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的实验研究

2020-05-13 10:47
关键词:用途英语课程英语

庞 博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近年来,英语逐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中的第一外语。国内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开展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英语水平。但是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英语教育教学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大学英语课程因其费时低效而广受诟病,一些医学院校和理工院校的大学外语教学部自发地根据本校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引入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者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完成常规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后,仍然无法完全满足英汉双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本课题组借鉴了其他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进行了实验性重构。

一、专门用途英语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全球约有近20亿人在以各种形式使用英语。但人们使用英语的方式和目的正在发生变化,由日常交际和文化交流逐渐转变为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专门目的服务的英语被称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缩写为ESP。

学术界通常认为专门用途英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等人在《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1]此后不同学者对专门用途英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专门用途英语作为英语语言教学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在国内得到了很多英语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学人员的关注。蔡基刚(2004)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2]

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缩写为EGP)在语言逻辑和语言构成上没有本质差别。前者必须和后者遵守相同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不能脱离这些语言规则而独立存在。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专门用途英语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词汇、语法等方面。

词汇差异主要是指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在通用英语中很少出现,或者即使出现,它们所表达的也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十分生僻的含义。例如,crust在通用英语中的意思是“外壳、面包皮”。但是在地质学领域中是指“地壳”;在医学领域中是指“结痂”;在环保领域中是指“土壤结皮”。

此外,动作或行为的名词化表达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特别是科技英语)和通用英语的差异之一。以-tion、-ity、-ness等词缀结尾的动词性名词,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压缩到一个词组中,进而在同一语句中表述多个行为之间的关联。

语法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句子长度和句式复杂程度上。专门用途英语主要用于严谨地表达原理、规律、概念等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简单句无法清晰地表述这种复杂的关系,所以学术研究者会大量使用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并附加多种结构的修饰成分。这就必然会导致语句长度明显增加。这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句结构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相比之下,通用英语中则更多采用了短句的形式。

学术研究强调对社会和自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语言突出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谨性。同时,科学技术注重事物的存在和发生,而非谁使其存在和发生,所以施动者通常是要被隐藏的弱项。被动语态可以前置语句的主要信息,突出重要事件的地位,满足客观化表述的要求。因此,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的非人格化特征导致了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研究表明,被动语态在专门用途英语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通用英语。[3]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

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把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胜任小学各主要学科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顺利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化的教师。近年来随着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国际学校的发展,一些公立小学也纷纷开设国际部。这些国际学校和公立小学国际部要求应聘教师应具有在小学主要科目的课堂上全部或部分用英语进行授课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前提下,不仅要具有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能力,还要具备用英语开展数学、自然、体育等科目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此类的双语小学教育专业或者双语小学教育辅修课程。本文中的小学教育专业特指双语小学教育专业。

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的建构

2017年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特别强调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它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4]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容,不难发现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依旧以通用英语为主,注重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课程设置为两学年,分布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内。大部分学生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者六级考试为终极目标,学习自主性较差。即便是开设了双语小学教育专业或双语小学教育辅修课程的学校也只是不同程度增加了一些英语听说课程,对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起不到根本性的帮助。

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到各高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定位、学生学业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等多种要素。普通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不能盲目效仿国内重点师范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而应该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业层次和职业要求,发展适合自己的兼顾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基于对以上因素的充分考虑,本课题组在保留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对本校2015级双语小学教育专业实验班的英语课程进行了实验性改革。改革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

具体做法描述如下:

1.修改大学英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每学期中的18学时改为外教授课的英语视听说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重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此,通用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和基础。但是多年来大学英语课作为通识类教育课程之一,一直与高中英语课程以及学生就业后的实际英语需求相脱节。本课题组对在国际学校和公立小学国际部任教186名本校毕业生进行的调研表明,77.4%的人表示大学英语课对其入职后的教学“基本没有帮助”或“完全没有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实验班所开设的英语听说课程与普通英语口语课不同。新课程在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水平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以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为主题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该课程可以视为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变的过渡课程。

2.增设教师课堂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国际教材分析、微格实训课程

教师课堂英语课程的设立是基于对学生需求分析的结果。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不同,它是针对特定学科而进行、以口语交流为主要媒介、以教育教学为主要目的的言语交流形式,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等。由于在国内中小学阶段以及大学期间,大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汉语或以汉语为主,所以学生对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感到十分陌生。教师课堂英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熟练运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形式完成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的。

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国际学校和公立小学国际部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英语讲授方法、开展课堂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相关英语术语和课堂教学用语的能力,以及讲解英文习题的能力。该课程以大学英语为基础,学生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通用英语读写技能,具备了学习国际课程教材的前提条件。专业基础英语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教育视野,对国际教材分析、微格实训等课程也能起到指导作用。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中的修辞与语篇分析,主要是研究语篇结构、句子排列、句际关系、语篇指向性和语义连贯等。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主要是因为不熟悉特定的语言环境,无法在语句层面上进行有效和准确的交流。国际教材分析课程正是以这种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依据而开设的。分析国际教材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课本中的语言组织结构,以及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英语认知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语篇层面上掌握小学教学领域里的英语表达方式和特点。

微格实训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延展和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语言技能训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门学科教学技能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从师任教素质的必要教学内容。它是在相关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指导下,以通用英语为主体,以专门用途英语为核心,进行的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技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运用准确的专业英语词汇、语句、篇章,把教学技能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该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采取小组授课形式,以模拟教学和教学讲评为主要教学方法,关注案例教学,以学生实践演示、自学辅导、案例讲评等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评价

学生在结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后,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分别与9所国际学校或公立小学国际部签约进行教学实习。实习结束后,本课题组分别对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新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

1.问卷数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46份、实习单位问卷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分别为46份和9份。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东北某省属师范院校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实验班的46名学生,以及他们实习的9所国际学校或公立小学国际部。

3.调查问题

(1)学生问卷问题:

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结束后的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导致的学习疲劳程度。

(2)实习单位问卷问题:

实习生与相同学科外教或中教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运用能力;实习生对教材内容把握的准确度。

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满意度

图2 实习单位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满意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好。其中,对ESP课程内容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4%和47.8%。这说明新课程模式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于双语课堂教学和与本专业教师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需求。由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差异,学生表示新课程能够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满足感。45.7%的学生对ESP课程导致的课业疲劳表示“可以接受”,另有15.2%和4.3%的学生表示“比较轻松”和“很轻松”。这说明新的课程模式对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课业压力,但是基本上可以承受。对于学习ESP课程后的英语水平自我测评,6.5%和52.2%的学生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总体说明此次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实习单位认为新的课程设置对于实习生口语,特别是专业术语表达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学生的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22.2%和55.6%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与相同学科外教或中教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运用能力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实习单位比例分别为11.1%和55.6%。这说明实习生在职业环境下的专业英语交际水平和课堂口语教学水平能够满足实习单位的需求,基本胜任双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但是在实习生对教材内容把握的准确度方面,44.4%和11.1%的实习单位表示“一般”和“不太满意”。在进一步沟通过程中,实习单位表示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读到的国际教材种类有限,实习时对新教材的适应时间稍长,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太好。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提出了不同意见。例如,课程内容不够全面,不能涵盖在实习阶段讲授自然课时所涉及全部英语术语和表达方式;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压力较大,节奏较快,有点应接不暇;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成绩不理想,导致实习时英语水平不足,对教学实习感到非常吃力。

学生和实习单位对于新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方案提出的意见,将成为本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五、结语

鉴于国内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办学目标定位以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等因素不尽相同,各高校应该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容,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框架下,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进行的改革是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研究。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习情况,说明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该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对于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不同类别高校和不同类型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也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课程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DNA的奇妙用途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用途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