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

2020-04-05 11:30周律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妊娠期高血压二聚体

周律佳

【摘 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用于检验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社区中心产科门诊接受孕常规检查的产妇8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产妇40例,健康孕妇46例,检测并比较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D-二聚体水平为(865.7±52.3)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APTT、PT均短于健康组,PLT水平低于健康组,而FIB水平高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用于检验妊娠期高血压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指标;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92-02

妊娠期高血压(HDCP)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资料称[1]其发生率约为10%,主要特征为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当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HDCP发生机制,多认为关联于妊娠时间逐渐延长后小动脉痉挛缩小血管直径,将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后将凝血机制激活,血液高凝后削弱纤溶系统功能,致使组织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一旦病情进展还会向HELLP综合征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展,对母婴健康危害极大[2]。D-二聚体为临床常用于监测纤溶酶活性的指标,大量研究证实其可靠性高。该指标为活化因子XIII交联纤维蛋白单体后纤溶酶水解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亦可用于反映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情况。为探讨凝血指标与D-二聚体检验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价值,现选取产妇8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社区中心产科门诊接受孕常规检查的产妇8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产妇40例,健康孕妇46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4±5.7)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所有产妇孕前均无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病史,单胎妊娠,与临床HDCP诊断标准相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健康组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28.2±4.5)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5例。两组产妇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抽取两组早晨空腹状态下3~5ml肘静脉血,并在1:9的枸橼酸钠试管中放置,再于27.5°环境下以半径12cm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500r/min,时间为10min,分离血清后检测于60min内,免疫比浊法将D-二聚体检测出来,凝固法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予以检测,并用Clauss法对纤维蛋白原(FIB)予以检测,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严格按照相关步骤与规范开展上述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即妊娠期超过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异常、蛋白尿及水肿,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重度先兆子痫前期,诱发器官功能衰竭、抽搐及晕厥等症状,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病比较常见,近年来发生率有增长趋势,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因血管痉挛致使血管处于狭窄状态,增加血管阻力后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被严重削弱,部分患者除水肿与蛋白尿表现还会表现出上腹部疼痛、头痛及视力模糊等,若未及时有效干预会诱发全身性痉挛。正常人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抑制血液凝固间物质存在相互作用,这是凝血自我调节的作用原理。妊娠女性激素水平异常,对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存在影响,提高凝血因子含量,减少抗凝成分后降低纤溶活性,提高血液凝固性,表现為血液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中PT可将凝血因子水平反映出来,该水平缩短关联于妊娠后组织因子与凝血因子VII增加;APTT缩短关联于内源性凝血因子X、XII及VII增加[3]。本组妊娠期高血压组PT、APTT均短于健康组,说明血液高凝,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平衡失调,血栓更易发生。本组妊娠期高血压组FIB也提高,提示血液高凝,因孕妇生理性合成增加,减少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含量,降低纤溶活性。高凝状态可将静脉窦与子宫动脉血栓清除,再生修复子宫后预防产后出血并对胎盘完整性予以维持。D-二聚体水平可将继发性纤溶性程度反映出来,为机体纤溶性亢进与高凝状态的一种分子标志,其水平提升说明机体有溶解发生与血栓形成。本组妊娠期高血压组D-二聚体水平为(865.7±52.3)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与报道相近[4],说明妊娠期高血压女性多伴随胎盘缺血缺氧变化与血管内皮损伤,将机体纤溶系统激活后将该指标含量提升。

综上所述,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用于检验妊娠期高血压临床价值较高,同时可预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积极干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鑫.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5):86-87.

[2] 于滨滨,吕国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53-54.

[3] 秦秀云,贾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前状态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8,58(21):72-74.

[4] 赵继栋.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及母婴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4968-4970.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妊娠期高血压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分析
45例高龄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