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5 04:07王丽霞
课外语文·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掌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找出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争取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00-01

【本文著录格式】王丽霞.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07):100,102.

引言

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对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素质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素材,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人文思想的真正含义,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文情怀,在提高素质教育生动性的同时,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这对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必须要抓住机遇,注重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强化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有效手段,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活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师有必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自觉规范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从而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开阔视野,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烦躁情绪和厌学心理,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最终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诱发学生的自学动机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差异性的教学体系,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横向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若干模块,不断强化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还能提高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这对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教学《我是什么》时,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整合。首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作文,可以任意选择角度进行创作,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纵向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写景题材、人物刻画题材、抒情题材、寓言题材、诗歌题材等,利用所学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学习,以此强化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聯系,以便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要将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入其中,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提供有利的条件。首先,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比如爱国主义素材、环保主义素材、感恩教育素材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争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百味人生,以便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进一步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树立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要求学生围绕“挫折”进行独立创作,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积极进行审美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落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激发,促使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理论指导,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素质教育重要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一代:理论版,2018(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