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探究

2020-03-26 18:19申静静穆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右肺积液肿块

申静静,穆林

(1.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西 长治)

0 引言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患者肺部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肺结核患者会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1]。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2]。近年,随着肺结核治疗方法的进展, 肺结核死亡率明显减少,但由于患者的高龄化及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 空气污染等因素日益加重, 临床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此类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加大了早期诊断工作的难度[3],且容易误诊、漏诊,随着CT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率的加大,其被逐渐应用到了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但其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仍需深入探讨,为此,本文围绕着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确诊为单纯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内,男性占比55%(11/20),女性占比45%(9/20),年龄介于25岁到65岁之间,平均(45.81±3.49)岁,肺结核类型:11例为浸润型肺结核,4例为胸腔积液型肺结核,3例播散型肺结核,2例为陈旧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研究组内,男性占比65%(13/20),女性占35%(7/20),年龄介于25岁到65岁之间,平均(45.92±3.57)岁,肺结核类型:12例为浸润型肺结核,4例为陈旧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例为胸腔积液型肺结核,1例为纵膈型肺结核;肺癌类型:8例为腺癌,7例为鳞癌,3例为腺鳞癌,2例为小细胞肺癌。

1.2 方法

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T检查的结果,为临床鉴别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选取SPSS 22.0作为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项目包含两种类别。一类是计数资料,以s)进行表述,以t值进行检验;另一类是计量资料,以n(%)进行表述,以χ2进行检验。利用患者的检验值进行计算,最后可得出P值,当P<0.05时,表示患者组间的观察项目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表现对比

临床症状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声音嘶哑、血性胸腔积液、刺激性胸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患者病灶位置

研究组患者中,8例患者病灶位置位于不同侧肺叶,占比为40%,6例患者病灶位置处于同侧但不同肺叶,占比为30%,6例患者病灶位置为同侧同肺叶,占比为30%。

表1 患者临床表现对比

患者肺结核病灶位置中,8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右肺上叶,占比为40%,4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右肺下叶背段,占比20%,2例患者病灶位置为左肺下叶,占比10%,3例患者病灶位置位于左肺上叶后段,占比15%,2例患者病灶位于胸腔积液,占比10%,1例患者病灶位于纵膈,占比5%。

肿块位置中,1例患者肿块位置为右肺上叶后段,占比5%,5例患者肿块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占比25%,2例患者肿块位置为右肺中叶,占比10%,3例患者肿块位于右肺下叶,占比15%;2例患者肿块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占比10%,1例患者肿块位于左肺上叶后段,占比5%,6例患者肿块位于左肺下叶,占比30%。

2.3 研究组患者病灶类型

CT扫描结果显示,研究组9例为中心型肺癌,占比45%,11例为周围型肺癌,占比为55%。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小于3cm,占比为25%,初诊时判断为疑似肺癌的患者有4例,漏诊1例。1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为3cm或以上,占比为75%,初诊时无漏诊,其中,初诊时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诊断的患者有2例,占比10%,无漏诊,1例为纵膈型肺结核,初诊时漏诊1例。

2.4 影像学结果

CT检查均显示研究组患者肺部出现肿块,呈现为不规则的阴影,伴有毛刺征、分叶征、棘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均不典型,不常见空洞影、小结节影、斑片渗出影。

3 讨论

近年来,肺结核、肺癌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均有显著增加,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肺结核合并肺癌、肺结核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且都属于肺部疾病,病灶都位于患者肺部,因此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类似,都以咳嗽、发热、咳痰、咳血、消瘦、乏力等症状为主,因此两者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临床研究提出,以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征的方法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4]。

肺结核属于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患者肺部受到结核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肺结核在临床上的治愈率较高,患者可通过长期口服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但部分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合并肺癌病变[5],甚至肺结核治愈后的多年仍然可以发生恶性病变。研究指出,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以消瘦、乏力、低热、盗汗等为主,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肺部受到更严重的侵蚀,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检查提示患者出现血性胸腔积液[6]。

本文以对比的形式展开研究,将2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T检查结果,研究结果指出,临床症状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声音嘶哑、血性胸腔积液、刺激性胸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在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若出现病情不稳定,咳嗽、咳血、发热等症状显著变重,且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胸骨压痛、血性胸腔积液等症状,应提高警惕,避免肺癌病变。除此之外可知,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较单纯性肺结核患者而言,其盗汗、发热、气喘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因此当肺结核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因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刺激性胸痛等症状,结合患者表现及检查结果,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出现肺癌的病变,以便于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7]。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工作主要以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结合为主,CT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法,CT又被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将X线、超声波、γ射线等精准的应用到一起,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断层扫描,将扫描结果与临床健康人群相同部位的扫描结果对比,即可知道人体该部位是否出现病变,该方法有着时间快、价格低、图像清等优点,在我国临床疾病诊断工作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8]。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检查结果以肺癌特征为主,临床诊断工作开展时,可以对患者肺部CT结果行动态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早期诊断的指导和依据。

猜你喜欢
右肺积液肿块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敦煌医学古方大补脾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