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探索与表达

2020-04-05 18:51俞向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课教学行为表达

俞向阳

[摘要]基于“让学引思”教改理念,围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规范教师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追问的三种教学行为,将教学过程演绎成一场“交响乐”,即课前慎思是前奏,课中笃行是主旋律,课后追问是尾声。“让学、引思、促学”之法,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探索;表达;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01-03

一、缘起

2017年,“核心素养”一词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话题。同年,《人民教育》第4期刊登了成尚荣先生的《向上飞扬 向下沉潜——核心素养的召唤和我们的应答》一文,他在文章中说道:“课改以来我们已予以回答了,那就是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实践中,‘活在情境中,‘活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活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剂、转化方式和转化关键。”联系教学实际,我们有了“活”的发现:多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在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为转化而学,为转化而教。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如成先生所说的:“向下沉潜不仅需要实,还需要深,在实中求深,以深促实。无论是实还是深,首先是‘变,即改变自己。”我们正是在“让学引思”教改理念的引领下,慎思在课前,笃行在课中,反思在课后,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主动适应社会,时刻走在课改的前沿。

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比赛等活动,无论是专家,还是同行,都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觉得我们的体育课堂规范、灵动、智慧、扎实、创新,有一种积极生长的自觉和力量。以此为证,“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便在我们头脑中清晰起来。

二、研究背景

1.“让学引思”教改理念

2016年9月,盐城市教育局印发了《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两年多来,盐城市教科院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以生为本、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样态,使教学活动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对研究起借鉴和理论支撑的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成果成为指导课堂教学样态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在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中,用搭建“脚手架”来比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阐述了大多数建构主义者对学习的四点共识,同时列举了传统课堂与建构主义课堂在八个方面的比较。建构主义课堂表现如下:课堂展示从整体到部分,重点为重要概念;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程活动主要依赖于直接的资料来源和可操作的资料;学生被视为思考者,提出关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教师常常与学生保持互动,为学生创建环境;教师寻求学生的观点和现有的理解,为日后的课程教学做准备;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观察学习状态中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展示及个人作品来进行评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观点和理论必将在指导教学实践中促进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3.校本实践现状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我们回到育人之道,而体育是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支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体育学科虽步履蹒跚,但我们从未停止过课改的脚步,以体育人的执着坚守体育课堂。多年来,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情境式、小群体式、快乐体育等应运而生,我们边学边思,努力寻求适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的,且可行的、规范的、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托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反思,申报的《小学体育与健康“促进式”课堂教学案例实践研究》获批盐城市教科院“十三五”重点课题。我们始终将教学改革作为課改深化的重点,确立教学育人的核心理念,以课程整合为背景,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真实、丰富、优化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探究体验,使每位学生快乐成长。

两年多来,我们且行且思,从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入手,认真研究全国、省、市级的优秀课例,提出了“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表达方式,呈现可操作、可行的课堂教学案例,旨在让学生素质和育人质量在此教学样态下真正有提升,努力使每位学生实现智力开发、技能提高、情感升华,让每位教师获得素养提升、知识更新、身心愉悦。

三、样态的形成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是建立在“让学引思”教改理念基础上的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追问,这三种行为方式就像一场完美的大型交响乐,由前奏、主旋律、尾声组成。

1.课前慎思是前奏

课前慎思,指教师要在熟知教材地位、摸透学生情况、熟悉场地器材、了解相关知识、请教专家同行、完善教案设计等方面做足功课,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为,使之成为每节课必修任务去完成,向成为每节课当之无愧的专家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为“让学引思”的教学提供合适的土壤。

2.课中笃行是主旋律

课中笃行,此交响曲由师生共同演奏。首先,围绕“一目标”,即有一个可观测、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其次,跟进“八措施”,即选用场地器材、设计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讲解、突破重难点、跟进学法指导、适时课堂评价、把握运动负荷和有效德育渗透等措施。教师应努力让每节课有设计感,使课堂更显艺术且灵动。另外,教师要明确:合理的场地器材是“让学”的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是“让学”的灵魂,注重示范讲解让“引思”生根,突破重难点让“引思”落地,跟进学法指导使“让学”关注差异,适时评价使“让学”面向全体,把握运动负荷使“让学”更加科学,有效渗透德育使“引思”润物无声。

3.课后追问是尾声

课后的尾声是延伸。这里,教师要对自己发出追问,如“学生是否有提升”“我自己是否有提升”“学生是否学得快乐”等问题,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如下图),同时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源头活水。

四、样态的价值

1.“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目标指向更明确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明确每一课的目标和要求,并在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体育课堂中,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式”教学环境中,实现课堂目标的共生、共建。

2.“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师生相长更明晰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有助于学生学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让学引思”教改理念引领下,课堂以“让”为舵,以“引”为桨,以“学”为力,以“思”为行,让课堂的思维空间、活动时间、活动方式、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其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更明确,“让”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需求,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让课堂教学真正发生。

3.“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课堂内外更明晓

实施“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过程,是体育教师学习、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等因素十分密切。体育教师应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体育课堂教学外显的、内隐的紧密联系,逐步形成体育运动学练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主题式、情境式、探究式、自主式、创新式等,并在实践与反思、创新与总结、成果与推广过程中升华教学样态。

五、样态的实施

1.化思想为教案

教案是一节成功体育课的保证,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它是教师思想的结晶,是把教师的科学知识、情意心理、以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传知授能的技艺以及对内容量大小、信息质量优劣、教学难度与速度等可控因素统一起来的复合体。

2.化教案为行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案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巧妙地落实到行动上去,引导学生动体学练、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同时,教师扎实的行动是学生能运动、懂运动、会运动、爱运动的根本保证。

3.化行动为成效

于素梅博士说过,运动技能的学习要达到“会说、会做、会用”的目的。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分层次地练,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样做”,使学生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中获得探索者的快乐、胜利者的喜悦。

4.化成效为成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远大的学习目标;二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四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五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课例为抓手,让课堂研究更有效,让课堂实践更扎实。

5.化成果为成长

未来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是胸怀宽广、心有高义的人,而体育教学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可能。我们根据《“四力”心育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践研究》(省一等奖教学成果)和“让学引思”教改理念,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最后结出未来人才的果实。

六、样态的成效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实施,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追问,让学生的体育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得到应有的发展。

从学生方面来看,根据“让学引思”教改理念,总结出“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最初在低年级实施,通过教研组一次次的打磨与反复实践,逐渐在全校推广开来。多年实践证明,实行“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得到火幅度提高。资料表明,实施“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30%以上,学困生的转化率达80%以上,学生的体能与智能均有明显的提高。

从教师方面来看,对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训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体育教研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案例层出不穷,教学改革活动成果显著。如在30多节全国、省、市开展的比赛课、观摩课、送教等课例中,都很好地实现了学生表现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教研组有3位教师获得“市学科带头人”称号,5位教师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11位教师获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优质课一、二等奖。此外,多名教师还承担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江苏省《魅力足球》学生用书和教师备课用书的编写工作,多次承办“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教学研讨活动,均取得了好的效果。

七、探索的反思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一直把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无论哪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其中教师的点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尤为重要。也就是说,“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在对“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的探索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活动之间如何做到環环相扣、过渡自然”等,这不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精心预设,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与调节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宗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安排实施易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一体化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而且能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目的。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三课教学行为表达
做好“三课”工作,让我成绩进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