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业的变革与创新

2020-04-12 03:20丁宁
理论观察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赋能区块链金融

丁宁

摘 要:区块链技术通过构筑去中心化的信用模式,既颠覆了传统金融商业模式,又改进和提升了现代金融服务水平。对区块链技术为解决传统金融体系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账本法、智能合约等技术赋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展望区块链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变革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赋能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095 — 03

2016年10月,工信部指出区块链技术凭借系统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在赋能教育就业方面前景广阔。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随着金融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金融活动已经远远突破了资金融通的传统定义,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架构,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变革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块链技术的演变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的演变

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层面,它是一项不依赖第三方,利用块链式数据結构实现数据存储、传输和验证的全新技术。具体来说,“区块”指的是系统中彼此关联产生的一串分布式数据,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了系统中的交易数据,依据时间顺序,数据区块被组合成一种既可私有也可共用的链式数据结构,在数据传输和访问过程中通过密码学方式保证安全性。区块链是一种不可篡改、具有不可逆特性的去中介化分布式账本。随着研究的深入,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集成创新,早已跳脱于比特币,正逐渐走向开花结果阶段,其在很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具颠覆性的一项技术革命。

区块链技术的演变主要经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型数字货币阶段,化名中本聪的比特币创始人让区块链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建立了去中心化数字支付系统,实现了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和可信任交易机制的功能,这也是区块链1.0版本。第二阶段是以智能合约为标志的区块链2.0版本,“以太坊”作为合约平台的代表,推出了智能合约技术即为自动执行脚本,区块链2.0阶段初步具备了去中心化以及链上自治、自足特征,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也延伸地更广泛,例如金融交易与清算、资产智能化、信息登记等领域。第三阶段是区块链3.0版本,体现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性能的延展,这个阶段逐步衍生出众多金融领域外的产业生态领域,由此所带来的浪潮将对未来生活图景进行重塑,但是未来区块链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技术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促进更大的产业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架构,具有共识机制、不可篡改、加密算法等特征,在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集资等领域均有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去中心化。区块链体系是扁平化的,没有中心管理机构。基于点对点传输技术,以无数节点彼此认证作为信用支撑,在其中任意节点处于同一层面,享有均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地参与交易和记账。整个系统的运转不因某个节点毁损、丢失而受到影响。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打破了传统金融依赖中介以实现强大信用支撑的模式,交易数据信息是靠各个节点一同维护,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有助于节省交易费用、精简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

其次,可追溯性强。区块链上的信息块均具有“时间线性顺序累积、前溯验证”特性,这些有时间维度的信息块组成了链式结构。基于单向的哈希算法,信息块均加盖时间戳,每个信息块涵盖了前一个信息块到此信息块记录的一段时间内所有交易信息集合。这一数据信息记录形式具有重大意义,使用者只需整合各个信息块所记录的信息数据便可实现交易清单的完整性,进而清晰地追溯交易的来龙去脉,使得撤销数据、篡改数据等行径极易被追溯,进一步阻击了不法行为的攻击。

以及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区块链的分布式特征,在储存交易记录方面并不是依赖单个数据库,系统中每个节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且保留相同的账本,区块中交易信息需经所有参与节点检验,系统是高度开放透明的,对单个节点信息进行篡改并不会引起其他节点的账本信息变动,数据篡改行为毫无意义。假设有黑客妄想篡改系统中账本数据,必须同时攻击51%以上的系统节点才有可能影响账本真实性,基于此黑客需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且技术难度系数非常大,篡改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区块链上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系统快速建立信任机制,这就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风险。

二、区块链赋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

新技术催生金融科技应用,区块链技术基于技术集成与创新,从根本上建立了“去中心化”的信用构筑模式,与金融业升级需求的匹配度较高,成为解决金融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和共享问题、催生产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的突破口。经济学层面的信用是指为获取利息而进行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与转移,金融的核心是构筑信用和资金的融通。在金融活动中,某一个体在搜集和加工交易信息时难度较大,在受到时空因素、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约束下,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通常是不对称的,一方会因为自身信息劣势而被对方侵占利益,信息不对称问题随之产生,这一问题是金融体系一直在努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传统信用体系主要表现在央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依赖一个集中制度体系来构筑信用,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利用大数据建设的信用体系,这些均为明显的“中心化”信用构筑模式。作为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的商业银行发挥着信用中介的职能,此项服务有助于推动交易信息公共化,共享后的信息有助于解决借贷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目前信用体系形成的主要形式。然而,银行在完善信用审核和客户征信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其中也难免发生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状况。

对金融行业而言,区块链技术采用程序化数学算法记载、储存、传导、加工信用信息数据,账本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完整有效的、共享化的数据信息透明度高,可以有效整合资源、突破信息壁垒,通过取缔中间商来重塑整个银行业,并且不依赖第三方中介的情况下,构筑一个全新系统,在全新的银行系统中市场参与者能够享有平等访问信息的权利,系统也是无边界和透明的。基于此,区块链技术帮助银行控制了尽职调查成本,防控信用风险,同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引入智能合约还能实现智能放贷、智能收取利息和智能风控等,更合理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构筑交易各方信任体系方面,区块链技术主要体现在分布式记账法,通过机器技术进行信任背书,这种信用体系是依靠特定算法构筑各方的信任关系。区块链系依赖全网分布记账,运用各个节点迅速构筑全球信用且自由公证,由对中心化机构的依赖转变为依靠数据区块实现机器之间构筑“信任”关系。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存在核心企业信用多层级传递较困难问题,链上主体间由于难以共享有效信用信息缺乏信任基础,进而增加融资难度与风险。应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平台广播,与之相关的供应商均可查询,促成了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有助于提升信用结算环节的安全性、透明度、效率性,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的互联,进而促成企业、银行以及供应链体系的共赢。

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信用构筑模式堪称社会信用发展的重大变革,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共识数据库既能够自动识别虚假和欺诈信息,又能够降低信息使用成本,从根本上促进了系信息共享,实现市场交易效率提升目标,同时去中心化的信用数据大厦极大地解决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和腐败空间問题。另外,在交易时,区块链上的信息块均具有“时间线性顺序累积、前溯验证”特性,信息块均加盖时间戳,便于交易实时匹配和结算行为不可撤销,券款对付自动完成、自动通报。在证券登记、发行、交易、转让、交割清算等环节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非常大,区块链技术通过创建发行与登记等环节的分布式、开放式的总账,在全链公开广播证券权属数据,证券业务借助区块链高效开展。特别是在传统证券交易环节无法规避黑客攻击的操作风险问题,利用加密技术能够保障交易环节的私密性、安全性。凭借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质重塑信用体系,真正实现差别定价;优化金融业销售流程,控制渠道成本,有助于重塑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在传统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主要依赖由客户经济和社会资本建立起来的信用评级体现,但这种信用评级体系不仅不透明,而且存在明显的中心化特征,因此存在较大的风控漏洞。引入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提升合同执行力以及理赔过程的自动化,分布式账本保障保险数据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

三、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管理

绿色金融是广义金融中的重要一员,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金融并取得了诸多成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助推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在政策方针指导下,展现了我国加速绿色金融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痛点,探索和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活力。

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来说,绿色金融所支持的绿色产业不确定性较大,项目投资期限更长,涉及的投资额度更大,并且绿色金融信息在不同机构间传递时存在更为严重的跨部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行业痛点增加了金融部门调取企业环保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各金融机构面临各大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削减了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相应地金融服务便利无法惠及一部分绿色企业,阻碍了绿色金融以及绿色产业的发展。另外,对绿色金融项目的监管挑战难度大。有的企业觊觎政策红利通过捏造绿色项目从中套利,这种“伪绿”现象频发;还有的企业违规骗贷、骗保,这种“洗绿”行为屡禁不止。“伪绿”、“洗绿”等行为严重地侵害了社会公众权益。

探索“区块链+绿色金融”模式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强等特征能够从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层面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发放绿色贷款前,区块链共享账本会记录由环保部门、金融机构搜集到的企业经营信息、环保信息,强化了不同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基于区块链构筑的共享度高、多方参与的绿色信用体系,便于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信贷审查以及制定投资决策,取代了传统模式下各机构间的反复评估与认证,降低了信用风险。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记载信贷合同,取代人工操作,按时保量发放绿色贷款,节省了业务操作成本。打造涉及绿色金融服务各参与主体的联盟链,通过设立监管节点,在企业获取绿色信贷后,将每笔绿色信贷的资金流向、进展动态等信息储存在区块链上进行公示,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管,及时排查“伪绿”、“洗绿”等行为,如果有贷款人违规挪用这笔专项贷款,可以立刻叫停项目并展开问责,确保“阳光下的绿色”,为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保驾护航。

四、结论与展望

区块链的出现,为金融业的变革与创新提供支持,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架构,区块链技术基于技术集成与创新,凭借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质重塑信用体系,帮助银行控制了尽职调查成本,防控信用风险;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平台广播,有助于提升信用结算环节的安全性、透明度、效率性;在证券交易环节通过利用加密技术能够保障交易环节的私密性、安全性,防控黑客攻击的操作风险;智能合约技术提升保险业务中合同执行力,并推动理赔过程的自动化;在绿色金融领域,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涉及绿色金融服务各参与主体的联盟链,通过设立监管节点为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保驾护航。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成为解决金融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和共享问题、催生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在重塑金融服务及经济形态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空间,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区块链必是具有颠覆性的风口。然而,目前区块链+金融的运用融合仍处于初期,区块链技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业界主流区块链技术标准有待完善、数据共享时可能会泄露等,在与金融业融合过程中可能诱发更隐蔽化、复杂化的金融风险,监管当局需要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创建适用于区块链+金融健康发展的监管环境,防范区块链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一步引导区块链金融合规有序发展,实现向金融强国转型。

〔参 考 文 献〕

〔1〕吴桐,李家骐.区块链和金融的融合发展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8,(12):98-108.

〔2〕魏生,戴科冕.区块链金融场景应用分析及企业级架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20,(02):1-10.

〔3〕冯文芳,申风平.区块链:对传统金融的颠覆〔J〕.甘肃社会科学,2017,(05):239-244.

〔4〕靳景玉,赵瑞.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中的研究动态〔J〕.财会月刊,2019,(13):172-176.

〔5〕张礼卿,吴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J〕.改革,2019,(12):65-75.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赋能区块链金融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