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LBL教学法在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05-11 22:11苏永少冯冰虹周四桂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8期
关键词: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苏永少 冯冰虹 周四桂

摘  要 在分子药理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LBL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医药类研究生的培养需求。为解决L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PBL教学法,并与LBL教学法相互结合,明显改善了分子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阐述PBL结合LBL教学法在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PBL教学法;LBL教学法;分子药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86-0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PBL Combined with LB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 Molecular Pharmacology//SU Yongshao, FENG Binghong, ZHOU Sigui

Abstract In molecular pharmacology teaching, the teacher-centered LBL teaching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B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and combines it with the

LBL teaching method, which obvious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cours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PBL combined with L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for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PBL teaching; LBL teaching; molecular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药理学是联系药学与医学的关键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科[1]。分子药理学是从药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分子生物学与药理学的交叉学科[2],与传统药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从分子及基因层面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大分子与核酸、蛋白质及酶等体内生物小分子相互作用调控机制。目前药理学的研究由整体层面、器官层面、组织层面深入至细胞层面及分子层面[3]。近年来,分子药理学在神经递质、受体、酶及离子通道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很好的结果,针对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发展至分子水平,为新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对分子药理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侧重突出其专业特色,对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PBL与LBL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具体疾病的发生机制等问题开展讨论的学习过程[5-7]。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PBL教学法已迅速在全球众多医学院普及。PBL教学法实施原则包括主体、开放、互动、适度及反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PBL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和利用知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授课为中心,在实际教学中对大多数学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8-10]。

3 分子药理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分子层面,知识繁多而且抽象,课时安排相对不足  分子药理学在分子水平研究药物及其作用靶点,呈现内容微观却抽象,涵盖基础知识点及内容繁多。然而教学课时有限,国内高校研究生分子药理学教学课时一般为36学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管研究生相对基础较好,但仍会出现理解不足、掌握不充分的缺点,表明课程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仍以LBL教学法为主  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授课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其系统性[11-13]。研究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知识探索过程,思维发散程度不夠,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引导学习的教学方法,已成为LBL教学法的有力补充,更能刺激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生自学及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分子药理学涵盖的知识内容繁多,重难点突出且深奥,不适合全部采用PBL教学,仍需要教师课堂讲授。因此,PBL与LBL教学法相互结合,更贴合分子药理学的教学目标。

4 分子药理学课程PBL结合LBL教学法的实施

课程PBL结合LBL教学法教材选择  在课程授课中,选取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分子药理学》作为教材。该版教材从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角度编写,从分子层面阐述药物作用本质;按照药物作用靶点分类编排,各章节独立性强又相互联系,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教学的实用性[14],教材内容满足分子药理学教学要求。

课程PBL结合LBL教学法的组织  PBL结合LBL教学法,针对分子药理学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LBL教学,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此外,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部分重要章节采取PBL教学法。开展PBL教学法前,教师应向研究生介绍和讲解关于PBL教学法的相关情况,包括定义概念、基本理念、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其注意事项。根据教学模式将研究生进行分组,每组以八人为宜,各组推选组长一人及记录员一人。组长负责本组的人员组织、联络及问题讨论等事项。小组记录员负责根据本组讨论学习的重要观点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反馈给小组成员。

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  分子药理学课程PBL教学分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研究生查找文献及资料、小组讨论、课堂汇报、教师总结等五个阶段。首先,由教师提前三周左右,结合分子药理学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或议题,各小组自由选择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了解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及其前沿研究成果,整理相关资料,小组内讨论并准备PPT汇报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就问题进行解答,其他学习小组对各组的汇报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课堂汇报结束后,由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总结。PBL教学课程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汇报内容提交书面总结材料,对本次讨论的收获及不足进行总结。

分子药理学课程的评分规则  PBL结合LBL教学法组研究生的分子药理学课程成绩应由“卷面考核(60%)+问题汇报及其总结材料(35%)+自由提问(5%)”三部分组成。

5 分子药理学课程PBL结合LBL教学法学习效果

课程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以研究生对分子药理学课程PBL结合LBL教学法的评价反映该教学法的效果。研究显示,分子药理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等都有所提高[15]。

6 讨论

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首先,教师应保证分子药理学课程PBL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质量。PBL教学法中所有的学习及讨论均围绕问题开展,在确定分子药理学PBL教学问题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研究生药理学等相关知识基础普遍较好,在选择问题时可适当增加难度,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及先进性)、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问题时尽可能选择较专业及前沿的成果,以引发研究生探索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充分做好授课准备,提升综合素质。LBL教学的中心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教学模式,容易产生灌输式的教学现象[16]。而在分子药理学课程PBL教学中,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充当引导者角色。为了保证PBL教学顺利实施,教师应做好、做足准备工作,既要熟知与问题有关的分子药理学知识,又要提升相关学科知识水平,才能在PBL的实施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水平,给研究生做好引导者及释疑者的角色。

最后,教师及研究生应注意教学模式改变而引起的角色变化。在LBL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和主导者,负责讲授课程内容,然而该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能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课程内容相对缺乏沟通交流。而在PBL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和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激励者和释疑者,课堂上作为一个观察者,重点在引导而不在讲授[17];研究生需要转变学习的观念及态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及信息检索的能力。

7 结语

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亟待改革的现状,PBL结合LBL教学法的引入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LBL教学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研究生能够熟练利用文献检索工具获取所需内容,更好地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同时,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研究生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学科分化和不断交叉融合,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今后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会成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云宇,段为钢.分子药理学在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性[J].药学教育,2016(1):39-42.

[2]舒朝辉,周四桂.分子药理学相关研究进展[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6(5):662-665,671.

[3]赵鹏姚.药物相互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与预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4]王媛媛,杨琍琦,吕雄文,等.药历讨论与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8(5):1004-1006.

[5]王生兰,曹学锋,刘辉琦,等.PBL结合LBL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89-92.

[6]陈莹,徐新明,谢常宝,等.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PBL创新实践及其推广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2):1205-1210.

[7]田代印,何云锋.PBL和LBL教学法在儿童呼吸内科教学中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6(12):1718-1719.

[8]郭自景.应用型本科院校“药物毒理学”课程PBL教学法初探[J].科教导刊,2017(11):136-137.

[9]刘涛,赵菊梅,张正祥.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108-109,112.

[10]徐立朋,周四桂.分子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141-142.

[11]王学富,李俊.临床药理学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6(11):2200-2202.

[12]姚繼红,吕莉,高东雁,等.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18(1):142-144.

[13]卢冉,高涌,余朝文,等.血管外科临床实习应用PBL教学模式探讨与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6):12-14.

[14]周小伟,郭红辉,黄玫恺,等.TBL-PBL-LBL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毒理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J].轻工科技,2016(2):136-137,139.

[15]张英,吴晓红,王晓阳,等.PBL教学法在本科护生肝胆外科实习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6):846-848.

[16]王悉颖,张媛,赵峪靖,等.PBL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6):1022-1025.

[17]苏彤,潘霄,崔轶,等.以《医学心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PBL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2):157-161.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