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男子短道速滑1 500 m 战术定位与滑行节奏的对比研究

2020-04-10 02:52郑小凤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韩名次决赛

郑小凤,何 颖

短道速滑是以滑跑名次而非单纯滑跑速度决定胜负的冰上竞技运动[1],其比赛阶段较多且间隔时间较短,运动员应根据自身实际及比赛需要合理分配体能。运动节奏是运动员根据比赛目的与周边环境采取符合比赛规则的行动策略,在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各圈滑行位置及时间变化就是其实施战术的基本表现形式[2]。传统竞速类项目基于对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产生的能量消耗监测,利用实验[3-4]及模型[5-6]研究运动强度变化来探讨运动节奏。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特别是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滑行节奏应根据其参赛目的、动机,以及避免与对手发生碰撞的前提下予以实施[7]。因此,对短道速滑比赛各圈位置排名(即每圈每名运动员的排名)及滑行用时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滑行节奏与位置变化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在500 m 比赛中,出发道次与最终排名呈正相关,运动员在内道起跑更有机会赢得比赛[8],而在1 000 m 和1 500 m 比赛中,出发位置与最后排名的相关性减弱,随着圈次不断增加,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相关性逐渐增强[9-10]。此外,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完成比赛的先后顺序是决定比赛名次的直接因素,但运动员各圈滑行时间及不同比赛阶段滑行用时变化是反映运动员滑行节奏的关键要素。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在1 500 m 比赛中战术定位策略与滑行节奏的差异,探索两国运动员的滑行特点及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滑行模式,为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成绩取得突破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国际短道速滑官网(ISU)提供的2017-2018 年短道速滑世界杯、2018 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及2018 年平昌冬奥会男子1 500 m 比赛成绩,包括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剔除犯规、未完成比赛的样本,最终纳入的有效样本共计107 个,其中韩国60 个样本,中国47 个样本。

1.2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1 500 m 比赛成绩对比;各圈位置排名与最终名次的相关性;两国运动员在各圈各位置的排名概率;最终名次及比赛阶段对两国男子运动员单圈时间以及比赛总用时的影响。具体指标定义为:(1)出发位置: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准备的位置,从黑色标志块由内向外分别为1~4 道;(2)中间圈位置排名:运动员冰刀滑过各圈终点线时的排位;(3)单圈滑行时间:运动员每次滑过终点线所用的时间;(4)比赛总用时:运动员最后一次滑过终点线所用的时间。

1.3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kendall 秩相关系数法对运动员各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进行相关分析(正负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高低取决于相关系数的范围,其中没有或低相关r<0.50,中等相关0.50≤r<0.70,高相关r≥0.70);其次,对两国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中间圈位置排名进行描述统计,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各圈滑行时间差异;最后,利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对中韩男子运动员在不同比赛阶段(决赛、非决赛)各圈滑行时间差异。所有数据利用SPSS17.0 进行分析,P<0.05 表示在置信水平为0.05 时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 表示在置信水平为0.01 时两者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中韩男子短道速滑2017-2018 赛季1 500 m项目成绩对比

2017-2018 赛季短道速滑1 500 m 中韩两国男队比赛成绩如表1 所示。韩国男队在该项目上共获得金牌4 块,银牌3 块,铜牌1 块,中国男队与其存在明显差距。

表1 中韩男队2017-2018 赛季1 500 m 比赛信息Table 1 The match informati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team in the 2017-2018 season

2.2 各圈位置排名变化

2.2.1 各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的相关性

2017-2018 赛季短道速滑男子1 500 m 项目各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之间的相关性如图1 所示。在第1 圈中,Kendall 相关系数为0.13(P<0.01),第1 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之间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下同。在1~8 圈中,各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相关性较低;第9~11 圈两者呈中等相关关系;最后3 圈两者则呈现高相关关系。

图1 各圈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的相关性Figure 1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on of each lap and the overall ranking

2.2.2 中韩男子运动员各圈位置排名分布情况比较

韩国男子运动员各圈滑行位置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韩国男子运动员在前5 圈处于前5 位的概率高于其他位置,在第6~10 圈处于前2 位的概率较高,在最后4 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较高。48.3%的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 圈时处于领滑位置,61.7%在第12 圈处于领滑位置,65%在第13 圈处于领滑位置,68.3%在第14 圈处于领滑位置。23.4%的中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12 圈处于领滑位置,25.5%在第13、14 圈处于领滑位置。

表2 韩国男子运动员各圈滑行位置分布统计(%)Table 2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Korean male athletes'position in each lap(%)

表3 所示,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前5 圈处于前5位的概率高于其他位置,在第6~10 圈处于前3 位的概率较高,在最后4 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较高。

表3 中国男子运动员各圈滑行位置分布统计(%)Table 3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Chinese male athletes'position in each lap(%)

结合表2、3 及图2 可以看出: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0 圈的滑行位置分布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在最后4 圈韩国男子运动员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远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

图2 中韩男子运动员的滑行路线Figure 2 The skating rout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

2.3 各类型滑行时间变化

2.3.1 中韩男子运动员各类型滑行时间比较

韩国男子运动员在1 500 m 比赛中各圈滑行用时逐渐减少,最后1 圈略有上升,而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 圈中的各圈用时均高于之前圈次。从国别与圈次的交互作用来看,两国男子运动员在不同圈次的单圈用时存在明显差异(P=0.017<0.05)。从平均单圈用时分析发现:中国男子运动员滑行用时较长,与韩国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后4 圈,其中最后2 圈差异尤为显著(如表4、图3、表6 所示)。

表4 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单圈滑行时间(±s) 单位:sTable 4 Lap tim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s)unit:sec

表4 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单圈滑行时间(±s) 单位:sTable 4 Lap tim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s)unit:sec

续表4

2.3.2 中韩男子运动员决赛与非决赛各类型滑行时间比较

如表5、表6 所示: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决赛与非决赛的单圈用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1<0.05);从比赛阶段来看,决赛和非决赛的单圈用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圈次滑行用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比赛阶段与圈次的交互作用来看,在不同比赛阶段的不同圈次单圈用时存在显著差异(P=0.03<0.05)。

图3 中韩男子运动员平均单圈时间变化Figure 3 Mean lap time chang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

表5 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不同比阶段单圈滑行时间(±,单位:s)Table 5 Lap tim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 at different rounds(±s,unit:sec)

表5 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不同比阶段单圈滑行时间(±,单位:s)Table 5 Lap tim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 at different rounds(±s,unit:sec)

表6 中韩男子运动员不同比赛阶段各圈时间的方差分析Table 6 Lap time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le athletes at different rounds in ANOVA

3 讨论

在比赛环境下,运动员的运动节奏取决于在比赛环境中对自身行动实现可能性的直接知觉。在对中长距离大道速滑战术研究中,运动员在比赛前半程加速领滑便可取得良好运动成绩和比赛名次[11],但这样的滑行策略并不适用于短道速滑中长距离项目。本研究中,运动员在最后3 圈的滑行位置排名与其最后名次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说明在最后3 圈中获得领滑位置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核心要素。韩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 圈处于领滑位置概率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表明韩国男子运动员在比赛后程对领滑位置的占领能力较为突出,这可能与两国男子运动员在比赛后程加速冲刺能力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前半程比赛中长期处于领滑位置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导致体力无法支撑在后程中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

在探究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节奏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冠军运动员在比赛前期的滑行速度都相对较慢且与其他运动员并无明显差异,只在后程关键圈次上出现了差距[12]。本研究中,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在前10 圈的单圈滑行时间差异不大,而在最后4 圈中出现了明显差异,且最后2 圈尤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韩国男子运动员在比赛后程阶段的加速能力强于中国男子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疲劳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技术能力和蹬冰动力等。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比赛开始阶段极力追求领滑位置与滑行速度,将大量体能消耗于克服空气阻力及冰面摩擦,导致机体疲劳,无法支撑其后程阶段的加速冲刺与超越。与此同时,在领先滑行过程中无法有效观察身后其他选手的战术意图与战术行动,在关键圈次容易被超越。因此,在比赛的开始阶段选择跟随主要对手滑行能更好观察和接近对手且能降低心率和乳酸反应[13-15],减少体能消耗。

短道速滑比赛的轮次较多且间隔时间较短,运动员在不同比赛轮次采用的战术策略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在决赛阶段的滑行用时较非决赛阶段更短,说明两国运动员在决赛阶段的滑行节奏更快。相关研究显示:优秀1 500 m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非决赛阶段仅依靠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体能水平便能击败对手,夺取进入下一轮的资格;而在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都具拥有较高的技术及体能水平,此时战术应用能力及心理能力的高低才是夺取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10]。本研究中,韩国男子运动员在非决赛阶段第1~10 圈的单圈滑行用时较长,但在最后4 圈滑行用时明显缩短;而在决赛阶段,其单圈滑行用时随着比赛圈次的增加而逐渐缩短。说明在非决赛阶段韩国男子运动员并不急于追求滑行速度和领滑位置,只在最后的关键圈次中获取得进入下一轮的资格即可;而在决赛阶段则通过提前改变自身滑行节奏的方式以获取有利的滑行位置。相较之下,中国男子运动员在非决赛和决赛阶段比赛开始阶段的单圈滑行用时较韩国男子运动员更短,但在后程关键圈次中均出现了明显降速趋势。说明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后程的加速滑行能力与韩国男子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在比赛中的体能分配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短道速滑1 500 m 项目上更具优势,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 圈对领滑位置的占领率较低且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能力较弱。

4.2 建议

(1)运动员在短道速滑1 500 m 比赛中应合理分配体能,不应在比赛开始阶段将体能消耗在追求领滑位置和滑行速度上,需要加强在1 000 m 后对领滑位置的获得能力。

(2)中国男子运动员需要提高在后程中的加速滑行及超越冲刺能力,并调整出发后就急于加速领滑的比赛方式以减少自身体能损耗,为后程加速滑行和实现超越冲刺保存足够的体力。

猜你喜欢
中韩名次决赛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挺进决赛
排名次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