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020-04-20 09:37于海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于海艳

摘  要: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习惯的“指引”下进行高效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为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阐述了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价值,广大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为增强教学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数学教师必须要从一年级学生抓起,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倾听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和质疑书本习惯,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引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1]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便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明确预习重点,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上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够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为获得巨大的课堂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明确预习目标:能够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摆、画各种图形能够感受到各种图形的特征;列举生活中各种图形的实例,等等,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倾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倾听,从而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和效率。[2]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法或者合作学习法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倾听,最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钟表带到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绘画功能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认识钟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3.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独立思考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对新的知识讲授之后,要给学生布置练习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较难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然后和同学进行探讨,教师适当针对问题的难易度进行提醒,不能刚提出问题就公布答案。[3]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在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之前便公布答案,很容易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产生依赖心理,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再过多的思考,等着老师讲解,这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有效问题“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下需要进位,应该怎样表示呢?”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结合计算经验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公布答案,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引导学生养成质疑书本的好习惯

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书本,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争取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对主动质疑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以此调动他们质疑书本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主动性。对于那些胆子较小、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增强他们主动表达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质疑书本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极为有利的。鉴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此阶段必须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倾听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和质疑书本习惯,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秀丽.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黑龙江科学,2017(08).

[2]江凤仙.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J].数学天地,2017(12).

[3]王燕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6(29).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