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让四引”教学策略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2020-04-05 18:51姚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策略应用

姚娟

[摘要]“四让四引”教学策略,指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学练实践的有效引导、运动思维的合度考量这样一个教学互促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体育课堂中作用于师生,构建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新程序。在体育课中实施“四让四引”教学策略,旨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探究、交流讨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四让四引;教学策略;体育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04-03

一、“四让四引”教学策略的定义

1.“四让四引”的定义

“四让四引”是盐城市教育局提出的教改理念,指在“让学引思”教改理念指导下,让思维空间给学生,让活动方式给学生,让创新形式给学生,让解决手段给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学,引导学生体验文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领悟技能,让学生在学练实践巾逐步形成能运动、会运动、懂运动、爱运动的体育品质。

2.“四让四引”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广义指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和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计划与采取的教学措施。“四让四引”教学策略,指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学练实践的有效引导、运动思维的合度考量这样一个教学瓦促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体育课堂中作用于师生,构建适合师生瓦动的教学活动新程序。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探索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和天赋都得到发展与彰显。

二、“四让四引”教学策略在体育课中应用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通过运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确定学习目标,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的伊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调动学生自我选定学习目标的积极性,使学生善于运用一切自己适合的方法,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前行。

2.“四引学练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特点,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尝试自学、体验文化、发现问题、领悟技能,使课堂教学灵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在学练实践中逐步形成能运动、会运动、懂运动、爱运动的体育品质。

3.“四让运动思维”,促推教法学法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思维空间给学生,让活动方式给学生,让创新形式给学生,让解决手段给学生,即让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主动质疑、解疑和答疑。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四让四引”教学策略的主要观点

1.运动实践观

“四让四引”教学策略正处于大力探索与研究的精细化阶段,这是一个可供教师借鉴、使学生更好地运动学习的新体系。在应用这一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注意其精神主旨,改变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努力打造多元化、开放式、个性化的特色课堂。“四让四引”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能够优化学生的运动学练过程,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运动学练的特色。

2.目标统领观

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標统领下的“四让四引”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运动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实践,体验走出运动困境及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情感,并通过自我运动情感的激励效能,不断提高自身对运动的认知水平。

四、“四让四引”教学策略的应用

1.引导学生尝试自学,让活动方式给学生,旨在使学生能运动

每个学生都有运动的欲望,并且都有运动的兴趣。如教师给学生一个饮料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将饮料瓶踢起来、抛起来、转起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尝试自学自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新的活动方式,改良现有的活动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自我尝试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乐意继续进行的活动方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是学生能运动的原动力。如教师给学生一张报纸,让他们为这张报纸插上想象的翅膀,折起来成飞机,投掷轻物显能手;展开来当丝巾,跑动如风显速度;揉起来变纸球,踢抛随意显灵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创造出的活动是真实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这样教学,为丰富学生的活动方式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2.引导学生体验文化,让创新形式给学生,旨在使学生会运动

现在社会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吞噬了大多数学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能力,过去积累、传承下来的体育文化也渐渐被遗忘,很多锻炼方式和传统游戏已经失传。如“一米一米三”“老狼几点钟”“老鹰捉小鸡”“草莓、香蕉、冰淇淋”“斗鸡”“跳房子”“跳皮筋”“挤麻油”“掷豆腐块”等传统游戏,教师应该适当地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体验这些传统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趣味,使学生的运动生活丰富起来。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白,即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对传统游戏进行再创新,将传统游戏变得有时代味,使传统游戏更适应当下学生的运动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创新,完善自己创造的游戏,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快乐地游戏,积极地锻炼,真正做到会运动。这样的会,能让更多的学生在闲暇时间动起来。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思维空间给学生,旨在使学生懂运动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学生开始思考的表现。体育课堂中,教师可将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和思维去感知动作。例如,教学《前滚翻》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一个圆的世界,先引导学生从苹果、西瓜标志贴到“旋转木马”游戏、“老狼几点钟”游戏,从“摇到外婆桥”的童谣律动到“低头看天”的小尝试,时时处处让学生觉得自己变成了“球”。有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轻松地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白低头团身变成“球”以后会“翻得圆”,从而解决了“怎样翻得圆”这一问题。这里,教师基于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更多的猜想和疑问,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再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问题的解决。可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而且能使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体育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认知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让体育课堂真正动起来。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体育课堂充满新的活力,还能让学生从会运动到懂运动,真正得到发展。

4.引导学生领悟技能,让解决手段给学生,旨在使学生爱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适当地给予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初步尝试前滚翻的动作时,很多学生因为急于求成,身体很松散,导致动作失败。这时,教师适时地将“后脑勺碰小苹果”这样的小妙招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再次尝试后发现,只有足够的低头,将身体变成一个“球”后,才会很自然地翻滚过去。当学生的动作逐渐稳定时,教师再适时地将他们所感受到的“低头团身”这一重点,归纳成“低头团身翻得圆”这样一句口诀。通过自己的体悟,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对他们有莫大的帮助,再尝试时带着口诀进行两组动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又如,在学生能够初步完成前滚翻的动作时,教师发现一位学生在翻滚时总是会将自己的脖子卡在垫子上。于是,教师和几位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学生很快发现,这个同学的撑手动作比较马虎,臀部刚抬起,手就离开了垫子,从而造成颈部受力,出现翻不过去的情况。然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说要将手撑稳,有的学生说两只手要一起用力撑好……其中,有个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说“不应该先抬起一只脚,这样身子就会往一边倒”。这样,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他们自己实践的结果,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虽然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准确,方法还有待完善,建议还很稚嫩,但他们的勇气却是最值得肯定的。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很自然地将“后脑勺碰小苹果,小屁股压大西瓜”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目标口诀检验自己动作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又很顺利地总结出“用力均勻翻得正”这一口诀。至此,课前提出的“怎样翻得圆、翻得正”这一问题就轻松地解决了。再如,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通过对比两个学生的动作,让学生在观察两位同学动作差异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原因,明白两只脚同时蹬地对完成动作规范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请学生当“小皮球”,体会两脚同时蹬地的感觉,这样“用力蹬地翻得快”这一口诀就自然地产生了。

整堂课上,教师没有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知识重新审视,打破思维定式,使学生用新的思维路径去领悟技能,并且用自己思考得来的方法和手段去更好地进行运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体育课中,教师应始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我尝试能运动、体验创新会运动、积极思考懂运动、感悟技能爱运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跃妹.“让”出精彩“思”出真知:例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引思”[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8(09).

[2]商之青.“让学引思”让小学体育教学更高效[J].名师在线,2017(09).

[3]黄继东.“让学有方,引思有道”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小学学段观课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2017(09).

[4]高海利.中国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之浅引:读梁漱溟、费孝通两位先生著作之引思[J].运动,2011(11).

[5]张勇平,杜帮胜,刘谦.对体育教学及引思方法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09).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策略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