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2020-05-08 08:43刁丽丽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实践

【摘 要】 马克思在1845年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其划时代的著作,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以简明扼要的精炼提出了“实践”的概念,成为哲学家们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分界线,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本文试论述《提纲》的实践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意义

1、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重构

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重构是在西方传统哲学基础上,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在革命理论构建中完成的。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则将实践理性等同于意志。他认为的实践是一种纯精神活动(意志,即实践理性),甚至理性都是意志(实践理性)的从属者。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将实践看作是从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随着意识对它的对象和它自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最终完全地考虑了在它的经验中所产生的东西,意识自身也就合乎逻辑地转变成绝对认识了。”他认为,实践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产物。由此可知,唯心主义者强调的是实践的精神性,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实践却没有。因此,马克思说唯心主义者“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费尔巴哈虽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被批判的对象,但他对实践的认识是飞跃性的。他曾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他看到了实践的物质性的一面,但未完全扬弃传统哲学中实践的精神性传承,也没有察觉实践概念之于哲学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精神层面的局限性,但并没有认识到实践在物质世界的能动性。旧唯物主义者因为片面的理解了实践的概念,不能正确认识到实践的本质。

2、现实的实践性

马克思在《提纲》中将现实的实践性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社会性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提纲》中有“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后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概念,用于表征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从事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人,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做了完整的统一。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指出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的片面,他认为,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将宗教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做了混淆,因其是基于宗教社会的,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早就认识到人的本质与其社会关系的联系,他在1844年著成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说“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因此,他从实践性上提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本质。一方面,实践造就人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人的实践离不开其社会关系。“为了进行生产, 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可见,人的社会性本质与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物。”二是实践改变现实,现实对实践具有反馈作用。单纯的人的思维是无法改变现实的,只有实践才能改变现实世界。“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而改变的现实世界(环境),反过来造就了人,成为人思维改变的源泉,从而实现了实践的自我提升。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的论述,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3、马克思实践概念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在《提纲》中的主体由人的思维而至人,而至社会,最后则关怀至世界,其行文主体在不断变化,而在表达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在里则是紧扣实践概念,最终得出“改变世界”的终极目标。习近平也是通过对实践概念的继承和运用,规避“乌托邦社会”的唯心思维,以对人的关怀出发,而至社会,最后至世界的实践逻辑。习近平牢牢树立实践思维,通过紧扣中国国情,首先依据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现状依据对人的关怀,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把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然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把脉,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战略、内外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各个方面作了缜密部署;最后,在当前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通過把握国际格局和对和平发展的预判,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一系列立足现实的理论构想,离不开深扎实践的“自我革命”的提出,从而保证了美好生活的总体方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主观的、能动的改造中国,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路。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参考文献】

[1] [英]斯蒂芬·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M].丁三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 贺祥林,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8期

作者简介:刁丽丽,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实践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