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2020-04-23 06:43曹玉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房性导联心电图

曹玉慧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以气促、胸痛、胸闷、心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诊治,可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致死性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其创伤大、风险高、费用昂贵,故应用范围受限[1]。笔者将4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9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为2017 年3 月至2019年3 月我院收治,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症状、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而确诊;(2)患者年龄均超过60 岁;(3)获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3)合并心房颤动、肥厚型心肌病者;(4)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5)正在接受会影响检查结果的治疗的患者;(6)中途失访以及死亡者。将90 例患者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5 例)和对照组(n=45例),男性分别为28 例、26 例,女性分别17 例、19 例,年龄分别为(71.83±8.16)岁、(72.04±7.95)岁;病程分别为(8.74±1.16)年、(9.12±097)年。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设置心电图机(日本充电型155OP 型)的纸速参数、电压分别设置为25 mm/s、10 mV,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嘱咐其放松身心,应用麦迪柯斯心电工作站连续描记处于平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维持平稳的心电图基线,以使诊断更加准确,当同一导联中T 波未至1/10R 波或ST 段下斜、水平型下移>0.05 mV 时可诊断为心肌缺血。

观察组应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应用12 导联心电图机(深圳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I6612),持续24 h 监测心电图变化,人工矫正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数据,参考患者症状来比对分析图像,且为了防止检查时因存在干扰而出现偏差等情况,可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减少噪音;另外,还应记录患者不同体位下的心电图,防止体位影响ST 段变化。当出现如下情况时可诊断为心肌缺血:(1)ST 段下移超过等电位线基线0.1 mV;(2)ST 段下移持续大于60 s;(3)ST 段下移后距离下次下移间隔大于60 s。另外,参考患者发病时的症状、心率、节律、持续特点、起止时间等联合心电图诊断结果判断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进行分析处理,χ2检验来分析两组的计数资料间的差异,t 检验来分析两组的计量资料间的差异,P<0.05 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分析

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0.00%,心率失常检出率为71.11%,ST 段抬高检出率为51.11%,ST 段压低检出率为55.56%,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查结果分析[n(%)]

2.2 心律失常检查情况分析

观察组的成对房性前期收缩和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55.56%、62.22%,早发房性前期收缩和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60.00%、73.33%,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律失常检查情况分析[n(%)]

3 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闭塞管腔或使其变得狭窄诱发的心脏病,诱因包括酗酒、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不合理饮食、肥胖、血脂异常等[2-3]。该病患者常见心绞痛、心肌缺血等,早期检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可增加冠心病的早期检出几率以及改善预后,以避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由于冠心病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故仅参考症状无法准确诊断,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出现了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方法,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虽可评估冠脉狭窄程度、部位以及血管壁、血管腔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存在创伤性,老年患者耐受性差,且诊断费用高,难以于基层医院推广[5-6];心电图可参考ST 波段的变化来评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增加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包括两种方式:常规和动态[7]。常规心电图仅可检测处于静息平躺状态下的患者,并且记录时间短,难以诊断出隐藏的病变,阳性率低,误诊率高[8-9]。

本研究分析了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持续性、长久性记录和分析处于活动或平静状态下的患者的心脏活动变化的诊断方式,可通过对比扫描ST 趋势图来判断心肌缺血情况,并可动态观察心电图ST 段压低、抬高等情况,从而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发生频率、时间等情况[10-12];该方法易于操作,无创安全,灵敏性高,特别适用于阵发性、短暂性心律失常患者,利于医师判断心绞痛的类型[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0.00%,心率失常检出率为71.11%,ST 段抬高检出率为51.11%,ST 段压低检出率为55.56%,成对房性前期收缩和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55.56%、62.22%,早发房性前期收缩和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60.00%、73.33%,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12 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颇优。

综上,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房性导联心电图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