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原童年本色

2020-04-01 10:33胡月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俗家乡写作能力

胡月

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学校时对师生说过:“生活教育要从学生生活中来,教育要适应于生活。”学生写作同样需要从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审美。在统编版教材中,记事类作文分别呈现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共有15篇之多。如何发挥教材的功能,需要从学生生活出发。下面以统编版教材中写事类作文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在生活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主要方式。想让写作内容有血有肉,需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如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就可以让学生从校园之中的“玩”,放学后的“玩”,外出游玩的“玩”,进行素材积累。学生往往对“玩”只有一个结果性的评价,如玩得高兴、玩得舒心等,但是对“玩”的过程缺少细致的观察。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学生只有投入到真实可感的游戏中,在玩乐之中,才能写出丰富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玩”的感受,经历“玩”的过程,抵达“玩”的高境界,通过语言的二次加工,让“玩”得真高兴得到回应,这样的写作才真正让学生喜欢,写出来的作文也才显得真实。再如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风俗,同时学会辨别风俗也有好坏之分,甚至需要“移风易俗”。学生通过家乡的庆祝活动,婚丧嫁娶,传统节日,建筑特点等,了解家乡的风俗,再通过观察家乡风俗中人们的行为、语言、活动,介绍家乡的风俗。

二、在生活中丰富作文素材

小学生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孩子需要掌握很多新本领,有很多新发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四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六年级上册“我的拿手好戏”等,都指向学生的生活操作。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如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中,通过科学课、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把操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清楚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再如“我学会了……”,可以让学生回家在成人的帮助下,尝试学做一道菜,学做一件手工,学习一项运动技能等;写“我的拿手好戏”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进行介绍。同样是生活操作,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三年级是“写清楚”,四年级是“写具体”,五年级是“有详有略的写”,到了六年级则要“写出真情实感”。可见,同样是观察,在不同学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写作能力分别提出要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在思考中发现写作素材

习于疑,成于思。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是思维。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时,要激活学生的生思维。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在思考中发现写作素材。如“那一刻,我长大了”,在搜集写作素材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那一刻”。这样的“一刻”应该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一次事情的经历,一次成功的体验等;“长大”则是前后要经历不一样的变化,这里的“长大”不是指身体上的变化,而是心理上的成長与跳跃。再如“我的心怦怦跳”,就需要学生去思考 “怦怦跳”的心理机制,是缘于激动还是喜悦,是缘于紧张还是担心,需要学生去思考去辨析。如果学生不能在生活当中获得这样的情绪体验,就写不出具有生活化的作文。还可以联系单元内容进行写作思考练习。统编版语文教材是基于“双线组元”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既关注人文主题,又联系写作要素。要让学生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习得写作的方法,实现写作教学的有效迁移。

四、在学生活动中获得作文素材

学生写作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活动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需要把写作过程巧妙化为有趣的活动,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运动会、社团展示活动、读书节活动等;班级组织的小主人岗位竞选、家长进课堂、特色早读等活动;组织学生之间的特色活动,如“扳手腕”“钉纽扣”、放飞纸飞机等活动;围绕学科活动开展的手抄报、树叶贴画、故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真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基于学生生活,还原少年作文原色,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得言,在感受体验中得意,打破以往写作素材“假、大、空”的桎梏,实现基于教材编写意图的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风俗家乡写作能力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跟踪导练(四)4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夏天的家乡
写日记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