院之中,成长于妇人之手,是李煜作为一名君主的不足,但也是他作为一名词人的长处。

A说:《庄子·逍遥游》有句话“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句话被后来的养生家开发成一个产业,叫什么“辟谷”。有个公司号召部分养生人士不吃不喝,专门“喝西北风”,还抬出庄子的话“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些东西当个笑话听听也就算了,还有谁去当真啊。有人体验之后说:昨晚一位小伙伴一定要睡在阳台枕着海风和大海的涛声入睡。早上,小伙子被太阳晒醒,说:睡得真是香!我想说:海边那么大的风,你不怕把嘴巴吹歪啊?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之词,人工之词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所以李煜的词如天然美玉,至真至纯。清代王鹏运说他是“词中之帝”。

B说:李煜当不成皇帝了,却意外成了“词中之帝”。造化果然弄人。易代之际,李煜望着远方的家,想着曾经的美好,岂是一个愁字了得?如今往事湮没。他甚至都没有复国之心。总有人在非常时局中以泪濡墨,将山河板荡之际的那一段梦想传承下去。往事如梦如烟,曾经的杀戮与血污、卑劣和壮烈、遗民与新贵,如今都化为离愁。王国维评李煜:“……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境界)大小故不同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C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春荣、夏绿、秋实、冬枯,一花一草在自然界最为常见,也常常被人类赋予太多的感情。汪曾祺说: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李煜把“歌”唱成了诗,而且非常本真。作家也好,诗人也好,一旦把文学作品 “写得谁都看不懂,首先你自己都不能看懂”的时候,那么,他的创作最多属于自娱自乐。

十七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品读】客观的诗人,不能不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深入的人,所写的材料就能越丰富,越显得变化多端,譬如《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而主观的诗人,不必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浅薄的人,他的性情就越真切纯粹,譬如李煜就是这样的人。

A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这话说得太好了,甚合我意。比如说,我们去高校演讲,主持人介绍你的时候,说得很严肃,很一本正经,各种头衔,仿佛你真的混成了“斜杠老年”了。其实,那也许只是一个礼貌,一个程序,一个套路,你干嘛要当真?人家介绍你的时候一本正经,你讲的时候也是一本正经,弄得你要不装成很有学问的样子,都不好意思在这里讲。其实,现在搜索功能这么强大,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下面听课那些青年学生,谁都知道你在装,装得什么都懂、学问很大的样子,装得很精英。他们也知道我是在装,我也知道他们知道我在装。但整个讲座还是会有掌声。人是情景动物,也是处境动物。表演学就可以解释这个,就是真听、真看、真感觉。在一个群体的场合,你看那些歌星的演唱会,你就特别容易失去自我。当周围的几千上万人都在狂欢的时候,你也冲着那个歌星欢呼,似乎也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你当时受了感染,但那是你的真实吗?过几天,你才知道那个歌星是假唱,或者有了别的丑闻,他欺骗了你对音乐的喜爱,你也假装狂欢,木心说,这叫“骗子骗骗子”。那些歌星啊,一天穿行在几个舞台上,他能不装吗?有时候,假戏真情。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有人说,伪君子不如真小人,可是,如果连小人都是假的呢?所以,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失去了真,也就难言善和美了。从这意义上说,李煜的“真”太难能可贵了,历尽沧桑而始终保有真纯。我们昂起了下巴,用挑衅的眼光张望世界,看似倔犟坚强,可心里藏着惶恐迷茫!

B说:多阅世有多阅世的好处,少阅世也有少阅世的妙处。一个学生说,半夜喝完奶茶就会陷入这种超级失眠中。你说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是奶茶掺了可能导致失眠的东西?生而为人,大都不易,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刻,有的人只能憋出一声淡淡的“草”。这个社会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只要回忆一下,这些年我们每个人换了多少部手机就知道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多快了。老师总是批评我们“眼高手低”。因为眼高,错过了很多日常的精彩。可是,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可以打败所有围棋手了,眼高又算什么呢?今天,对于所有艺术家的挑战是,如果继续学那么花里胡哨的技巧,如果不能把审美概念扩张到山间、溪边、公园一隅、树木行间的平凡植物和日常世界,那么,他就失去了精神寄托,就只能待在虚偽的精英幻想中自我陶醉。

C说:我们总说努力,可事实是,这世上就是有很多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的啊。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以及第一台个人电脑发明者沃兹、前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迪伦,都是大学肄业生。大学肄业生有两种:一种是被大学淘汰的人,一种是放弃大学学业的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牛人们都毫无例外地属于第二种。他们为什么不完成大学学业呢?乔布斯认为:上名校的前途太明确、太固定。盖茨说:等读完大学再创业,自己的发明或成明日黄花。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乔布斯用这么两句话来勉励那些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从读高中开始,乔布斯就把这句话奉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乔布斯传》的中文版,将这两句话翻译成:“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也有人翻译成“永不满足,我行我素”。“永不满足”让人过得充实,“我行我素”叫人活得真实。

现在不是“眼高手低”的问题,而是眼不高、手又低,是“眼不高手又低”,是飘,像无根的柳絮。这些人,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是瓦解精英幻想,是俯下身子,走到田野,让一阵阵清香在热风中荡漾,从而体会:如何学会热爱脚下的这一方水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