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16 09:29朱怀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乌司体外循环

朱怀利

体外循环HVR 在临床中为心外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风险较大。在术中患者因血液受到异体刺激而出现纤溶亢进,因此患者容易在术中出现大出血[1]。若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时出现出血,不仅会使患者死亡风险明显提高,也会进一步增大感染发生的可能[2]。氨甲环酸属于高效抗纤溶药物,且该药物可明显保护血液,可有效保护其血小板,被广泛的应用在心外科的手术治疗之中[3,4]。本研究观察HVR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乌司他丁+氨甲环酸联合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入院的50 例HVR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5 例。联合组男16 例,女9 例;年龄43~69 岁,平均年龄(57.38±5.27)岁。对照组男18 例,女7 例;年龄45~67 岁,平均年龄(57.14±5.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与研究的患者符合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前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显示正常;患者的个人资料完整;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器官障碍、既往心脏手术史、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精神障碍、哮喘疾病、沟通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功能不全、术前应用抗生素、硝酸甘油等药物的患者。

1.3 方法 应用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咪达唑仑展开麻醉诱导,应用异氟烷+丙泊酚+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在手术中应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3 mg/kg 全身肝素化,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480 s之后,升主动脉、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建立插管体外循环。体外循环主要是应用血液中度稀释和膜式氧合器、中度低温以及高流量灌注模式,α-稳态血气管理。应用4∶1 的比例进行血停博液的配置,经升主动脉根部展开顺行性灌注以保护其心肌,转流之中需要维持其动脉压保持在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中需要对静脉压、红细胞压积(HCT)、电解质、心电图、尿量、静脉血氧饱和度、血气以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观察,按照术中状况基于多巴胺、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进行血压的调节。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予乌司他丁治疗,应用乌司他丁(剂量:1.2 万U/kg),半量置于预冲液中,在首次灌注的时候半量计入其心肌保护液中。联合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乌司他丁+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乌司他丁应用和对照组一致。氨甲环酸的应用如下:在体外循环前应用氨甲环酸(剂量:30 mg/kg)进行静注,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应用20 mg/(kg·h)进行持续泵入。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后的PLT、Hb、PT、APTT、D-D、FIB、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以及术后并行时间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LT、Hb 水平比较 联合组PLT、H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联合组PT、APTT 均短于对照组,D-D 低于对照组,FIB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术后并行时间比较 联合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行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PLT、Hb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PLT、Hb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术后并行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术后并行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健康正常人的机体之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维持着动态平衡,这样可保证及时的止血效率,避免出现长时间出血,减少机体形成血栓[4]。体外循环技术会对凝血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不仅可减少血小板数目,还会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打破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心脏外科手术中脏器功能保护、血液保护均十分重要,目的是减少输血或不输血[5]。乌司他丁为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是从尿液中进行分离,可对多种水解酶活性、纤溶系统以及血小板活化激活进行抑制,保持血小板的功能维持正常,且该药对花生四烯酸代谢进行改善,可减少血栓的形成,这对于血小板正常功能的维护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6,7]。氨甲环酸本身有抗纤溶的效果,可对血小板进行保护,特别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可起到显著的血液保护作用,减少输血量[8]。此次研究表明,联合组PLT、H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PT、APTT 短于对照组,D-D 低于对照组,FIB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行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HVR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予其乌司他丁+氨甲环酸联合治疗,可对其血液产生保护作用,保障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进一步降低,进一步缩短其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以及术后并行时间,可推广。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乌司体外循环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