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串脚印里都有回忆

2020-04-24 00:22赖霖锴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门口母校小树

赖霖锴

。。周末,阳光明媚,我到小学母校故地重游,寻找曾经的记忆。。。。。。。。。。。。。。。。。。。。。。

。。操场上,新栽的小树稚嫩而瘦弱。记得从前这里都是大树,树皮上有不少疙瘩,还有顽皮小孩划下的伤痕。如今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空间给小树茁壮成长。一批批树就像一批批学生,来来去去。。。

。。走近教室,略微斑驳的门紧闭着,透过窗户看见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地板上散落着些许小纸片。这样一方小天地,藏着我刚进校园时的激动,下课后向外奔去的兴奋,拿到满分试卷时的狂喜……每每想起,就像含了一颗甜得掉牙的糖果,甜到嘴里,漫上心头。。。。。。。。。。

。。我像野草一样恣意成长,个子长高了,学习却从第一落到第二、第五……直到落了别人一大截才开始心慌。我赶紧追,一直追,使出浑身解数也只缩短了一点点距离。只怪我当初懈怠了,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人可以等时间,但时间不会等人。直到毕业那天,我的成绩也没有重回第一的宝座。这是我在小学留下的最大的遗憾。。。。。。

。。走出校门,太阳躲进浓密的云层中。走在熟悉的台阶上,耳边仿佛响起外公亲切的呼唤。。。。。。。。。。

。。每到周五,外公会放下所有事,从乡下赶来接我,这是我俩的约定。记得那天,天空乌云密布,转眼从小雨点变成了倾盆大雨,所有人都撑起了伞,我幼小的身躯淹没在伞的海洋里。我无助地看着汹涌的人潮。一个熟悉的身影走来,是外公。虽年迈,但他眼里有光,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我。他兴奋地朝我挥挥手,打着伞小跑过来,把大半的伞遮到我头顶。雨淋湿了外公的头发,还得寸进尺地打湿他半个身子,可外公仿佛浑然不觉,跟我絮叨着外婆烧了我爱吃的菜等我回家。。。。。。。。。。。。。。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而外公因为要照顾外婆,没有时间来接我放学了,但他仍会时不时在电话里用苍老的声音询问我的学习、生活情况。外公就像长在沙地上的大白杨树,仰头抵御风沙的摧残,呵护着身后的像小树苗一样的我,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一阵风吹来,吹走岁月,送来希望。回望母校,每一串脚印都是永恒的记忆。。。。。。。。。。。。。。。

。。。。。。。。。。(福建沙县第六中学八·13班)。。。。。。。。。。。。。。。。。。。。。。。。。

作者感言

老师让我们写一处熟悉的地方,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小学母校,那里留下我许多关于学业、成长、亲情、友情的回忆。老师说,写景物也要有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才有真情实感,才会打动人。

我想起那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回母校时,心里有难以言说的感受。以前天天在学校里,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故地重游,母校的一景一物都特别亲切,因为里面有我们的回忆。最后,我决定把着力点放在“情感”上,母校不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地方,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

同窗评说

霖锴得意地跟我说:“这次作文我得了‘優!”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他的“大作”,果然是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我们读同一所小学,他说的大树、校门口的台阶我都很熟悉,而他讲的故事是属于他的。读完他的故事,我也联想到了自己:在那里,我也有难忘的老师、同学,也有天天在校门口守望我的妈妈。这是这篇作文打动人、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

(黄建豪)

老师评说

记叙文的核心在“故事”,即使是写景状物,也可以用故事增加其厚重感。这次写作,要求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在景物描述中穿插联想和议论,写一处难忘的地方,增加情感和思想深度。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家乡和校园,霖锴同学选了小学母校。一开始,他就将自己置身于校园内,看到操场上曾经的大树换成了小树,自然而然联想到“一批批树就像一批批学生,来来去去”。

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小作者简单写了课桌、地板等实景,用“激动”“兴奋”“狂喜”几个表示心情的词概括了小学六年的成长,从而联想到时间不等人的遗憾。

最后写校门口,详细叙述外公来接“我”的一个场景,写出外公对自己的疼爱。校门口,一头连着学校和师生,一头连着家长,是家校交接处。因为平时没有跟外公住在一起,所以校门口成了“我”与外公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倾注着外公对“我”的关爱。在“我”心里,外公就像屹立不倒的白杨树,抵御风沙,保护家人。联想中饱含深情。

作文寓情于景,“我”的母校也许不是最美的地方,但景因人而美,因回忆而难忘。

(乐小丽)

猜你喜欢
校门口母校小树
告别母校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舌尖上的校门口
舌尖上的校门口
Jeffery the Giant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