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4-09 04:52石坚
商业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临县精准扶贫现状

石坚

[摘 要] 山西省精准扶贫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及农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力缺乏,集体经济发展艰难,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工作留痕主义严重,农村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以临县为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让贫困户持续增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干部工作负担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对策;临县

[中图分类号] F3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3-0122-02

山西省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不断加大人员、资金、物质等方面的投入,采取各种精准扶贫措施,大力帮助贫困户脱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一些地区的贫困“顽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没找到贫困的真正根源,导致扶贫陷入困境。因此,本文试图对山西省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山西临县为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山西省通过精准扶贫,到2020年,确保现有农村人口实现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一、山西省精准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西省采取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光伏发电、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特殊群体扶贫、社会扶贫等多轮驱动的办法,实行“一县一策”,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全省上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2016年山西57万贫困人口脱贫,1900个贫困村有序退出,2017年,3个国定县、12个省定县脱贫摘帽,2557个贫困村退出、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3.9%以下。2018年山西全省17个国定贫困县、9个省定贫困县摘帽,2200个左右贫困村退出,实现64.9万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1%以下。2019年实现17个贫困县摘帽退出、800多个贫困村退出,22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虽然山西省精准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扶贫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薄弱

山西省一些贫困村道路交通建设仍然相对滞后,险路、危路多,塌方、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人车通行不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足,农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住房环境差,部分农户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土窑洞内,部分土窑洞甚至是危房;饮水不便,个别村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村里虽设有卫生室,但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不全,医务人员缺失,形同虚设;电力供应稳定性差,停电现象经常发生,且电话通信质量不高,网络信号时断时续;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缺乏有效机制,村民习惯于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娱乐、健身设施缺乏,村民文化生活单调。

(二)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有待加强,农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山西省农村干部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守旧,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工作方式简单,家族势力、宗派势力不同程度普遍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外出打工、经商,常年不在村里,当甩手掌柜,“走读”现象严重,给基层组织治理、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脱贫攻坚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扶贫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利益分配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如建档立卡贫困戶精准识别、退出还不够准确,民主评议、公示公告落实不够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干部素质及精神面貌亟待提升。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内生动力不足,集体经济发展艰难

山西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常住农村大都为老、弱、病、残人口,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无法规避风险、经济效益低。扶贫项目缺乏致富带头人、技术及劳动力,从而形不成带动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造成创业无路、致富无门,增收无力。产业资金闲置、利用率低,同时由于监督不力,贪污、挪用扶贫款时有发生,既浪费资产又存在风险隐患。农户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靠着墙根嗮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为了扶贫资金、享受扶贫政策,争当贫困户,结果扶贫扶出了懒汉,有劳动能力但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自身贫困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

(四)农村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有待完善

要树立农民种田也是工作的观念。在农村,虽然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但不能以此替代国家对农民社会保障的责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辈子,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和热血,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应当得到国家一定的养老保障,目前虽然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养老金过低(普遍为100余元),不足以养老,要逐步与城镇居民接轨,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五)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工作留痕主义严重

名目繁多的检查督查,层层检查、多头检查,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层层加码、层层加压,动不动以问责、通报、一票否决相逼,使得扶贫干部工作紧张、寒心,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忙于应付,长期处于高压作业、干活憋屈的状态。与此同时,扶贫干部工作深受留痕要求束缚,扶贫干部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报不完的材料,占用扶贫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造成极大的浪费,产生数字扶贫和虚假扶贫现状。“填表式”帮扶、“算账式”脱贫,“留影式”入户,不合实际的入户次数要求,反而引起贫困户的反感。某地一位贫困户深受其扰,在大门口写上“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扶贫工作中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危害。“五天四夜”、APP考勤打卡等工作要求,明察暗访只重是否驻村、轻工作实绩,影响扶贫干部联系项目、资金、开展消费扶贫的正常运作,不利于工作成效。年终考核工作人员一天之内走几乡几村,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重内容,只凭材料论政绩,导致基层人员形成工作干的好、不如材料做的好的观念。为迎接检查,编选、提炼所谓的“特色”、亮点,搞表面文章、面子工程。考核主体、方式、过程、结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透明性和公开性,人为主观因素较大,难以服众,起不到效果。

二、山西精准扶贫对策分析——以临县为例

山西临县地处吕梁山区,干旱少雨、山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基数大。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促进、互为因果,面临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重压力,“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全县上下齐心、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战成效斐然。几年来累计退出贫困村311个,减贫人口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8.9%下降到2018年底的8.3%。2019年是临县全县脱贫摘帽年,完成136个贫困村退出、4.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临县县委、县政府打响脱贫攻坚战,采取得力举措。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众志成城,确定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山西临县采取以下精准扶贫措施,成效显著。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临县县委、县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2019年完成道路硬化98项331公里、县道改造7项102.5公里;剩余53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完成剩余152个村卫生室、117个村文化活动场所、18个村通互联网达标任务。农业上进一步加强乡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万人培训就业工程,提升“吕梁山护工”品牌;完善图书室、健身娱乐设施建设,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精气神明显提振。

(二)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临县县委针对农村基层出现的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提升基本能力、夯实基础工作、建强基层组织”的“三基建设”。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广播站、宣传栏、党员活动室),抓党建促脱贫,对于存在的问题,出台制定《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农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帮扶队伍的通知》,进行集中整改,確保村级组织运作经费、党建专项经费;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完善工作议事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等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学习常态化,多举办农村干部示范班、轮训班,提升业务能力,提升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努力培养讲政治、素质高、爱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提升组织凝聚力,从而发挥党组织优势,壮大集体经济。

(三)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让贫困户持续增收

临县出实招、下大力气,强化产业扶贫措施,坚决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全力实施“3N35”产业扶贫计划,即财政统筹整合资金年户均投入3000元以上,统筹实施N个产业,通过“三个一”保障措施,实现贫困户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加大养殖扶贫、种植加工扶贫项目的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建设;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完成1.7亿元任务。力争通过综合施策,2019年年底前推动剩余156个村村集体经济全破零,初步形成10户以上领头企业带动、100个以上种养加基地辐射、1000个以上合作社支撑的产业扶贫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加大资金项目扶持力度,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比如成立合作社、养殖农场、栽种经济林木等。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新模式发展食用菌、红枣、香菇、粽子、绿色小杂粮、中药材、生猪、肉羊养殖等产业以及积极发展光伏产业,最终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兜底政策

临县一方面建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大病、慢性病、丧失劳动力、需常年吃药并要有人照料等人员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村孤、残人员供养保障;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着力破解老年贫困群体脱贫难题,另一方面设立扶贫孝心基金,解决了7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及五保、孤寡老人的基本保障问题;并培育敬老孝亲、文明家庭良好风尚,利用道德、法律规范指引子女孝善行为。

(五)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干部工作负担

临县依据中办下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取消对基层扶贫干部不必要的考核,减少考核频次,严禁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减少填表报数。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考核,给基层扶贫干部松绑减负和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业扶贫中去,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使贫困户增加收入,精准扶贫的成效十分明显,扶贫成果得到了巩固。

三、结语

精准扶贫是当前最主要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贫困户,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贫、加强农村党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经过努力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就一定能在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脱贫。

[参考文献]

[1]刘生峰,高翠峰,高永忠.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N].吕梁日报,2019-01-03.

[2]周望,遆俐君.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对山西部分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分析[J].学习论坛,2018(2).

[3]高曼颖,何云峰.山西省精准扶贫与脱贫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8(4).

[4]梁栋.山西省的扶贫现状与SWOT分析[J].广东蚕业,2016(10).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临县精准扶贫现状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临县野菜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建议
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