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4-16 06:17张静杨云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情绪护理人员差异

张静,杨云娟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抑郁症是一种自杀率极高的精神性疾病。有研究报道,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较正常人群高出20 倍,患者中67%存在自杀想法,15%~20%有过自杀行为[1]。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4.17%。 由此可见,抑郁症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抑郁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情绪低落等,当其抑郁发作时,会出现睡眠障碍、乏力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强烈的厌世和自责情绪,严重者会出现轻生行为,加之患者往往不配合治疗,故抑郁症往往是导致自残、自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 因此,临床中对抑郁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心理护理强调正确看待抑郁症患者,对其精神状况进行控制,在对其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该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可正常沟通交流, 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1~64 岁,平均(42.5±7.1)岁。 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0~63 岁,平均(42.3±7.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情绪变化观察及心理辅导等。

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患者的症状可分为身体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即抑郁等消极心理,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确保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防止危险情况的出现。在患者休息时,应当保证休息环境的安静舒适,当患者因病情无法入睡时,可以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嘱患者若自觉身体不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于第一时间进行补救,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针对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危险因素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2)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按时服药,照料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 组织各种缓解心情的娱乐活动, 如听音乐、健身、看电视等。 护理人员可定期安排患者进行1 周1次的放松训练,每次持续1 h 左右,让患者通过训练来舒缓心情。 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要求每周至少3次恢复训练,组织跳绳、慢跑等活动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心理状态差的患者要及时给予疏导,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的治疗,防止其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3)应避免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正面抨击,应先给予其肯定,然后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委婉地表达其消极思想的弊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 对厌世情绪严重的患者,应通过日常交流激发其价值感和责任感, 帮助患者发现自身的优点,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及生活质量问卷综合评估患者的抑郁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SDS、HAMD 评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

护理前, 两组SDS、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HAMD 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63.20±1.75 63.35±1.55-0.454 0.651(38.60±0.75)a(48.10±1.40)a-42.295 0.000 29.10±1.70 29.15±0.60-0.196 0.845(15.20±0.60)a(22.10±1.40)a-32.032 0.000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活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较护理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明显, 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心理活动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40.18±4.60 38.48±5.32 1.709 0.091(50.12±5.75)a(41.21±6.44)a 7.298 0.000 42.58±7.14 41.82±5.93 0.579 0.564(53.11±8.14)a 43.52±6.11 6.663 0.000 37.69±7.32 37.44±6.43 0.181 0.856(48.19±9.58)a 39.14±6.21 5.605 0.000物质生活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42.33±8.42 44.95±9.26-1.480 0.128 44.29±8.82 46.65±9.53-1.285 0.20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 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心境低落。患者发病后症状持续2 周以上,最高甚至达数年之久,病情常反复发作且多数症状可得到缓解,部分患者转为慢性或遗留后遗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患抑郁症的人数逐年增多,其危害应引起社会重视。我国护理事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的作用更加突出。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解决,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 患者在治疗时因受到过分关注, 影响其出院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导致继发性抑郁,出现自杀行为。 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4]。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患者入院治疗后,由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 部分患者无法适应生活环境及社会关系的变化,会产生诸多负面心理,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该情况,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促进其康复。 有研究表明[5],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防止自杀情况发生。自我接纳是建立在自我评价之上的一种自我态度。 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及评价存在问题,使其达不到正常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院后的工作及生活受到影响,患者会因此出现继发性抑郁。 心理护理可改善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感,释放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合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其康复。 因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故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身心得到满足,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康复。在此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DS、HAMD 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以上可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辅助其宣泄情绪,利于其身心康复。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从日常饮食、心理辅导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心情愉悦,以放松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其特点, 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 提高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心情低落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排解烦闷,对情绪高昂的患者及时进行沟通,使其保持冷静。 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心情愉悦,增强食欲。当患者身心状况好转时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还可以为患者制订膳食计划,使其合理饮食,每日按时按量进食,增加营养物质摄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让患者早日出院[6-7]。 通过积极干预,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抑郁症作为临床高死亡率的精神疾病, 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手段来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日常生活中多给予抑郁症患者家庭、社会方面的支持,使其早日康复。 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与用药指导,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状况,防止自残和自杀等行为的出现,提高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情绪护理人员差异
相似与差异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找句子差异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