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2020-04-05 10:33苏建勇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处理方式

苏建勇

【摘 要】 目的:觀察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研究材料是40例凝块血液标本及80例需要接收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对比是否血样抗凝及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比EDTA-K2抗凝组,普通促凝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EDTA-K2抗凝组,不完全抗凝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大于1%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较高,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2%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更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大于2%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出现完全假阳性,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若没有有效处理血样标本或存在过高的红细胞浓度,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很容易出现假阳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同标本;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6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icrocolumn gel cross matching test on blood samples without specimen and treatment. Methods 40 blood samples of clots and 80 blood samples of patients who need to receive blood transfus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compared with EDTA-K2 anticoagulant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common anticoagula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EDTA-K2 anticoagulant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incomplete anticoagula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the false-positive rate of more than 1%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was higher, and the data was correc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the false-positive ratio of 2%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was hig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ta comparison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there was complete false-positiv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more than 2%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ta comparison (P < 0.05). Conclusion if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f blood samples or excessive 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microcolumn gel card cross matching test is prone to false-positive.

在医学水平快速发展中,临床中开始将输血治疗作为常用的急救措施,需由供血者与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检查,防止有溶血反应出现,对受血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交叉配血检查法是临床常用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很难操作,微柱凝胶法是一种新型交叉配血检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本课题主要对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材料是40例凝块血液标本及80例需要接收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患者血液标本中,每例采集两管2.5毫升血液,将其分别收集到普通促凝管组与EDTA-K2抗凝管组,各80例,将EDTA-K2抗凝管中出现的40例凝块血样作为不完全抗凝组。

1.2 方法

微柱凝胶法基础操作方法:血样离心分离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清,对红细胞进一步离心分离,将两者红细胞分别配成0.8%生理盐水悬液,在主侧凝胶管中混合加入供血者50μL红细胞悬液与受血者50μL血清,并在次侧凝胶管中加入供血者50μL血清与受血者50μL红细胞悬液,凝胶试剂卡加样后,在37℃免疫微柱孵育器中置入,孵育 15分钟,使用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将孵育后的凝胶试剂卡离心2分钟,每分钟900转,之后在离心2分钟,每分钟1500转。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血样抗凝情况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②分析不同程度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测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用计数资料表示百分比,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分析血样抗凝情况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EDTA-K2抗凝组(80例),阳性例数(0例),阳性率(0.00%);

普通促凝组(80例),阳性例数(35例),阳性率(43.75%);

不完全抗凝组(40例),阳性例数(16例),阳性率(40.00%)。

对比EDTA-K2抗凝组,普通促凝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EDTA-K2抗凝组,不完全抗凝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2.2分析不同程度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80例0.5%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0例,阳性率(0.00%);80例0.8%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0例,阳性率(0.00%);80例1.0%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4例,阳性率(5.00%);80例2.0%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71例,阳性率(88.75%);

80例3.0%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80例,阳性率(100.00);80例4.0%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80例,阳性率(100.00)。

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大于1%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较高,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2%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更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比较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大于2%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出现完全假阳性,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急救措施,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由受血者与供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检查,保证输血安全,防止出现不良情况[1]。微柱凝胶法作为新型交叉配血检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有着较高的重复性,但该方法在处理标本时有着较高的要求,若没有有效进行标本处理,很容易出现假阳性。为在交叉配血检查中推广微柱凝胶法,需对适用微柱凝胶法的标本处理方式进行探究[2]。本次试验主要对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EDTA-K2抗凝组阳性率为0.00%,普通促凝组的阳性率更高,資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EDTA-K2抗凝组阳性率为0.00%,不完全抗凝组的阳性率更高,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于1%浓度红细胞悬液阳性率均为0.00%, 1%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更高,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2%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显著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大于2%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比例显著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微柱凝胶法是对凝胶孔隙大小仅允许通过红细胞的游离进行控制,若供血者血型与受血者相合,没有发生抗体时,红细胞能可从孔隙到达管底部,为阴性反应,若相反情况,多红细胞相结合无法通过凝胶,在凝胶中与凝胶上沉积,无通向底部,为阳性反应,若没有完全处理,或存在过高红细胞悬液浓度时,红细胞很容易相互黏结,出现假阳性,需深入探讨出现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及具体原因。

总而言之, 若没有有效处理血样标本或存在过高的红细胞浓度,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很容易出现假阳性。

参考文献

[1] 余海燕,丁后明,李凌波.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386-388.

[2] 陆乐,吴玲玲,姚晓娟,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人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74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2):277-280.

猜你喜欢
处理方式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装置失效及处理方式解析
提升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 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10维保过程中几种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
EPON网络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研究
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探讨
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涉税问题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的不同处理方式
谈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商誉会计处理方式研究
锅炉、压力管道中裂纹的研究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