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气里踏青寻春

2020-04-09 04:48薛珊
珠海 2020年4期
关键词:寒食牡丹花谷雨

薛珊

春到人间草木知,小城的春天已至。这个季节,总是伴随着欢喜而至,流动的空气里传达着春的气息,风变得和暖,一切冰冷的东西仿佛都在融化;满眼的绿意和花团锦簇,一切仿佛都充满着生机;春雨过后云气迷蒙,偶尔在天边横斜的彩虹带来一片祥和的氛围,一切都仿佛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万木争荣,人们总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却经常又忽略南国的春。 春天一直存在于文人墨客的咏诵中,存在于画家的丹青之间,也在节气中流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是父辈总会提起的民谣,用简约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24个节气名称一一进行了列举。但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却有些陌生。二十四节气将时间的流转直接与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相关联,这突出体现在24个节气名称上。其中,有8个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有4个反映了物候的变化,即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有5个反映了温度的变化,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有7个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即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天最后的两个节气相继而来。岁时有序,清明、谷雨各有相对应的草木、饮食与习俗,除了可以让人们注意自然的变化,还多了一份与自然、时令、节气相契合的想象。

清明

清明寻春 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万物清洁而明净,草木青青,满眼的绿色,鸟鸣声里,春天正变得盛大。清明节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农历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明媚春日,清明节正处仲春與暮春之交,脱去冬日的寒意,正是赏花踏青的最佳时节。所以,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就成了法定节假日,甚至到了唐肃宗时代,皇帝决定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假期从4天延长到了7天,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周”就这样诞生了。每逢这些公休假日,唐玄宗还会发放员工福利,给百官发旅游基金,让他们去春游。《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中记载“春末以来, 每至暇日……赐钱造食, 任逐游赏。”踏青寻春在唐代就风靡一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记录了杨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骑马春游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蹴鞠、射柳、植树造林、斗鸡、放风筝以及荡秋千等活动在古代风行。女子喜欢在清明节荡秋千。由于清明节荡秋千随处可见,明清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桐花。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繁花竞相开放。每年4月至5月是桐花盛开的日子,清芬怡人,桐花也被称为清明“节气”之花。珠海的淇澳红树林也有桐花树群落,白色的花瓣纷飞似雪。

二候田鼠化为鴽,鴽,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从洞里面出来活动了,古人误以为进入洞里的田鼠变成小鸟再次出洞了。

三候,虹始见。虹是彩虹,清明时节雨纷纷,故而常有彩虹出现。

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这一天寒食禁火,祭奠先人。直至今天,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为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但其实在古代,寒食与清明是两个节日。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到了明清时期,寒食节渐渐衰落,其内容也被糅合进了清明节里,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春芽第一枝

《诗经》中有记载:“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加豆之实,笋菹鱼醢。”谈起春天的味道,自然不能不提到春笋。春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又被称为“山八珍”,更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更是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

清明前后还是茶园观光、采龙井茶、吃农家饭的最佳时节。春茶因为其香气馥郁、韵味悠长、口感鲜爽且营养价值极高而备受追捧。无论以何种方式度过清明节的方式,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生生不息”的憧憬。

谷雨

谷雨 雨生百谷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清代郑板桥的《谷雨》概括了谷雨节气的许多特点和习俗。谷雨,顾名思义,就是播谷降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时节,雨不再迷离缠绵,滴滴干脆利落,落在叶子上,便是一点点青翠;落在田野上,便是秋天让人喜悦的大丰收。“雨生百谷”,大江南北,到处是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谷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漂流随风,故又称“漂”。因降雨增多,浮萍满池,油绿成片,生机盎然。

二候鸣鸠拂其羽。白居易在《春日闲居三首》写道:“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诗中所说的“鸠鸣”便是谷雨时节的重要物候。谷雨时节,鸠鸣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呼唤。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是一种小鸟,常栖息于桑树上。它没有婉转的歌喉,却有一身漂亮的羽毛。“戴胜”头顶有长毛,又称鸡冠鸟,此时它落于桑树枝头,是蚕宝宝将要生长的信号。

谷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赏牡丹成为这个时节北方人们重要的休闲活动。而关于谷雨和牡丹花,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唐高宗年间,黄河下游爆发了一次洪水,年轻人谷雨将村民轉移到城墙上,还顺带救起了一朵牡丹花,并将其种在百花园中悉心照料。为了报恩的牡丹花仙丹凤化为人形,救治谷雨重病的母亲,不料丹凤却被秃鹰抓走,被迫用血酿酒。得知此事的谷雨赶到秃鹰的山洞救出了丹凤,自己却不幸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命名为“谷雨”。每逢谷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观赏牡丹的盛会。虽然珠海没有牡丹花,但是谷雨时节,满是暮春美景,珠海各地有许多花草正开的娇艳,要珍惜着最后的春色。

南方摘茶 北食香椿 渔民祭海

谷雨自古是采茶的时节,此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就是人们常说的雨前茶,又叫二春茶。谷雨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香味浓郁。在珠海的菜市场也能买到新鲜的香椿芽,6元一两,价格跟肉类差不多。《随园食单》中所载香椿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春椿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鸡蛋、香椿竹笋、香椿拌豆腐、潦香椿、煎香椿饼、椿苗拌三丝、椒盐香椿鱼、香椿鸡脯、香椿豆腐肉饼、香椿皮蛋豆腐、香椿拌花生、凉拌香椿、腌香椿、冷拌香椿头等等菜肴。

海边的渔民,会在谷雨这天开始铺网捕鱼,“骑着谷雨上网场”说的就是他们;而田间的农夫则播种插秧。

猜你喜欢
寒食牡丹花谷雨
《新蝙蝠侠》一次失败的重启
谷雨(外一首)
渐行渐远寒食节
牡丹花的启示
牡丹花的启示
寒食、清明与诗
肢体上的谷雨
清明节的由来
“寒食”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