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张力技术结合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2020-04-22 04:45郑景森李燕辉梁超英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患侧痉挛张力

郑景森,李燕辉,梁超英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偏瘫多见于脑卒中或脑外伤等原因引起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一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而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是大多数患者的第一愿望[1]。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对其他部位功能正常发挥产生影响。神经张力技术是以神经动力学为基础,依据神经的解剖结构,通过多关节的运动,将力作用到神经组织,使神经组织在神经外周的软组织中进行滑动、延展的一种手法技术。多年来,临床治疗对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不断进行研究改进,本文旨在研究神经张力技术结合运动疗法对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6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6.72±3.31)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3例,脑外伤3例,左侧病变12例,右侧14例。常规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5~75岁,平均(67.81±3.24)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4例,脑外伤2例,左侧病变11例,右侧15例。两组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及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2],主要包括患者良肢位摆放、主被动活动、翻身转移、平衡以及站立、步行训练等。循序渐进训练,每次1 h,每周6 d。

治疗组患者加用下肢神经张力技术治疗,下肢神经张力技术主要包括直腿抬高与被动屈膝张力技术[3]。直腿抬高张力技术:①坐骨神经: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一侧,治疗师一手放于患侧膝关节,一手放于足部,将患侧腿处于伸膝位抬高,髋关节内收,踝关节背屈;②腓总神经: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于患侧膝关节,一手放于足部,将患侧腿处于伸膝位抬高,髋关节内收并内旋,踝关节跖屈并内翻;③胫神经: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于患侧膝关节,一手放于足部,将患侧腿处于膝伸位抬高,踝关节背屈并外翻,足趾伸直;④腓肠神经:患者仰卧位,将患侧腿处于伸膝位抬高,踝关节背屈并内翻。被动屈膝张力技术:①股神经:患者俯卧位,并将颈椎向治疗侧扭转,将膝关节屈曲;②股外侧皮神经:患者俯卧位,并将颈椎转向治疗侧,同时将髋关节内收,屈曲膝关节。针对患者异常的神经进行神经张力技术治疗,每种神经张力技术动作持续1~10 s,放松30 s,每种神经松动5 min,1次/d,每周至少6次[4]。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者的10 m最大步行速度以及FMA。10 m最大步行速度的测定,首先量取12m的距离,并保证患者安全,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走完,对最后10 m步行速度进行测量,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通过利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中的下肢部分评定患侧下肢运动功能。②观察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分别对跟腱反射、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和踝阵挛进行评估,分0~6分为无痉挛,7~9分为轻度痉挛,10~12分为中度痉挛,13~16分为重度痉挛。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以及FMA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0 m最大步行速度以及FMA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10 m最大步行速度(m/s)治疗前治疗后FMA(分)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0.58±0.410.96±0.2214.61±2.1121.37±2.81治疗组0.60±0.321.32±0.8113.84±2.3226.42±2.64t值0.1962.1871.2526.679P值0.4230.0170.1080.000

2.2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痉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痉挛程度治疗前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8.24±3.116.44±3.2178.92±6.3186.21±3.24治疗组7.31±3.543.64±2.0379.31±6.2296.43±3.72t值1.0063.7590.22410.564P值0.1600.0000.4120.000

3 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神经张力技术逐渐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枢神经受到损伤的患者而言,神经张力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由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患者自身的神经系统结构会出现一定的异常张力现象,这会对神经系统正常发挥自身功能产生影响。偏瘫患者的下肢通常会出现异常的肌张力,这就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技术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异常张力得到控制,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目的[6]。

神经张力技术属于一种物理治疗技术,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治疗的,将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作为主要的依据,并利用人体的肢体运动,促使神经能够在软组织当中完成加压、滑动、延展等变化,使神经系统间存在的微循环、脉冲频率以及轴向传输都能够得到改善。保持良好的体位,能够对患者下肢肌肉出现的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有效抑制,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同时运动疗法的其他训练内容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肌痉挛症状,对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通过采用神经张力技术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其疗效显著,患者的下肢各项运动指标水平都能够有所提升,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患侧痉挛张力
巧测水膜张力
更 正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论张力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