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声乐教学中常见的演唱技术问题与训练方法

2020-04-16 12:49成莹
参花(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女高音训练方法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女高音声部的正确定位,归纳女高音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将谈到歌曲中的声音问题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女高音 教学 演唱技术 训练方法

要想获得美妙的歌声,除了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外,还需要有好的技术方法。声乐大师贝尔冈齐来中国讲学时说:“中国不缺少漂亮的嗓子,不缺少聪慧的头脑 , 但缺少对歌者的正确引导和精心培养。”而声乐教学就是教授学生正确的技术,引领他们找到歌唱的真谛。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女高音嗓音条件的学生较多,但她们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按德国Fach声部划分体系,女高音可以归纳为七类,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戏剧女高音、轻型花腔女高音、抒情花腔女高音、戏剧花腔女高音和复合型女高音。[1]笔者从教十几年中,由于女高音声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训练和解决的方法也会有很大差异。本文将从女高音定位、常见的技术和解决方法、歌曲中的声音问题与处理方法三个部分来阐述正确的歌唱理念。

一、女高音定位

上文提到了德国Fach声部类型对女高音的归类,但通常情况下女高音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拥有洪大的音量与强劲的力度,英雄般的声音振奋人心。如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的女主角阿依达,歌唱家代表有普莱斯(Margaret Price)、孙秀苇等。抒情女高音的音色柔和,行腔连贯、舒展,以细腻的情感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多愁善感。如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中的人物绣花女,歌唱家代表有弗莱妮(Mirella Freni)、张丽萍。花腔女高音是女高音类型里唱得最高的声部,声音灵活轻巧,擅长用快速的音阶和华彩部分来表达愉快或激烈的情绪。像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歌唱家代表有曹秀美、迪里贝尔。

一般情况下,声带的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她属于哪一类型的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声带短又薄,高音十分方便,而且过度声区不会太明显,相对于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来说,其音色清脆透亮些,歌唱技术方面要容易很多。它的音域一般是小字一组c到小字三组的f。抒情女高音的音域一般是小字一组c到High c。戏剧女高音的音域一般是小字组b到小字二组b。女高音的换声点在小字二组e或者小字二组f。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属于哪一类型女高音比较好辨别。有两点:第一是音色,第二是换声点。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高音,忽略了中低音的训练,把喉咙提着唱,觉得自己是花腔女高音。应该说明的是,声音不是越高越好,高音必须是有质量的,喉咙应该打开放下来。这就是很多女高音为什么在纠正技术后,音色得到了改变,声部从花腔女高音变成了抒情女高音。在教授学生时,最重要的是判断学生有最自然的音色和音區,结合换声点的位置,再给学生的声部下结论。

二、常见的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并加以扩大和美化,进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2]女高音声乐教学中常见技术问题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呼吸、发声方法和换声区的转换。

(一)呼吸

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谁就成功了一半。”[3]大多数人吸气会使用鼻口同时呼吸,这样会吸得快而深。但还有不同的吸气方法,如意大利的Stefania Donzelli大师,教授学生用鼻子吸气,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声音的位置,避免口腔体打开而把声音撑大。无论哪种呼吸方法,都要求把气息吸在小腹,也就是气沉丹田。笔者认为最快找到气沉丹田的练习之一是人平躺在垫面,在小腹上(肚脐下方三指)放一个有重量的物体,吸气,物体慢慢往上,呼气,物体慢慢往下,上下的时间均匀。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地把吸和呼的时间再放慢练习。这个练习在卡巴耶教学课的录像中有很好的展现。许多学生会把小腹和横膈膜混淆,喜欢在歌唱的时候用手叉腰来感受横膈膜的运动,却误把小腹也撑开。横膈膜像一个大圆盘分隔了胸、腹腔,手也可以放在胸腹腔分隔处中心位置去感受横膈膜。当呼气小腹往里收的同时,横膈膜便会向外无限保持。

歌曲演唱中的连音、跳音、低音、高音、节奏的长短、声音的渐强渐弱、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变化等技术都要求有完美的气息控制。在女高音声乐教学中,发现呼吸不好的学生会出现声音虚、抖、僵、句子唱不完整、声音破裂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来解决。第一,慢吸慢呼,通过鼻口吸气,气沉丹田后,均匀地吐“s”,此时,小腹微收,横膈膜慢慢往外扩。初学者练习一个月后将会达到一分钟的气息量,练习时间越长,气息量越长。第二,快吸快呼,只管呼不管吸,体会小腹和横膈膜的对抗。如果平时做过普拉提训练,便可迅速地找到这种感觉。第三,快吸慢呼,可以想象是十六分音符加四分附点的节奏,这个有点像游泳的状态,出水面是瞬间吸气,在水里时把气息均匀吐完。最后需强调的就是,身体需要经常锻炼,像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其里面包括了呼和吸,和歌唱的呼吸相同。歌唱是用整个身心进行,如果气息练僵时,不妨做做其他的运动来改善。

(二)发声方法

笔者教授过的女高音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中低声区虚弱,声若蚊蝇。她们觉得女声应该用假声,最后导致声音空洞,没有音色,也就是管道里面少了根“芯”。这些年中国的美声观念在转变,我们原来的美声观念是腔体开太大,声音靠后,造成很多人压喉,咬字不清,声音没有音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批又一批歌唱家从意大利取经回来,完善了歌唱的技巧。近些年,声音的观念有所变化,声音明亮靠前了。笔者认为,好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不管民族与美声,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其他的区别就是音乐风格、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在一档音乐访谈节目中,李光曦老师说,当年一位意大利大师来中国讲学,说唱得最对的是李谷一老师,说她是科学的,高位置的。当时听到一个美声届的泰斗如此评价李谷一老师,在声乐界也是影响不小。什么样的声音是最对的?清晰干净、圆润扎实、纯正而富于色彩,极具穿透力且稳健、富有弹性。训练初学者的女高音不应该把重点放在高音区,而是把中低声区唱扎实后,再往高音发展。许多女高音为了追求头声共鸣拼命往上找,而忽略了声音的根。头声是听者感觉的效果,并不是真的从头部发出。

解决女高音声音小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开始不能给学生训练假声,应从真声开始,也就是我们平时大声说话的声音。刚开始可以让她们搭上气息,大声朗诵诗歌。习惯用声后,可以从小字组g开始练习,简单的五度音阶,练到小字二组c或者小字二组d,这可以看学生的能力而定。声音练习稳定了,在开始从最低音用混声唱,到此时出来的混声效果和真声一样结实,你的中低声区才算解决。

很多初学女高音的演唱者在气息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想找到声带和气息搭配的位置,最好的练习就是练跳音。第一,这能让初学者更多地感受腹部和横膈膜的对抗,不会像长乐句那样考验气息的保持,把声音唱僵。第二,虽然是短暂的,但容易唱出有质量的高音。第三,学生更能体会到每个音位置的保持。

对于声音散、没音色的女高音,我们可以多练习意大利元音的闭口音i、e,如果声音紧、挤,我们可以多练习开口音a、o和u。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意大利语的五个元音做发声练习。发声时,喉头位置放好,演唱时需要注意每个字的位置都在一个地方,对于声音进进出出、嘴巴乱动、声音不集中的学生来说,有一绝招就是咬着筷子唱。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在贺磊明教授的指导下练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卓有成效。在笔者课堂教学中,学生用此练习进步速度较快,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撑着唱、声音不集中、抖等很多问题。

(三)换声区的转换

所谓换声区的转换又称关闭唱法。“简单地说,就是每位歌者,不能在他所有的整个音域中,用同样的方法唱歌。再换声时需改变音色,使明亮的音色变成晦暗色,声音听起来好像被一层轻纱罩住似的。”[4]许多人都认为“关闭”技术是针对男高音的训练手段,其实女高音同样也需要,特别是声带偏厚偏长的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在声乐学习中,初学者常出现声区不统一,原因就是在换声区上出现问题。声音包括真、假、混声。好的歌者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混声。声音从低到高让人听起来音色统一。多年训练的女高音懂得混声从低音到高音,真声逐渐减少,假声逐渐增多。换声区的转换练习建立在中低声区打好基础后进行。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著名戏剧女高音歌唱家津卡·米拉諾夫认为:女高音从小字二组的f音开始,应当用关闭唱法,声带细柔绝不可用全力。[5]关闭可以理解为不要将音唱得过开,声音要狭窄地通过。解决的办法是母音转换,用o 换u,e换i,a换o的原则来练习。到了换声区进行关闭以后,很容易获得头腔共鸣。

三、歌曲中的声音问题和处理方法

女高音初学者大部分人会遇到声带基能偏弱,声音微弱的情况,这时我们在做完发声训练后,要选择一些小字二组d或小字二组e以下的歌曲练习,比如《虽然你冷酷无情》《送别》《花非花》等,将这些句子不是很长、接近说话的简单作品布置给学生,目的是打好中低声区声音和气息的基础,让音色唱得自然。在训练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真声,但是对于初学者,笔者从来不会说用真声还是假声演唱,只是告诉她们搭上声带,声音结实才是对的。

演唱歌曲时,除了声音正确以外,还要注意音乐和情感的处理。呼吸的稳定是抒发感情的基础,通过呼吸的控制把握情感的基调。在这里举例谈谈几首女高音作品。赵季平老师作曲的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幽兰操》,第一段需要非常平稳连贯,中段大线条出来,声音渐强,情绪起来些,最后一段弱下来,最后一个“芳”字用弱声,气息保持平稳。歌曲《一杯美酒》是一首节奏欢快的新疆民歌。演唱时需掌握声音的渐强渐弱、节奏的变化、音乐的流动和气息的平稳。歌曲《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表达的是阿妹对阿哥的思恋之情。演唱开始,声音要有所控制,做从弱到强的处理,声音不要太重,情绪不断积累后,达到歌曲的高潮,阿妹呼唤了三声“哥”字,声音上可以处理成m—f—p,这样声音上会出来层次感,在结尾处,把声音处理成轻声,注意气息的控制。

四、结语

本文讲述了女高音声部的正确定位,归纳了女高音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还谈到了歌曲的声音问题和处理方法。女高音的声乐教学尤其要重视呼吸、中低声区和换声的训练。打好基础,声音才能自然、通透、饱满结实且长久。

参考文献:

[1]王景斌.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李晋玮,李晋瑗,编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意]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熊品雷.浅谈女高音的换声区训练[J].艺术时尚,2013(02).

(作者简介:成莹,女,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女高音训练方法教学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家乡的月亮来看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