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 一个选择

2020-04-09 04:48薛珊
珠海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珠海肺炎

薛珊

人们喜欢用“浪漫”形容珠海这座城市,漫步在情侣路中路,轻易便可与一望无垠的大海擦肩,海天驿站的鸟鸣袅袅围绕,远处的日月贝自带一份遐想,恍惚间,让人的心变得平静而开阔。当暮时四合,万家灯火闪起一簇簇温柔的光芒。这其中也有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光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情侣中路的另一侧,靠近凤凰山的地方,珠海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汇集了无数的力量,600多名医务人员和200多名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投入到抗疫之中。萤萤之光,亦可自成灯火。在这场战“疫”中,无数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故事,却承担着相同的责任,带着信念,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珠海故事。

信任与信心

“那是1月17日,我们到珠海市人民医院会诊一个病人,病人是1月11日跟妻子从武汉到珠海女儿家过年的,1月15日身体不适到人民医院就诊,照了CT做了相关检查,当时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中大五院作为珠海市感染病防治的主要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救治方面是珠海最专业的之一,当天就开始着手准备把病人转到我们医院。”3月12日在中大五院见到李中和副院长时,虽然已经距离1月17日近两个月,但是他对于第一例病患转院到中大五院的经过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准备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病人病情比较重,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一转进来就要住进ICU,我们这边病房也在做准备;第二个是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培训,第一时间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从院内防控、门诊筛查、收治病区等各方面均做出全面部署。当天下午病人转到我们医院的时候,他的女儿陪同着来办转院手续,但是他女儿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我们看到这个情况,由经验判断,她一下车就马上让她在医院进行隔离。”由于提前了解到该名女士近期一直在珠海工作生活,并未去过武汉,在1月18日第一例病患的妻子和女儿相继出现发热咳嗽等,中大五院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马上将该情况上报给广东省卫健委和专家组。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他们都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在发现首例疑似病例后,中大五院立即成立新冠病区,由院长单鸿亲任病区主任,紧急成立专家治疗组,从疾病初筛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到确诊救治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抗疫。中大五院作为珠海市唯一的定点救治医院,承担着全市甚至周边地区的患者收治任务。“救治过程中,我们医院共投入12个诊疗专区,605张床位,医务人员600余名,行政后勤等人员200余名。”李中和把每一个同事的付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黄瑾已经60岁,这次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大五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疫情暴发以来一直没回家;洪仲思医生也一直坚守着;王怡然护士本来是大年初五结婚的,也因此改期了;郑晓滨医生的孩子年纪很小,这一次他也在一线工作;诊疗专区的总护士长杨小月事无巨细进行协调;全院上下都认识的张慧涛医生,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他是第一个报名去湖北支援的……我们团队里还有很多优秀的医务人员,他们的精神都让我很感动。还有我们一直在调配物资、协调各方面工作的医务部。经过这一次,对于人生也是一个历练,一线的医务人员更辛苦,我只是陪伴他们。”在其他同事的眼中,李中和不仅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在病房里带给医务人员和病人信心。大家都是学医出身,也都是医务人员,比常人更能理解工作中的境况和艰辛,也更能理解医务人员的心情与责任。但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医生往往只会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冲在前面、治病救人,去抵抗并度过一场寒冷而艰难的战斗。

“从防控角度,我们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每个专区的负责人是两套人员,两个护士长两个主任,既分工又合作,一套是重点管理病人治疗,一套是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督导临床工作的医生防护,双重管理。除了遵循省里面要求的集中患者、专家、资源、救治的‘四集中原则,我们还将参与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集中管理。”李中和强调一线医务人员的勇气和担当,重视团队的防护,也在实践中增强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信心。“千言万语不如自己去行动,到一线去跟大家一起面对。对于病毒未知,有恐惧心理也正常,病房的好多病人都哭了,他们心里很恐慌,我当时跟他们说,不要害怕,要有信心,我们珠海正在用全市的力量在防,中大五院用全院的力量在治。”在中大五院的一個宣传屏上,播放着一首由珠澳两地文艺界人士合作的音乐作品《致最美的你》。“这首歌的灵感来自李院长夫人写给他的一封信。”李中和的妻子,在丈夫一直坚守在一线的日子里,除了担心,更多的也是理解。

“当时我家人看到我转发的李院长夫人写的信,一夜未眠写下这首歌。”这首歌的词曲创作者的家人也是奋战在一线的护士——中大五院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诊区的副主任护师林红。林红在过年前报名到发热门诊。“很感恩,感恩我们的同事们,发热门诊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科室的护士长,跟大家一起奋战很难忘;感恩社会各界的关心,感恩家里人的支持,我孩子跟我说妈妈去做这件事,是值得骄傲的。”

珠海的一例确诊病人在治愈出院后,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每一天的经历都详详细细记载着,朴实的文字承载着的是对中大五院医务人员的感谢。“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是现在回过头想一想,我们团队也在为防护做贡献。我们在救治过程中,一方面遵照国家和省里发布的指南,同时也研究指南。”中大五院举全院之力参与防疫,由该院30多个临床科室参与救治工作所形成的临床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三版。

坚守与不倦

在中大五院里有一尊雕塑,戴着眼镜穿着马褂的医学先驱黄宽。黄宽是香山县人,1855年他以优秀成绩被爱丁堡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留洋医学博士。在他的毕业仪式上,爱丁堡大学著名医学家辛普森提道:“在你们中间,黄宽作为一位值得称道和谦逊的学生,赢得了高度评价。他所获得的奖励与荣耀给我们带来希望。我相信,作为毕业于欧洲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他将成为西方世界医学艺术与科学的代表,将在他的国人中产生重要的影响。”黄宽回国后,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医术日益精湛,除了孜孜不倦的临床实践,他还致力于医学教育,培养了大批西医人。

而在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后辈们在他的故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他致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瑾教授,此次出任中大五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许多珠海人对这位医生都不会感到陌生,过年期间他在一个采访中潸然泪下的镜头,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广泛关注。“那时候压力比较大,珠海的危重症患者比其他城市多,每天不停地工作。也谈不上累不累,结果好就不累。经历这次疫情,经历了历史,也经历了人性。前几天在路上遇到出院的病人,大老远就喊黄主任王主任。”黄瑾笑着跟一旁的ICU王小华主任说着偶遇病人的事情。3月10日,中大五院收治的确诊病例98例,除1例危重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又要防控又要救治,重症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工作人员感染风险大,我们24小时都必须在,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作为团队里的老前辈,王小华带病奋战多日。

无论病痛还是压力,医务人员所选择的都是坚守。“坚守,筑起抗疫钢铁长城。”是新冠专区一区负责人洪仲思最深刻的感想。许多同事都说洪仲思是这段时间在医院坚守最长时间的人。但是他却说,他们团队珠海市感染病防治中心应首当其冲承担这个任务。作为感染病防治中心感染病I科的主任,洪仲思经历过非典,他所负责的一区此次主要接收危重病人。“这次压力比较大,最大的困难是疫情持续时间长,病毒不断有新情况出现。我个人认为作为医生或者护士,这个职业需要你的时候,就必须得上。怕的是不了解这个病毒,对未知的恐惧,但是我们医院涌现了很多争着上一线的人,很感动。”洪仲思为了跟病人交流沟通,给他们增强信心,加了病区所有患者的微信。“病人有时候看不到医生也会紧张,也有病人焦虑想轻生,我们除了治病,还要治心。”中大五院每天召开两次院内会诊讨论患者病情,上午主要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诊治,下午对普通患者治疗方案开展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整合全院力量集中攻克危重症患者治疗难题。

采访时,不可避免地会问到医务人员有多长时间没回家,大多数人一下子说不出确切的数字,时间的概念被排挤在外,但是他们却在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忙起来都忘了日期。”珠海市感染病治疗专区5楼,新冠肺炎诊疗专区的总护士长杨小月的临时办公室在其中一隅,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里既是医务人员临时休息吃饭的地方,也是杨小月处理各种事物、调配人员和物资的地方。“324个护士,168个医生,专家组12个。”杨小月脱口而出的是中大五院参与此次新冠专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数字。“刚开始第一个星期的时候,每天只睡3个小时,不停会有电话响,大家都说缺物资有困难的就找杨主任。”杨小月已经习惯了高压的工作模式,她说如果有段时间手机没响,还担心是不是手机坏了。“只要电话响就要接,有任务就要做,这段时间医务人员集中管理,搬了7次家。”杨小月的丈夫李军是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我市的新冠肺炎诊疗专家之一,也一直在一线。“家里两个孩子,大的读高中,小的两岁半,都是我公公婆婆在照顾,感谢家里人的支持,谢谢两位老人家,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工作。”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无论年龄、岗位,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去承担责任。为了让病患吃上合口的饭菜,杨小月和护理团队准备热干面,在病患生日的时候,送上蛋糕和祝福,让病人感受到温暖。为了让到室外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喝上一口热水,周玉兰护士长等想尽一切办法。“过年那幾天珠海特别冷,那时候门诊量大,发热门诊又在室外,病人等待的时间长,我们会及时解释,送上保温的水和盒饭。”疫情期间在新冠救治专科发热门诊负责的周玉兰,还记得珠海那几天大降温带来的冰冷感。“刷工作鞋,洗面屏,一桶一桶的洗,可是不及时清理出来的话,会赶不上使用。”医务人员所佩戴的面屏用消毒液浸泡后,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存在许多隐患,这些都是护士们清洗。“也是为了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缺少物资,护士们就把家里的喷壶带来,用来装酒精,没有保暖用品,就用一次性治疗巾做脖子的防护,病人出现情绪崩溃,护士们就耐心解释安抚。

在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方面,中大五院所做所想,都让人感到敬佩。“很多病人都是一个家庭的,有老人、小孩,要关注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刘晶主任还记珠海第一例死亡病例当时的情形。“他也是第一例确诊病患,将近80岁,抢救了多次。他女儿和妻子相继治愈出院,当他女儿知道自己父亲的情况后,担心母亲会承受不了,因为母亲刚出院,年纪也比较大,还有一些基础病。他女儿当时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建议她母亲先到我们医院的呼吸科普通病房住院复查,在医院告知老人家她丈夫去世的消息,如果有什么情况,也会及时观察救治。”医者仁心,他们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时刻。

立心与立命

“这是一场战役,我们是战士。”介入医学科的张慧涛医生,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在疫情期间,他先后在六区、九区工作。“本来我报名去援助湖北,但是后来调配到九区负责,因为岗位需要就留了下来。”张慧涛直言病毒不断刷新大家的认识,从有限人传人,到确定人传人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但是工作和使命不容他们有半点懈怠。“参与这次战役,医务人员经过培训考核才能上岗,刚开始设九区的时候,就是接到一个电话,就要马上到位,跟来自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合作。”一遍又一遍的培训和磨练,让这些临床医生“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肾内科护士长麦美芳是跟张慧涛一起在九区奋战的同事,她记得刚开始设区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张、调配物资,需要重新隔断病房,设立隔离病房、缓冲区和清洗区。“那时候要加装门,还拆了医院其他地方的一扇门的螺丝来补九区的一扇门。”他们也像是一颗颗螺丝,为了守住抗疫的大门,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医院过年前就接收病人了,我们有个护士长群,我看到不断有消息说感染楼需要哪些支援,我当时很焦虑。因为我父母已经回老家过年了,我就催他们赶紧回珠海帮我照顾家里,这样我就可以去支援同事们。”从带领九区的19个护士不断培训,练习穿脱防护服,到后来在忙碌中忽略防护服所带来的不适和窒息感,有许多像麦美芳这样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心所想的,只是病人的治愈。

采访时,新冠一区的护士长罗小青刚结束忙碌。“每次出病房,都要从头到脚洗一次。穿防护服的感觉,这次疫情的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她戴着口罩笑着说,女儿给她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疫情期间,在粪口传播途径不明确的情况下,中大五院在诊疗过程中,1月22日起率先设置过渡病房,将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但仍不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患者转入过渡病房予以严密的观察治疗,直至患者全部样本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方可出院,这是对患者和家属最大的保护,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我们都是普通人,从医学生到医生,经历过种种,最重要的是不能愧对了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张慧涛直言即使是偶尔的休息,心里也牵挂着病人,不少医生都是一样的状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晓滨医生也是如此。“1997年读大学的时候,医学是热门专业。2003年非典时,我刚本科毕业成为一位医生。” 郑晓滨2019年出生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他每天都想见到孩子,但是病人在哪他们就在哪。“虽然一直忙,可是我保持着乐观,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也能更好地工作。”郑晓滨在1月19日就加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实施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是危重新冠肺炎救治中最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的环节,ICU内气流由患者头顶流入,往患者头后经负压进入高效过滤装置后排出。除了熟练操作,一些技巧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有效方法。毕竟,只有保证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2003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那一年,感染呼吸ICU护士长张艳艳是高三应届考生。“非典的时候,知道了很多医务人员的事迹,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报考了医学或者护理专业,我想这也是一个渊源。”一晃17年过去,张艳艳现在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能看到病人痊愈出院。

楊小月的手机里,有一张3月11日新冠专区三区休区时,该区医务人员们在感染病治疗专区楼下拍摄的合影。所有人开心地对着镜头比着胜利的手势,这些共渡危难时刻的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肝胆相照,让他们的故事分外感人。这些可爱的医务工作者们,面对采访,风淡云轻地讲述着这段难以想象的岁月,他们只是这一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缩影。如果问何为“英雄”,想必,身处此次战疫行动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每个人的面孔,也不能详尽一一记录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在危难来临时的选择与举动,值得每个人的感谢和尊重。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珠海肺炎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来势汹汹的肺炎
珠海 革命风云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