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灯,燃一把火

2020-05-11 11:49麦舒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5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一年级学生培养策略

麦舒韵

【摘要】阅读期待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而且小学阶段是习惯的养成阶段,阅读期待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对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考虑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阅读期待;培养策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的终身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阅读能力的高低越来越关乎个人的前途,乃至国家的命运。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人阅读的黄金期是在8-14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5岁的儿童在经历由看图发展到识字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的阅读启蒙关键期;5-7岁,开始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建立语感非常重要;到8-10岁,孩子开始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这说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要从小培养。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阅读是一件难事,因为他们识字不多,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来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一年级学生在阅读的路上走得顺畅,兴趣和期待将是最好的指路明灯。而阅读期待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各方面抓手去培养,这也是培养策略研究所需要的成果。

一、期待视野下的阅读教学

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其核心概念就是“期待视野”,即“读者接触作品前已有的潜在的审美期待,是由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先验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接受的整個过程中,由于自己原先具有的储备,形成了对作品的判断和品鉴,也就是构成了一个生成的结构图式。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阅读前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

因此,阅读期待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方式,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想看、积极去阅读。这就好比在让人品尝一道美味佳肴前,先通过佳肴的香味与精致卖相等提起人的兴趣,让人对品尝这道菜有所期待。也就是说,阅读期待要在阅读前培养,要在阅读前让学生有所期待。期待是美好的,是令人愉悦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时,获得的阅读体验会更美好,从而产生对下次阅读的期待。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

二、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等等。可见,《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样的阅读量,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更是一个大难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初步迈入小学生活的大门,他们懵懂无知,而小学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间等方面的新变化更让他们需要一个长的适应期。这一时期是小学生从幼儿学习向小学学习的过渡期,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他们必须要从游戏为主的相对自由宽松的幼儿园阅读氛围向学校规范化的语文学习转变,并逐渐去适应它。而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该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在这样的过渡期更快适应学习,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一)现状分析:一年级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研究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我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把握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分析其阅读期待值的高低问题及成因,来探求、寻找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期待的相关策略。

1.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不够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学生非常喜欢阅读,其他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只是一般,说明对阅读的期待值还不够高。

2.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值有待提高

吉林的学者李森有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思考》中根据调查,得出下列一组数据:“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很有价值的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分别为所占比例分别为75%, 90. 8%, 84. 2%。然而,在现实调查结果中,发现我校实际情况与此数据仍有点差距。将近一半的学生看书是因为能学到知识,这样的读书概念或多或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有些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说教下拿起书本来看,这本身可能没多少兴趣可言。这或许会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和父母要求读书时,学生会拿起书本看起来,而没有要求时,他们不会去看书。这样,阅读就不是一种学生的自发行为。而只有22%的学生阅读是因为书很有趣,觉得有趣,也就是说只有22%的人对阅读是有期待的。

(二)原因分析:多方面原因造成一年级学生阅读期待低下

1.学生层面:识字率不高,阅读有难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识字不多,读起书来困难重重。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样的困难,怎么会拥有舒适的阅读体验呢?自然而然,就会对阅读产生反感的心理。而且很多同学看到别的同学读课外书,只是凑热闹,拿着课外书翻一翻,随意对待,一目十行,更不明白怎么阅读,也谈不上什么阅读收获。

2.家庭层面:务工、务农家长比例高,对孩子的阅读指导不够。家长工作到晚上才回家,把孩子放去补习班完成作业,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学生不但没有阅读兴趣,而且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学生缺少在阅读路上的指路人,自然在阅读方面期待值低下。

3.学校层面:学校相应的阅读硬件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小学也设立了图书室,可是存在书籍残旧过时等问题,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不多,绘本比较缺乏;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强,家中没有藏书,更没有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

4.环境层面:网络和影视的冲击,让孩子们不愿意去阅读。现如今,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小孩子在家做完作业,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来看,看各种动画片;有的甚至拿起了爸爸妈妈的手机来玩游戏。阅读和这些新奇有趣的娱乐手段比起来,显得有些缺少势单力薄。没有一个适合的课外阅读的环境,农村的小学生们就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5.阅读材料层面:阅读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单单让孩子们拿着一本书来读,过程是枯燥无味的。而多种的阅读方式,如亲子阅读、师生阅读、读写绘活动等形式能丰富阅读的形式,增强吸引力。

三、阅读期待的培养策略

(一)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年级学生刚上小学,对学校的一切十分陌生,他们对新事物有种距离感。为了减少这样的距离感,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营造阅读学习的氛围,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阅读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会有所提升。

1.打造舒适的閱读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会强调阅读环境布置的重要性,争取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可以选择在班上创设一个阅读角,贴上美丽的墙贴,摆上各式各样的图书,宁静而有读书的味道。在这样的良好的阅读环境下读书,学生自然会越读越有兴趣。

2.利用校园环境或者同伴带动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是充满生机的地方,花坛旁、树阴下、走廊中都别有一番景致。在安静的一节课,让学生选择校园中自己喜欢的某个角落去读书。在花儿、草儿和树阴的陪伴下,阅读极有味道。如果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书去读,学生的那种认真和专注是会蔓延开来的,阅读便有了氛围,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阅读教学的时机,设置思考点,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以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答案。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会带动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虽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思考是件难事,但是要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就每一次读到的故事出一两个思考题,可以是搜索信息的简单题目。总之,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点燃阅读探究的火花,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丰富阅读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

可能一提起阅读,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就要求学生去大声读出来。时间长了,学生就认为阅读就是朗读,长时间朗读,会造成喉咙的负担,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疲劳感,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慢慢削减,会对阅读学习也就越来越没有期待感了。所以,教师要擅长利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

1.师生共读提高阅读期待。在学校的阅读课,除了让学生自己拿着书来读,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一起分享阅读的体验。特别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师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和对话也是十分有趣的。

2.亲子共读提升阅读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阅读也是如此,单单靠学校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无力的。要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微信、家长会等方式的沟通,共享关于培养学生阅读期待的相关知识,增强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家庭也通过亲子共读这样的方式来提高阅读的期待,同时也能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3.读写绘活动的开设培养学生阅读期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看一本满满是文字的书,真的很困难,因为他们识字有限,而且出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喜欢图文并茂的。这样绘本便是他们最好的阅读选择。绘本阅读在一年级很受欢迎,《我爸爸》《我妈妈》《逃家小兔》《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等等,故事生动有趣,画面细腻形象,怎么不让学生沉浸其中呢?同时,通过读书分享会、“我是小小故事王”、小戏剧展演、晨读加油站等活动,多给学生平台去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期待。

与此同时,绘本阅读与绘画写作结合一起更是完美。在绘本教学后,鼓励学生说:喜欢画什么,喜欢写什么都可以。让学生把在绘本中的想象得以延伸,将创造力发挥出来。教师再加以赏识和鼓励,学生的期待便培养起来了,对下一次的阅读体验有了兴趣。

四、结语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他们怀着童真的心走进小学的大门,带着童真的眼睛看待身边的一切。他们如同含苞的花儿,吸收着养分,努力吐露芬芳。

而阅读便是滋润这花儿最好的养料。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快乐,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培养阅读期待,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然而阅读兴趣是学生开展阅读、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的最好内驱力。”总而言之,阅读期待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让他们带着对阅读的新鲜感,坚持着阅读,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何方晴.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语文学刊,2013 (1):156.

[2]孙静.期待视野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6(12,29).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森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 (4):4-6.

[5]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5.

[6]董国华,龚春燕.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86-202.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一年级学生培养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阅读期待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