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循证护理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康复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2020-04-16 06:17毕翠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康复科评判实习生

毕翠莲

(菏泽市定陶区中医医院体检科,山东菏泽市 274100)

临床护理带教的传统教学法重视实操教学与理论知识讲解,教学主体为教师,由教师掌握课堂节奏,考核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传统教学法并未强调个体差异,加之实习生的受教水平不同,所以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1]。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影响产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CTM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二者联用,可围绕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教学,将实习生作为课堂中心,强调其主动性。该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6 月在该院康复科实习的71 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结合CTM 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于康复科实习的35 位实习生为A 组,其中男5 位,女30 位;年龄19~24 岁,平均(23.85±1.34)岁;学历:中专9 位,大专20 位,本科及以上6 位。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于康复科实习的36 位实习生为B 组, 其中男4位,女32 位;年龄20~25 岁,平均(23.94±1.28)岁;学历:中专7 位,大专21 位,本科及以上8 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 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科室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由教师统一授课,并结合康复科典型病例,讲解康复科常见病的发病过程、预防方法、治疗与护理方法及康复方案。 在病例书写知识讲解时,需要讲明康复科的护理概念与流程, 并引导实习生确定护理问题,由其制定具体方案。在实习生进行护理操作时可适时指导与评价,确定下一步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

B 组采用循证护理结合CTM。(1)选择典型病例:可将高龄、 病情复杂的康复科患者作为典型病例,教师引导实习生研读病例,并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而后小组讨论,分析病例情况,由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出问题,要求实习生书写总结报告。 (2)提出疑问: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提出问题,指导实习生查找文献、数据与相关期刊,可在各大数据库上搜索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由教师点评文献证据。 由实习生制定和评估康复护理方案,讨论护理结果,教师发表意见,而后实行个体化护理。(3)实践操作:由实习生向患者讲解康复护理知识,指导其用药,根据疾病类型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护理计划执行相关操作,教师及临床护士负责现场指导并评价实习生的操作规范性。(4)分析与总结:由实习生分析并总结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实践操作的难点,使其能够独立思考与观察。若实习生对循证支持中的某个知识点感兴趣,可鼓励其深入研究,从病因、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重点、用药原则和健康教育等层面继续进行康复护理研究。

1.3 观察指标

(1)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测评理论成绩,组织实习生进行现场护理,评委现场打分,满分为100 分,合格分数为60 分。 (2)利用自制评价表测评教学效果,包括综合能力提升、知识了解度、互动情况、适应力和总体性评价等五项,每项满分20 分,教学效果和分数关系呈正相关。 (3)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测评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态度、课堂氛围、课程设置、知识点难度和教学形式等,共计100 分,十分满意为>75 分,满意为50~75 分,不满意为<50 分以下。(4)利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评估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含开放思想、批判思维自信心、寻求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等维度,各个维度分值为10~60 分,总分70~420 分,总分≥280分则存在正性评判性思维,即评判性思维倾向与分数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考核成绩

B 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为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考核成绩[(±s),分]

表1 对比考核成绩[(±s),分]

组别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A 组(n=35)B 组(n=36)t 值P 值82.59±2.67 89.37±2.74 10.556 0.000 81.39±3.48 90.35±3.41 11.007 0.000

2.2 对比教学效果评分

B 组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教学效果评分[(±s),分]

表2 对比教学效果评分[(±s),分]

组别综合能力提升知识了解度互动情况 适应力 总体性评价A 组(n=35)B 组(n=36)t 值P 值14.26±2.31 16.49±2.45 3.944 0.000 13.54±2.26 15.79±2.33 4.129 0.000 14.06±2.81 16.99±2.85 4.361 0.000 14.75±2.74 16.75±2.90 2.985 0.004 14.50±2.34 16.26±2.27 3.217 0.002

2.3 对比教学满意度

B 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4.44%, 高于A 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比教学满意度[n(%)]

表4 对比评判性思维评分[(±s),分]

表4 对比评判性思维评分[(±s),分]

组别A 组(n=35)B 组(n=36)t 值P 值开放思想24.15±0.38 36.48±0.71 90.853 0.000批判思维自信心23.54±0.55 37.59±0.67 96.427 0.000寻求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23.67±0.84 36.77±0.89 63.745 0.000 22.47±0.61 37.15±0.70 94.100 0.000 23.64±0.81 38.08±0.95 68.829 0.000系统化能力23.04±0.80 38.25±0.94 73.327 0.000认知成熟度 总分23.92±0.44 38.09±0.59 114.463 0.000 163.43±1.76 262.41±1.95 224.321 0.000

2.4 对比评判性思维评分

B 组的各项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 论

传统护理带教以教师作为课程中心,重点是教师授课,并未高度关注实习生的有效参与性,不利于实习生的整体能力提升[2],无法准确反馈教学信息,难以根据教学情况调节课程。 此外,传统护理带教注重考核成绩,以成绩作为衡量实习生能力的标准,具有局限性[3]。而循证护理结合CTM 可培养实习生的循证意识,教学效率高,能使实习生养成严谨的护理态度。该方法要求实习生进行病例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拟定康复计划, 提升其沟通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同时,该方法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形式,适度引导实习生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采用循证护理结合CTM,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合理设计教案,查阅大量文献,因此备课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教师优化自身教学水平。

该次研究中,B 组的理论知识成绩、 实践操作成绩为均高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结合CTM 可提升实习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全面提升其实操能力。 原因是该教学法可以提升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其参与意识,并能主动拉近护患关系[4]。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能力缺陷,进而查阅文献,总结知识,汲取上级护士经验,综合提升操作能力[5]。

B 组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结合CTM 能够优化教学效果。 原因是该教学法将课堂交给实习生,教师的角色是掌握课堂节奏,进行适时引导,总结实习生讨论结果等。 实习生的各项能力均可得到提高,能认识到自身不足,进而不断改进[6]。

B 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4.44%,高于A 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结合CTM可获得实习生的高度满意。 原因是该教学法的灵活性、趣味性更强,可以使实习生在查找循证依据和制定康复方案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且能认识到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进而主动提升自己[7]。

B 组的各项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循证护理结合CTM可以培养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原因是该教学法重点启发与引导实习生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能锻炼实习生的钻研能力,使其多途径获取信息,并多角度分析问题[8]。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结合CTM 可被用作康复科临床护理带教的首选教学法,其对于实习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检索和问题分析能力均有提升效果。 但是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带教水平,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9]。 现阶段,我国的循证护理结合CTM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表现出教师经验不足、相关资料缺乏和教材不全面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与发展,以提高其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科评判实习生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护理评估单在康复科管理中的应用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