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2020-04-23 22:34郭淑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早读课荆轲目标

郭淑娟

中学语文早读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然而,教师在早读课堂上不能仅仅是旁观者,要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消除思想不集中、机械式朗读等现象。

基于此,我们尝试创新早读课形式,以保证诵读效果。

一、齐读和自读相结合

在早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齐读营造一种热烈的朗读氛围。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感受音韵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齐读可以安排在早读课刚刚开始或即将结束的时候,不适合贯穿整个早读课堂。因为齐读时容易有学生不张嘴或只动口不动脑,而且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让学生一直齐读也是不科学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早读效率,应使齐读、自读相结合,以自读为主。

二、诵读与思考相结合

声情并茂的诵读是早读课中必要的形式。学生认真品味文本中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优美语言,可以达到鉴赏文本、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比如读《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语段,要读出音乐节奏的变化,感受乐曲从欢快到沉思到悲愤的不同阶段;而读《祭妹文》时,则要读出作者情感的悲恻动人、迂回曲折。在诵读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让学生静心思考几分钟,用心体味作者的用心。

教师在诵读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读《荆轲刺秦王》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合理想象画面:荆轲求取信物、易水送别、勇刺秦王等,感知荆轲有勇有谋、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三、识记和体会相结合

早读课为学生识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识记的内容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字词、成语、名言名句、要求背诵的文段、文学常识等,这部分内容可作为全班早读的基本目标。对于早读材料中“素材积累”和“美文赏读”部分的文章,学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以把握作者情感,积累写作素材。

朗读的语气关系着思想感情能否准确表达。在早读课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运用朗读语气,对个别学生存在的朗读问题需要单独指导。对于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帮助解决。

四、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为了方便整体调控,教师必须确定早读课的集体目标。这个目标以学年的最低识记量为基准,然后细化分配到每一节早读课。在一节早读课中,完成每一小节的学习目标所需的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留下5—10分钟让学生自己安排。教师无须把时间安排满,以免使学生失去主动、活泼的个性发展空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完成集体目标的基础上,制订个人的早读计划,互相交流,以收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从实践结果上看,创新早读课诵读形式有三个好处。其一,早读课的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效率提高了;其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考试中名言名句默写部分的成绩得到提高;其三,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了,为课堂内容的有效学习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早读课荆轲目标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