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困境与对策

2020-05-08 08:43孙国兴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去杠杆国有企业

【摘 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国企杠杆率持续攀升,不仅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能导致金融系统资金链断裂,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科学有效的降杠杆将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风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高杠杆 去杠杆

自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控制总杠杆率、并不断降低企业杠杆率是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杠杆率高企,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国有企业怎样降杠杆、防风险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一.企业高负债现状

国有企业是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的主要承担者。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有企业总负债106.6万亿元,占全国非金融企业总负债比重大约为74.8%,占当年GDP比重为116.7%,国企债务规模继续以较高速度扩张;2018年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另外,国企加杠杆的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背离,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在不断下降[1]。

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又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这意味着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了效率较低的企业。这显然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并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2]。因此,推动经济去杠杆,应当以企业降杠杆为重点,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二、国有企业去杠杆困境

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之所以迟迟不能实现去杠杆,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困难:

1.国有企业的职能过多,从而导致了负担较重。国有企业在各地往往都会有着稳定就业,稳定投资水平,贡献税收,为各地创造GDP的的职能[3],但是某些职能可能是一家企业难以负担的,负担较重成为了去杠杆的难点。

2.国有资产处置较为敏感,如果处置不力的话,将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去杠杆意味着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时承压,如果处置国有企业资产的过程不顺利,就会出现旧账变新账的问题。这会对国有企业的责任人产生负向激励。另一方面,任何资产处置都对应着沉没成本的流失。沉没成本、估值损失等价值消失成了阻碍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的重要原因,所以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是难度较大的问题。

3.国有银行存在较大的资产损失压力。除了资产端的阻力,国有企业面临着银行端的问题,如果去杠杆速度过快将有可能面临着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增加。国有企业通过处置资产而承受的损失,部分可以通过自身消化,但仍有相当多的部分将传导到国有银行部门,形成不良贷款。当前,大型国有银行在金融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已经苦不堪言,承受着较大的资本金压力。地方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国有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承受的压力更大。

4.国有企业去杠杆过于追求效率,反而导致效率下降。降杠杆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的杠杆特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然而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各方都在分类施策的标准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解释,稳妥有序的初衷产生了效率低下的后果。虽然企业通过将债权变更为股权,在名义上降低了杠杆率,但股权要求的回报率往往高于债权利息率,这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这种去杠杆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无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提质增效。

三、国有企业去杠杆举措

1.要在控制增量的基础上处置存量。在严格控制新的债务增量基础上,对存量债务根据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加以处置。忽视增量指标,只会鼓励企业避重就轻、借新还旧,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2.鼓励国有企业自查历史坏账,然后由中央管理部门集中处置。清理坏账是一个伴随着剧痛的过程,通过中央管理部门集中处置,可以有效规避因国企负责人面临的负向激励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清理历史账务问题的效率。

3.兼顾杠杆率的水平和效率,区分杠杆的“好”和“坏”。评估债务的可持续性要同时兼顾三重维度:一看杠杆率水平,二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三看融资成本。单纯考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失之偏颇。区分杠杆的“好”和“坏”,也就是要在杠杆率的基础上,考察、比较企业的收益率水平和融资成本。好的杠杆可以保留,甚至可以依照需求增加,而坏的杠杆则需进行有序的压缩。

4.积极化解不良贷款,及时补充银行资本金。银行部门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转让等多种方式化解不良贷款。但这一过程中银行部门会承受一定程度的资本金损失。财政部门应及時补充银行系统的资本金,如借助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允许银行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国有企业降杠杆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必然是一项中长期任务。有关部分应制定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骤渐进实施,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去杠杆不仅要有理性,也要有韧劲。

【参考文献】

[1] 栾甫贵,于文奇.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J].会计之友,2020(06):29-35.

[2] 章言改. 国企去杠杆难在何处[N]. 经济日报,2018-05-23(006).

[3] 周茂华. 国企去杠杆正当其时[N]. 经济日报,2018-05-25(007).

作者简介:孙国兴,1994-10,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学生,硕士在读,湘潭大学商学院,企业理论

猜你喜欢
去杠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中国如何“去杠杆”?
“去杠杆”须精准加力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