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26 08:55杨磊秦利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司汀头晕利多卡因

杨磊 秦利

(泗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常见周围前庭病变疾病,常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1]。目前,管石复位法是治疗该病的主要临床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等症状[2]。但据调查显示,经管石复位法治疗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残余头晕症状[3]。为进一步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症状,本院特以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管石复位治疗后经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时对患者残余头晕问题的改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本院进行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仍具有残余头晕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各40 例。对照组中,26 名男患者,14 名女患者,年龄区间50 ~80 岁,平均年龄(68.59±5.30)岁;观察组中28 名男患者,12 名女患者,年龄区间50 ~80 岁,平均年龄(68.55±5.31)岁。研究起始前,其涉及内容均获得了两组对象的知情与同意,同时也具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 >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经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对照组对象给予单一倍他司汀治疗。将40mg 倍他司汀(国药准字:H20030473)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一日1 次。观察组对象则给予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予以倍他司汀40mg 及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7022147)100mg 融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充分融合后就对象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 次,20 天为1 疗程。

1.3 评价指标

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两组对象眩晕障碍情况,本量表包括功能、情感、躯体等在内的25 个项目。评分标准:4分肯定、0 分否定、两可2 分,总分为100 分。总分0 ~30 分为轻度眩晕障碍、31 ~60 分为中度眩晕障碍、61 ~100 分为重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眩晕障碍情况越严重。同时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本量表共有4 级评分、20 个项目,将各个项目得分值相加后乘1.25 并取最终整数部分得到最终标准分,标准分总分为50 分。SDS 量表同上,但标准分为53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对象眩晕障碍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对象眩晕障碍评分对比未呈现明显区别(P >0.05);治疗1 周后,两组对象该评分仍未呈现明显区别(P >0.05);但治疗后2 周、3 周,观察组对象眩晕障碍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且优越程度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眩晕障碍评分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2 周 3 周观察组 40 44.01±8.71 15.1±10.03 0.93±1.83 0.00±0.00对照组 40 43.81±8.56 18.9±10.01 9.22±8.25 3.97±3.85 t 0.104 1.696 6.204 6.52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对象SAS 及SDS 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对象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两项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且优越程度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SAS 及SDS 评分对比表(±s)

表2 两组对象SAS 及SDS 评分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5.97±8.22 46.73±2.51 64.57±8.31 53.46±2.37对照组 40 56.12±8.16 54.52±3.37 64.48±8.25 62.24±4.55 t 0.082 11.725 0.049 10.824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BPPV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前庭病变,其发病基础于耳石相关,患者因特定头部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阵发性短暂眩晕问题[4]。目前,管石复位法是治疗BPPV 的有效方法,但仍有22%!38%的患者仍存在行走不稳、头晕头痛的症状,临床称为残余头晕。导致残余头晕症状的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因患者前庭功能受损后无法正确预测眩晕感觉,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5]。对自身信任的缺失,则会大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研究证实,BPPV 患者因害怕产生眩晕,而常年避免某种体位,大大限制了其日有活动,导致患者易产生不安全感、痛苦和焦虑,长此以往会对自身缺乏自信心,进而抑郁[6]。有研究证实,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能明显缓解经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残余头晕问题[7]。倍他司汀是临床常用组胺类药物,能有效疏通患者心血管,扩张脑血管,改善组织循环功能,提高椎底动脉的扩张作用,有效增强心脑血管的血流量,增加耳部前庭血流量,进而消除耳鸣、内耳性眩晕及耳闭感等问题。利多卡因通常应用于临床局部麻醉药物和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能通过扩张患者外周动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减轻动脉痉挛、内耳淋巴压力以及眩晕症状[8]。而依据本次研究提示,观察组对象就疗效(治疗2,3 周后)及抑郁、焦虑评分量表中的数据均大幅度优于对照组,充分提示了该联合用药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应用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能明显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的症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并改善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故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司汀头晕利多卡因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梳走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