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教研联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2020-05-11 05:57吴枚荫
学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小学数学

吴枚荫

摘 要:片区教研活动是整合、重组和优化片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经验、优势互补、共研成长的有效手段。由于城乡教师在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数学学科提出并努力构建“片区教研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的策略,为城乡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帮助其尽快成长,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联动;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37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教研的成效,教研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例如教研沙龙、网络教研等,然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教研方式都无法打破区域壁垒,增强共赢意识。各学校师资力量和其他办学条件具有互补性,因此,实行片区教研联动,通过教师教研活动的协作,实现了学区各个学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助于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实现共赢。下面以信州区教研室开展的小学数学“片区教研联动,落实核心素养”片区教研活动为例,深入地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以赛促研的活动宗旨

由于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上差距较大,因此我们提出并努力构建“片区教研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的特色教研文化,开展“片区教研联动,落實核心素养”优质赛课活动,让各个教研片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均到会观摩学习。以“竞赛促进城乡教研”为宗旨,既是各片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成果展示,也是对“落实核心素养”这一课改热点的实践探讨,这是各片区城乡联盟、均衡发展的一次新的尝试。

二、以研促教,践行高效课堂

研究课是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而组织的一种特殊的公开课。它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理论、有指导的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对研究课的打磨,并对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借助集体的智慧寻求有效的突破。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过程方法、关注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了以研促教,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乐学善学

乐学善学这一基本要点的重点是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新课导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倡导学生们善学、乐学。例如,在教学“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喜爱的泡泡龙、神箭手等游戏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怎样准确地打中彩色泡泡”为情境,巧妙地将旋转的三要素蕴含在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也应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游戏、或聊天,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活跃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正是有了这些情感交流,学生在课堂中才会表现得愉快和谐、信心满满,营造爱学乐学的课堂氛围。

(二)关注过程方法,重视体验感悟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参与新知形成的全过程。这里的过程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成果,更关注学生学习新知的方法,以及对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以“绘制家乡轮廓图”一课为例,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比例的应用”之后,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新课伊始,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问学生“我们的家乡画在纸上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刚开始,学生初绘图近似一个椭圆,于是教师可以依次给出两组数据“南北纵长194km,东西宽210km”“上饶实际占地面积22800km2”,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进行二绘、三绘、四绘。教师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引导,只要学生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所画的图越来越接近上饶地图。整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升华了学生对比例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图经验,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关注四基四能,落实核心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也是小学数学课活动的研究主题,其在锻造与提升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上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数学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大核心素养。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小学教师由于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认知匮乏以及重视不足,使得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相对低下。为此,对学生四基四能的训练,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在数学课的导课、新授、练习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学生用手中的饮料吸管随意剪成三段,尝试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在拼搭过程中不仅能领会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在拼搭、猜想、验证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非常关注学生的四基四能,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

(四)关注数学本质,引导融会贯通

数学本质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张奠宙先生曾指出:数学的本质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思考的体验。因此,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形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梳理成严密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和感悟中领略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更好地内化与应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方与圆”一课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外圆内方、外方内圆的建筑图引入,整节课从生活中平面图形的“方与圆”到立体图形的“方体与球体”,完成由平面图形面积到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复习,打通了五、六年级“空间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建立了小学阶段“平面与立体”的一个清晰知识脉络。学生纷纷能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果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核心素养,凸显数学本质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处在积极进取阶段,还有很大的探索與提升空间。我们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是看课堂多热闹,也不是看课件多花哨,而是看教师是否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四基四能是否得到训练,核心素养是否真正落地。我们要不断加强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用新的教研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

(二)注意细节打磨,重视现场生成

大部分的课堂都经过教师精心打磨,在教材处理、环节设计上均有各自的特色。但有的课堂,教师过于关注结果而牵得太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课堂只注重粗线条的设计,在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过渡上粗糙生硬、不够细致,给人以不完美的感觉。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重视现场生成,把握好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精彩。

(三)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均衡发展

“片区教研联动,城乡均衡发展”教研策略,虽然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片区在教研水平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组教师在教材解读、媒体使用,以及教学效果上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城区组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乡镇村学校也有综合素质优秀的青年教师,但在教材的处理、应变能力上还需加强。各片区要通过校际联盟、师徒结对等形式,激励本片区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到联动教研的活动中来,以强带弱、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渗透数学文化,提升课堂品味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数学课堂的教学品质,提升文化品位,更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对于一些课程,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并渗透了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但引导时却显得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我们要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文化,努力实现数学文化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内涵。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可以把《孙子算经》中有关鸡兔同笼的原题用课件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负数”时,把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记载的负数思想让学生阅读,了解我国数学文化的历史;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文化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品味。我们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长大后仍然记得“数学很有趣、数学很有用、数学是美的”。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当然,数学文化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实践;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董建功.片区联动 微赛异构——促进城乡青年教师成长的“团队奋进”教研策略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Z2).

[2]刘荣增.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小学数学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