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疑中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0-04-13 03:01李振刚
关键词: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摘要: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方面,优秀试题的做法莫过于使所给选项不仅在知识表述的科学性上没有错误,而且还与情境材料有着程度不等的相关性。学生容易在选项之间踌躇,在犹疑中往往极易出现错选。要提高正确率,必须使学生在深刻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犹疑中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使其具备面向未来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样才能在给定的情境中,最大程度地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对其核心素养水平进行测评。

关键词:犹疑;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128-1

笔者做完2017年-2019年高考政治的选择题后,发现仍然有部分试题在所给选项中设置了知识表述明显错误的选项,考生不需要通过分析材料即可排除。高考中偶尔出现这样的试题很正常,因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毕竟要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是如果这种试题所占比例过多的话,那么就难免有违以核心素养立意为价值取向的新课程改革,而依旧停留在知识立意的层次。

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虽然在现实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但是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踌躇,而是要根据社会需要、自身实际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这也是哲学中用“对立统一”替换“一分为二”的重要原因。比如,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如何在生涯规划中选取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在婚恋中选取适合自己的伴侣等等不一而足。

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方面,优秀试题的做法莫过于使所给选项不仅在知识表述的科学性上没有错误,而且还与情境材料有着程度不等的相关性。这样才能在给定的情境中,最大程度地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对其核心素养水平进行测评。如何排除干扰选项尤其对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出了很高要求,即学生应能够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2018年江苏卷第25题便是这样一道优秀试题,题目如下:

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B】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在该题中,所给选项不仅在知识表述上是正确的,而且多少都和情境相关。情境中提到了传统手工艺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可以推出A选项;从传统手工艺产生于农业文明,但它在工业文明时期“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中,可以推出C选项;我们重视传统手工艺,重要原因在于其“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个独特价值既可以是“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也可以是“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似乎又可以推出D选项,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然而,情境中既提到了传统手工艺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又提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时代价值,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选项和C选项只是片面地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和“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是由传统手工艺引起的,强调的是物质对于意识的作用,而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强调的是意识对于物质的作用,即某种现象是由意识引起的,与题意相反。

提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涉及到本题的第二处亮点:辨析因果,助力学生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提升选择能力和行动能力。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常见的如生产与消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是人们运用的最多的推理,以至于休谟认为“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未来生活日益复杂化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生活所应具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增强辨析各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的能力是使学生成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理清背后各种因果机制,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与最有力的行动。

在所给选项本身正确且与情境材料不同程度地相关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在选项之间踌躇,在犹疑中往往极易出现错选。要提高正确率,一方面,必须分析情境材料所表达的意蕴,领悟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必须深度掌握学科知识,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有了充分认知后,才能更精准地找到与情境材料对应的知识点。这类优秀试题给我们的教学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即必须深入落实以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在使学生深刻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犹疑中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使其具備面向未来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李振刚(1988-),男,山西侯马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是中学政治教学。

注:本篇文章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研究”(SGH17B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陕西 西安 710061)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