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多一些等待

2020-04-05 18:51韩永胜唐长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等待自信心数学课堂

韩永胜 唐长云

[摘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数学课堂中,教师适时地予以等待,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还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数学课堂;等待;探究;思维;创新;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11-02

新课程提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更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等待,因为等待不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学生思维的延伸,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过程需要等待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数图形中的学问》

师:(投影出示由4×4个方格组成的图形,略)观察一下,在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稍等片刻,少数学生举手,师指名回答)

生1:一共有30个正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4×4=16、3×3=9、2×2=4、1×1=1,而16+9+4+1=30,所以这个图形一共有30个正方形。

师:你是怎么数的?能上来给大家指指看吗?

上述教学,乍一看完全没有问题,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听课教师都称赞这位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细细想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什么?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经历一个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以及有所发现的过程,而非借助个别优等生的独特表现去取代大多数学生发现的机会。这里,教师出示的拓展性习题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催化剂”,也许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障碍,有所停顿。但是,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通过等待,使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听,更能独立地去想。课堂上,当学生的小手逐渐举起的时候,我们的教学目标也逐步达成了。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的需求,而且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要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把教学当成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要想给学生更多思考、探索的空间,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才能使学生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的思维顿悟、能力发展需要等待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图形中的规律》

生通过操作、展示、汇报后,得出:依次使用一条公共边,连续摆10个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

师:如何列式计算?

生1:3×10-9=21(根)。

生2:2×9+3=21(根)。

生3:10×2+1=21(根)。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生4:我喜欢用第一种方法。

生5:我喜欢用第二种方法……

师: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别算算连续摆20个、30个、45个三角形各需要多少根小棒。

上述教学,学生根据投影出示的图形,得出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进程的重要途径。当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重新认识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慢下来,等一等,引导学生经历顿悟的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在学生得出不同的方法后,教师不妨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除了自己的方法外.你还准备采用哪种方法解答”等。当学生将规律的直观探究内化为思维想象时,也就实现了思维的顿悟。

三、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需要等待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购物策略》

多媒体出示:

大瓶饮料1200ml,10元/瓶;小瓶饮料200ml,2元/瓶。

甲商店,买一大瓶饮料送一小瓶饮料;乙商店,一律九折优惠;丙商店,30元以上八折优惠。

师:要想购买2大瓶和3小瓶饮料,怎样买比较划算?(生思考、计算后汇报)

生1:甲商店,2×10+2=22(元);乙商店,(2×10+3×2)×90%=23.4(元);丙商店,未满30元,没有优惠,所以选择去甲商店购买饮料。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给予时间,等待学生思考)

生2:还可以将甲和乙两家商店结合起来购买饮料,即2×10+2×90%=21.8(元)。

师:(故作迷惘状)这位同學的想法可真够奇特的,跑到两家商店去了。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3:这样虽然省钱,但不方便,还要花钱坐车,不划算。

师:你的考虑也有道理。

生4:这两家商店也可能很近,只需走几步路就可以了,没必要坐公共汽车,还能锻炼身体呢!

生5:就为了节省2角钱,还要浪费时间走路,不值得。

师:时间就是金钱,同学们这样想表示有时间观念。

生6:虽然只有2角钱,但邓爷爷曾经教导过我们“一角两角也是钱,省下来才能积少成多”,再说以后还能捐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上述教学,从中可以看出方法的选择已经不重要了,由此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无形之中给学生作了正确的引导,渗透了德育教育。如果教师没有在等待中给学生提供交流、评价的机会,仅仅用省钱作为选择方法的唯一标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思维火花如何得以迸发出来?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不要求学生必须给出正确的答案,但要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在等待中引导学生评价、畅所欲言,使他们通过彼此的交流讨论促进学习的深入。

四、学生自信心的增强需要等待

案例:教学人教版《认识时间》

师:(投影出示9时5分的钟面)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生1:(有些怯怯地举手)9时1分。

[旁白:因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加上又是公开课,我想给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一次机会,也想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所以请这位学生回答问题。]

生:不对,不对,错了,我来讲!我来讲!(其他学生有些起哄,这时生,更加迷惘了)

[旁白:我的脑袋也立马嗡的一下:“怎么这么倒霉,找了一个在简单问题上都会出错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师:大家别着急,我们再给生1一次机会,让她再想想,好吗?(生安静下来)

生1:9时10分。(她想了想后说的,估计彻底晕头转向了,这时其他学生又开始骚动起来)

师:别慌!其实,你已经很了不起了,说对一半了,是9时多。那么,是几分呢?你再仔细想想: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分针从12走到1时,表示几分呢?

生1:(怯怯地、小声地)9时5分。

师:能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再说一遍吗?

生1:(大声道)9时5分!

生:对了!对了!(听到其他同学的评价,生1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为什么分针指向1时不是1分,而是5分?

生1:因为12到1有5小格,所以是5分。(她说话的语速明显变快)

在课后的评课中,有的教师说:“这节课的教学容量本来就大,你不应该在这个地方耽误时间!那么多举手的学生,你完全可以换一个来提问嘛!”也有的教师说:“你这节课的特点就是充分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换个学生来回答是很平常的事。但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来说,短暂的等待,对于培养后进生的信心和唤醒他们“我能行”的意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课后的练习中,我明显地看到生1的变化,不仅多次举手回答正确了,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中少了一些怯懦,多了一份自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与程度是不同的,敢不敢于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利用后进生出错这一教学资源,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胆识,更体现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因为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哪怕只有半分钟时间,都是有效的,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听”的收获。

等待是期望,也是鼓励。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耐心地等一等,這样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杜华)

猜你喜欢
等待自信心数学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