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0-04-11 12:51史小雷闫齐熊明月崔永光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掌侧偏角腕关节

史小雷,闫齐,熊明月,崔永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创伤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桡骨远端骨折占急诊骨折的1/6,以C型为主[1]。人口老龄化致使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2]。传统治疗方式多为手法复位,疗效明显,但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但手术方案较多,疗效各异。本研究比较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掌侧组(40例)和背侧组(40例)。掌侧组:女21例,男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4.03±10.46)岁;AO分型为C2型18例,C3型22例;右侧桡骨骨折23例,左侧桡骨骨折17例。背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23~66岁,平均(44.47±10.70)岁;AO分型为C2型23例,C3型17例;右侧桡骨骨折21例,左侧桡骨骨折19例。两组性别、年龄、AO分型、骨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例标准纳入标准:(1)经X线、CT等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C型骨折;(2)属于新鲜闭合骨折;(3)单侧骨折。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者;(2)凝血障碍严重者;(3)临床资料缺乏者;(4)不符合AO分型中C2、C3型;(5)无法完成6个月随访者。

1.3 手术方法

1.3.1背侧组 患者接受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使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采用上臂止血带予以止血,将肩外展90°,患肢外展至手术侧台位置。沿Lister结节行直切口,远端跨过桡腕关节线,停于第2掌骨处基底1 cm处近端,将近端沿桡骨干延长3~4 cm,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行皮下游离至第2间室,打开第1间室,显露桡侧柱。沿拇长伸肌腱将伸肌支持带切断,游离与保护此肌腱。切开支持带远端V形,沿骨膜下剥离,显露中柱。清理骨折端血肿以及软组织后手法复位,恢复桡骨长度、关节面平整度、尺偏角以及掌侧角。用克氏针行临时固定,用C型X线机确认复位良好,在拇短伸肌、拇长展肌肌腱处深面桡侧置入钢板,固定螺钉。将背侧处L形钢板跨过Lister结节并置入其尺侧,固定螺钉。针对骨缺损者可行人工骨移植。关闭切口,置入引流条。

1.3.2掌侧组 患者接受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使患者取仰卧位,局麻,上臂行止血带以止血。肩90°外展,外展患肢至手术侧台。对桡骨远端桡动脉行体表标记,用改良掌侧Henry法入路,沿5 mm桡动脉尺侧缘,由腕横纹-近端延长6~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腕横韧带。朝桡侧牵拉肱桡肌肌腱以及桡动脉,将桡侧腕屈肌以及拇长屈肌牵拉到尺侧,显露旋前方肌,于桡骨止点处切断旋前方肌,朝尺侧翻。显露移位骨块以及骨折端。清理骨折端血肿以及软组织后进行手法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度、桡骨长度、尺偏角以及掌侧角。利用克氏针行临时固定,用C型X线机确认复位是否良好。于掌侧处将掌侧锁定钢板行塑型植入,将1枚螺丝钉拧入钢板远端位置结合孔,调整钢板位置,拧入其他螺钉。对有骨缺损者行人工骨移植。关闭切口,置入引流条。

1.4 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优:活动不受限制,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背伸或掌屈减少<15°,握力和对侧一致。良:无法进行剧烈活动,偶有疼痛,背伸或掌屈减少15°~30°,握力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尚可:工作活动略有限制,经常性疼痛,背伸或掌屈减少31°~50°,握力及功能恢复效果欠佳。差:未达到上述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40×100%。

1.5 观察指标(1)腕关节功能。(2)康复情况,包括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桡骨高度。

2 结果

2.1 腕关节功能背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注:与掌侧组比较,aχ2=4.501,P=0.034。

2.2 康复情况背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掌侧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大于掌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常规利用石膏、小夹板进行外固定,有一定疗效,但难以保持良好的对位,易发生桡骨远端缩短及关节面不平整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多采用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以掌侧入路T型锁钉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为主,可有效对背侧移位骨折进行处理,减轻对伸肌腱的损伤,降低拇长伸肌腱断裂的发生风险,但针对累及桡骨远端处关节面边缘位置剪切骨折及高能量骨折,单纯掌侧无法牢固固定,影响恢复效果[4]。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源自“三柱理论”,可对桡侧柱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保持桡骨茎突长度,进而维持桡侧柱稳定;该术式无需对Lister结节进行切除,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5]。本研究结果显示,背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掌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掌侧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大于掌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掌侧组,说明与掌侧入路T型锁钉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相比,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与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掌侧偏角腕关节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掌侧“T”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