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5-08 08:43刘颖璇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思考建设

刘颖璇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智慧城市的起源,在搞清楚智慧城市前世今生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与本质,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点建设策略。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 思考

一、智慧城市的起源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最早出自于美国一家产业技术协会组织的命名,但其内涵侧重应用信息技术,与当今智慧城市差异很大。1999年,新加坡等城市兴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交通智能管理等城市诟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2007年,欧盟率先提出“智慧城市”构想,较早地创新与实践了智慧城市建设课题。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进而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主张以互联网技术为技术引擎,这对智慧城市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在我国,上海、南京等城市早在2011年就制定了相关规划,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于2012年开展,首批就有90个城市参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截至2017年底,中国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役的过程中,智慧城市更是在维护公共安全,打破疫情信息封锁、促进国家决策形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体现了巨大优势。

二、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

智慧一词出自《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力的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智慧城市的定义有很多种,以IBM公司定义为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从其定义发现,核心要素无外乎包括“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决策”三个过程。“智慧感知”过程是指利用高新技术获取涉及民生、交通、安全等城市基础信息,为城市智慧决策提供数据保障的过程,是提供数据原材料的过程。目的是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获取智慧城市产生的“数据与事实”;“智慧分析”过程指对“智慧感知”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挖掘,进而得到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与规则的过程,是知识挖掘和价值体现过程;“智慧决策”过程指利用挖掘出来的知识进行决策部署、行动支持的过程,是决策显现的过程,是城市智慧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

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前身,注重信息网络硬件建设,注重城市数据积累,这样的城市“智商高”,但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智慧城市更加体现在“慧”字上,更加聚焦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更加强调数据感知与万物物联,积极实现城市管理与运行智慧化,为公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激发城市创造力。

三、智慧城市建設的三点对策

针对智慧城市三个核心要素,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设对策。

(一)提高智慧城市的智慧感知能力。一是统一行业标准。2013年7月,我国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顶层设计思路,系统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的重点标准。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因为缺乏数据格式等具体行业标准而导致各个领域产生的数据不能匹配共享的问题,这也是数据孤岛产生的技术根源和资源整合的最大阻碍。二是推进数据共享。推进智慧城市数据资源共享建设,不仅需要从技术上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更要从体制管理、部门协作上加强共享制度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行业领域或是出于行业性质、或是出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共享数据积极性差。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整体上的数据和信息共享规范。

(二)加强智慧城市的智慧分析能力

如果把智慧数据感知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看做是“矿山”,那么智慧分析就是挖掘矿山的工具。如何找到矿山中的金子,矿山固然重要,但挖矿技术和队伍同样重要。

1、提升数据挖掘能力水平。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新技术研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既让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落地发芽,又充实丰富了高新技术产业。例如,基于5G的无人驾驶;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社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医疗等。2、壮大数据挖掘人才队伍。在技术攻关和创新服务上,高技术人才是关键核心,智慧城市建设根本是人。留得住人才的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因此各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积极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库建设。

(三)加强智慧城市的智慧决策能力

符合城市发展特色的、满足公众需求的决策才是最具潜力的、最迎合民心的决策,也最终能有效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增强智慧城市的活力与灵性。

1、决策要结合自身特色。城市发展历程不同、产业特色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没有可以照抄作业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依据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让决策发挥最有价值。2、决策要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回归公众,回归生活,必须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与民生密切相关,体察民众最关心的领域有哪些,如交通、安全、医疗等;另一方面,也要让城市居民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既要及时推广成果产品,不能只做给领导看,又要及时聆听公众反馈,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抓手。总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思维和治理模式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继洪.智慧城市—新的城市形态[J].前线,2013(4).

[2] 乔宏章.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思考[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4.

[3] 奎永秀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24).

基金项目:廊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8029077)”智慧城市反恐预警机制优化研究”;2018年武警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计划(ZQN2018044)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思考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