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教学调查的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成效研究

2020-05-11 22:00孟性菊余莉彭涛程欣怡陈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教学平台在线教学

孟性菊 余莉 彭涛 程欣怡 陈洋

摘  要 为确保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网络教学的实质等效,学校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组织在线教学。基于茅台学院疫情期间参与在线教学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从在线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平台运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成效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为未来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疫情防控;在线教学;慕课;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60-04

1 前言

疫情期间,规模化在线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次特殊尝试[1]。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茅台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疫情对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为保障在线教学正常实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相关文件通知,充分利用国家优质慕课资源,依托校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质量监控与保障方案,组织开展全校在线教学培训,成立网络教学保障组,全程对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运行情况通过QQ群进行解答和指导,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基本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

2 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

教学平台  在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下,依据教育部与贵州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提前谋划、精准施策,提前和教育部推荐的主流教学平台对接,结合学校师生实际情况,采用教务处推荐、任课教师申报的方式,由各任课教师主动选择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模式  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类优质课程资源、自制音视频资源等,通过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线上研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教学,授课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大部分教师采用多种混合模式开展线上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及时进行线上授课方式调整和补充。

质量保障  疫情的发展,加速了教学手段信息化进程,现阶段在线教学工作已从保运行转向提质量。为确保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提升在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订线上教学专项督导工作实施方案。

1)分层分类,加强引导。针对各个年级、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和教学环节,制定发布质量监控与督导重点和要求,强化任课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主体责任和教学单位监管责任,增强质量意识。

2)创新方式,精准监控。学校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内容和方式;针对线上教学开展精准监控与督导,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

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学校依托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质量报告问卷数据采集平台,组织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共1892位学生、155位教师及19位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调查,教学成效方面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教学平台的问卷数据分析  针对教学平台,主要从师生参与线上教学的适应度和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1)师生对主要教学平台的适应度分析。如图1所示,在适应线上教学模式方面,18%的学生、71%的教师及58%的管理人员表示比较适应或非常适应在线教学模式;48%的学生、26%的教师及26%的管理人员在适应教学模式方面表示一般;有34%的学生和少数教师、管理人员认为比较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在线教学模式。该数据说明,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在突发疫情期间基本能较好地适应在线教学模式,但依然有部分学生不太适应在线教学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家里网络条件受限等客观因素,教学模式由线下直接搬到线上的机械行为,對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工作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优化在线教学模式,并组织相关人员上好人文关怀课、疫情防控心理疏导课。

2)师生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如图2所示,在师生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的满意度方面,87.11%的学生、96.77%的教师及89.48%的管理人员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12.9%的学生、3.23%的教师及10.53%的管理人员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少数学生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感到不满意。该统计数据说明,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满意度较高,对现有主要教学平台服务持肯定态度,但是依然存在少数师生对主要教学平台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低。这进一步说明现有教学平台服务基本能够达到学校师生要求。

师资队伍的问卷数据分析

1)教师线上教学的参与度。如图3所示,在教师线上教学的参与度评价方面,93%的学生、98%的教师及100%的管理人员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参与度评价基本持肯定态

度;7%的学生、2%的教师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参与度评价不高。该数据显示,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对教师线上教学参与度评价比较好,说明教师能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并获得广大师生认可。

2)教师参与线上教学的自我满意度。如图4所示,教师参与线上教学的自我满意度方面:78.26%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自我评价普遍满意,其中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对线上教学满意程度较高,35%的未评级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自我满意程度感到一般。总体来说,教师对本学期线上教学自我满意度良好,对参与在线教学工作持肯定态度。

教学效果的问卷数据分析

1)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如图5所示,在线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方面,29.13%的学生、45.17%的教师及31.58%的管理人员对在线教学的效果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近62.79%的学生、54.19%的教师及63.16%的管理人员对在线教学效果感到一般或不太满意;同时存在少量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在线教学效果感到不满意。数据显示,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在线教学效果普遍认同,但是仍然存在多数学生对学校当前线上教学效果满意度较低,说明在保障线上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需要思考更有效的举措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

2)三类人员对未来开展线上教学的心理预期。如图6所示,在未来开展线上教学的心理预期方面,53.65%的学生、75.48%的教师及73.69%的教学管理人员基本希望继续开展在线教学;46.35%的学生、24.52%的教师及26.31%的管理人员不太希望或不希望继续开展线上教学。数据显示,学校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在对疫情结束后是否愿意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期望值差异较大,教师及管理人员大多数比较期望在未来继续开展线上教学,有近半数的学生则对未来继续开展线上教学认可度较低。这说明虽然学校大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愿意在未来继续开展在线教学,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意愿,未来在无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继续开展线上教学还需采用更多有效的举措,以提升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及期望值。

4 在线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在线教学平台运行

1)教学平台有待优化。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平台方面存在问题包括:线上课程平台因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压力倍增,经常发生课程内容无法发布、视频上传异常、学生学习数据无法更新[2];在上课高峰时期,各个教学平台都存在排队登录、卡顿等现象,上课签到、在线讨论、课堂测试等功能在部分时段无法正常使用;同时,教学平台容量不足、稳定性不够,难以满足教学高峰时期使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行教学平台优化选择,建立与各大教学平台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平台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沟通、反馈。通过不断升级和维护等,保障教学平台持续改进,尽可能为师生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

2)平台使用技术有待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参差不齐[3],在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平台和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多平台的使用处于摸索使用阶段,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质量,还影响到师生的在线教学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开展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组建线上教师教学讨论QQ群,引入各线上教学平台操作培训课程,对线上教学教师开展线上授课培训,由各平台专业人士一对一解答相关问题,确保学校教师能熟练使用各线上教学平台授课。

3)在线课程资源分散,多平台切换不便。教师对教学平台选择分散,学生学习不便;对在线平台功能缺乏全面熟悉,在线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实施尚不完善,对授课、学生学习的心态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在线课程资源分散、学生安装学习APP过多、多平台切换不便问题,建议在学校智慧教学建设中打造学校线上教学统一平台,将各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引入并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师生教学服务工作。

教师在线教学

1)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还需加强。现有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在建课程内容满足度不够、分布不平衡,难以适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少数在线直播的教学内容存在偏于简单或不能够吸引学生现象,教学内容鲜活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还需加强。线上教学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巨大挑战,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需要注意意识形态问题,避免使用有争议性的题材作为网络学习资源[4]。同时,教学团队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符合教学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

2)线上教学效果有待增强。部分在线课程学习环境松散,缺少现场的约束力,跟学生的沟通受到网络的限制,对学生学习情况不能实时掌握,课堂节奏不能准确把握;部分学生尚不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实施在线教学仅停留在互联网技术和教学活动的简单叠加应用,例如:在线直播同步课堂中,教师直接将线下班级授课进行“网上搬家”;在线课程异步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刷够时间”等[5],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任课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在线学习客观情况,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合理组织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好重点内容讲解、互动参与、及时反馈等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引导帮助学生,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质量保障

1)在线课程质量监测标准有待明确。疫情期间为确保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将在线教学方式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初步开展大规模纯线上教学,参与线上教学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开展在线教学初期未明确在线课程质量监测标准,造成在线教学质量监测无明确监测目标。后续在线教学工作中需逐步建立完善在线教学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在线教学质量检测标准,制订在线教学评价方案,以评价促建设,为在线教学提供明确的检测目标,推动在线教学质量提升。

2)在线教学平台多,信息反馈渠道有待优化。在线教學前期进行在线教学,根据课程性质及特点,为充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多使用多平台混合教学,同一门课程同时涉及2~4个平台的使用,导致教学过程质量监测运行难,增大了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听评课难度,弱化了听评课作用,反馈信息采集难。

按照线上教学专项督查方案,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数据采集优势,以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信息员等为主体,全面、准确收集线上教学反馈信息,及时统计分析数据,形成线上教学质量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教师反馈,提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效率。同时加强在线教学平台管理和日常监控,逐步统一教学平台的选择,对线上教学进行每日数据统计,并进行不定时抽查,强化线上教学过程监控管理。

3)在线教学质量意识有待深化,反馈改进持续性有待加强。在线教学初期,学校重在统计在线教学日常数据,虽然教学平台能实现课堂互动、数据监控等功能,但学校对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教学互动的监管还不够,对数据背后的反馈信息缺乏深度的挖掘应用及持续改进监控不够。

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要强化在线教学质量意识,持续完善教学反馈沟通渠道,畅通部门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掌握教学活动基本情况,建立质量监控的信息持续改进机制,开展信息反馈深度分析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昆,郑旭东,任友群.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好了吗?:后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与智能技术应用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105-112.

[2]马畅.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备,2020(7):14-16.

[3]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等.“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现代教育技术,2020(3):12-18.

[4]袁泽姬.新冠肺炎防控期在线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4):75-77.

[5]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0-28.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教学平台在线教学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