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分析

2020-04-24 14:47刘莉
记者摇篮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转型

刘莉

【摘 要】创新工作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保证媒体转型之路顺利、畅通的关键。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在新的传播时代应该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民生新闻编辑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转型

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它聚焦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报道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会生活的人情冷暖为宗旨,因此广受群众关注。

在中国新闻史上,一般认为2002年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元年,这一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一经面世就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这也带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电视台中“遍地开花”,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在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发展阶段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似乎表现出了疲态。特别是在新媒体不断出现、融媒体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因循守旧的电视民生新闻不再拥有以前一呼百应、万人空巷的风光,这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窘境,更是所有传统媒体正在面临的转型困境。

笔者认为,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实现突围,编辑人员应在加深自身认知的基础上,不断以创新性思维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实现对民生新闻的“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支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民生新闻节目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节目内容的浅表化、庸俗化。贴近民众、反映民生,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民生新闻就应该将生活中无意义的小事“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电视民生新闻,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文艺创作,它有一定的目的性:或为观众提供信息、或反映社会现象、或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论是何种目的,它的呈现都不应该浅表化、庸俗化。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审美水平稳步提升的今天,电视民生新闻更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节目品位,跳出重复报道的窠臼,形成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深入思考,只有以小见大地反映群众观点和群众呼声,才能使民生新闻更深地扎根于群众当中,在新的传播时代发挥更加积极的社会作用。

2.新媒体对民生新闻节目生存空间的挤压。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的不断出现与发展,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且这种冲击体现在节目制作思维、制作方式、传播媒介、互动方式等各个方面。

其一,新媒体新闻节目立足网络,以网民呼声最高的热点事件为节目素材,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新闻资源,在“人民即网民”的今天,新媒体的这种内容选择无疑更符合受众需求。

其二,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更加方便的传播渠道和互动渠道,人们通过网络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移动端口,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新闻资讯,并可自由地参与讨论,这种“即时反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打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受众的感官,因此迅速捕获了大量忠实受众。传统电视媒体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竞争弱势,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固定收视人群日益狭窄,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二、以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民生新闻的有效突围

1.正确认识民生新闻中的“民生”二字。对电视媒体而言,一提“创新”,首先想到的是渠道上的创新、手段上的创新,其实这些都是“器”之层面的创新。但是在笔者看来,与这些方面比起来,内容上的创新更加重要,所谓“内容为王”,只有深入研究社会形势不断变化下的民生变化,了解群众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才能帮助民生新闻实现真正的突围。民生新闻编辑应该转变传统民生报道中聚焦“鸡毛蒜皮”的固化思维,努力克服新闻制作中的浅表化、庸俗化理念,进一步端正主流媒体的正确价值观念,认识到民生新闻在反映社会冷暖、拓展百姓视野、正确引导舆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对“大民生”的关注,努力做好“小民生”中所反映的社会共性问题以及“大时政”中所蕴含的民生意义之解读。

首先,要做有温度的新闻。民生新闻编辑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深入基层、观察民生,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新闻制作理念,以以人为本的平民化视角做出贴近民生实际、富有人情味的民生新闻。

其次,要做有深度、有高度的新闻,民生新闻编辑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脑力、笔力,善于对新闻素材进行“包装”,善于挖掘民生素材背后的价值,以此深化新闻主题,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民生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民生新闻的社會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

最后,民生新闻应该更有特色,所谓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生特色,在民生新闻编辑过程中,只有充分反映民生特色,才能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百姓的生活。

2.创新手段,提升能力,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新闻编辑的角色正在悄然变化,传统的信息编辑正在向数据编辑转变,即更加强调编辑对海量大数据的应用能力。网络底层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大多数受众的搜索引擎不足以涵盖全部,新时代的新闻编辑应该将全网信息与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并通过分析、监测,最后得出可视化新闻,以此为受众提供与众不同而又切中题意的社会信息。为此,民生新闻编辑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新媒体运用能力,推动民生新闻的融媒体发展,将抖音、微博、微信等引用到民生新闻传播中来,以更加活泼、新颖的内容产出形式,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和认可。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邀请受众为节目的发展建言献策,邀请受众成为节目的“记者”,用手机、相机等为民生新闻节目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信息。

三、结语

民生新闻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民生新闻编辑思维的创新,在地方电视媒体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民生新闻编辑应该以多元化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努力找寻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正确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民生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功能。

(作者单位:锦州新闻媒体集团)

【参考文献】

[1]白若霏.民生新闻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养成研究[J].文艺生活,2018,(3):286;

[2]李静.新媒介环境中省级电视民生新闻研究——以《民生大参考》为例[D].河南:郑州大学,2015;[3]韩孝.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探究[J].现代交际,2019,(22):106-107.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