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歌在湖北师范大学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3 09:38艺,黄
关键词:京剧声乐戏曲

张 艺,黄 堠

(湖北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一、戏歌在湖北师范大学独立院校的教学现状

戏曲、戏歌走进校园,走进声乐课堂,是尊重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我省高校声乐教学中,主要以西方的音乐欣赏,西方的歌曲作为主要教学大纲。以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声乐教研室公共课程中没有一堂公共课与戏曲有关,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戏曲戏歌演唱比例仅占0.5%的戏曲,戏歌。以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艺术歌曲及咏叹调为主要教学曲目(意大利歌曲40%,德国20%,法国15%,俄罗斯艺术歌曲0.5%。现阶段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领域俄罗斯经典艺术歌曲比例过小、内容不够完善、结构相对单一。①中国艺术歌曲24%,戏歌0.5%)。在考试及音乐会上也没有把戏歌作为必唱曲目来要求。高等院校开设的民族传统音乐课程在形式上、数量上都远不及西方专业音乐。这种现状限制了本科、研究生声乐教学的视野,不利于本科、研究生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①

如何让传统戏曲戏歌在教学中,音乐欣赏中占优势显得任重而道远。戏曲,戏歌可以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涵养、综合演唱能力和素质。然而当前,很多院校的声乐课程设置单一,在声乐教学中戏曲戏歌作品也是非常之少。这种现状限制了本科声乐教学的视野,不利于本科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开课率较低,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结果反而是背离了声乐教育,国内不管是中央音乐学院还是一般的院校都在积极的研究补充这一空白。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其一是对戏曲戏歌的艺术性研究。

图1 湖北师范大学独立学院声乐教学曲目比重对比

其二是对戏曲戏歌的演唱及乐理分析。无论是陈新凤,王耀华,黄少枚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是方伟的戏歌分支“京歌”的综合艺术处理,张石玲的“戏歌”初探,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先锋。曾庆清的“甩腔”在歌曲中的应用,刘颖的京剧在民族唱法中的借鉴引用,郭芳的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京剧《贵妃醉酒》演唱借鉴等文章,为研究为推广戏曲戏歌发挥应有作用。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让戏曲戏歌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广应用是独立学院声乐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戏曲戏歌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的具体问题研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及文化,音乐是文化的具体表现①。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人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是外国人窥见东方美学的神秘梦境。2010年10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京剧评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歌,为了传承和发展,一些艺术家将戏曲中的唱腔体系、民族音乐元素、流行音乐、西洋作曲技法等元素融入戏歌曲目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黄梅戏、京剧唱腔特点、吸纳民族音乐元素、流行曲调等时代元素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戏歌是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与活化,也是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补充和创新,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具有流行的元素,它是中国传统美学推崇的“传承与活化”的典范。自古以来,中国的“融汇贯通”之举在各个领域得到实践,发扬创新。就拿京剧来说,如果没有昆曲、秦腔、徽腔、皮黄腔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京剧。总之,戏曲戏歌是一门多元素、多学科的艺术形式。

根据独立学院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在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引入戏曲戏歌这一优质教学资源,并进行适当的教学体系设计,希望有效解决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资源不足、内容结构整合优化、模式相对单一问题,最终完成在本科声乐教学中引入戏曲戏歌的方案设计、内部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年级特点,选择合适的戏曲戏歌唱段编入内部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历史性的、有的是涉及演唱方法、有的是演唱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大一、大二、高年级学生适合什么曲目,教材里面就编入初级到高级曲目。

(一) 适合初级演唱的曲目有《女儿情》《别亦难》《珊瑚颂》《墨梅》等,这些曲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墨梅》,根据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改编而成,由林乔、孙艺对词进行二次创作,刘洲作曲。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因为出身贫寒,全靠自学成才。在他的诗画中可以看出他对贵族的厌恶、摒弃,同情那些社会会底层的人民。《墨梅》也是如此,世界上是没有墨色的梅花的,王冕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诗画,展现自己的高洁与无畏,诗中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不需要别人夸赞我的外表,我只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个社会就行。这首戏歌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审美情趣是最好的曲目。在演唱上要把握好气息的高位置,情感上要把握好抒情性。

(二)适合中级演唱经典曲目有《梨花颂》《前门情思大碗茶》《五哥放羊》《大宅门》《说唱脸谱》,其中最经典的是《梨花颂》,《梨花颂》为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由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编剧翁思再曾说在《大唐贵妃》创作过程中,他依循“旧中有新,新而有根”的理念,“凭着一腔热血闯进京剧行当”,于是就有了《梨花颂》。在首演至今的十八年里《梨花颂》诞生许多不同版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和联合国维也纳中央大厅等地多次唱响,获得了世界各国观众的赞誉。《梨花颂》是传统京剧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作品,这首戏歌将抒情性的歌词与京剧唱腔相结合是最美国粹、永远经典,在行腔方面及韵味上必须讲究字正腔圆,对演唱者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对京剧的韵味、运腔、咬字要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注重面罩的共鸣,让声音通过面罩出来往前走。这样才能表现出这首戏歌的独特魅力。在演唱《梨花颂》时还要注意咬字的细节问题,例如:“梨花开”的开字在演唱时嘴巴不能打开过大,要适当贴合上颚,注重归韵到“āī”上;“春入泥”的“入”应唱“yǜ”,这样则更有唱腔感觉;“千古迷”的“迷”字尾音应当有京剧归韵的颤音和适当的下滑音。综上所述《梨花颂》既为弘扬国粹、传承经典佳作,又是戏歌声乐教学中代表作之一。

(三)适合高级程度演唱的经典曲目有《贵妃醉酒》《海风阵阵愁煞人》《故乡在北京》等,其中经典曲目《贵妃醉酒》,这首戏歌源于京剧的剧目,集唱、念、做、舞于一身,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必唱曲目,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这首戏歌原用了京剧的唱腔,音域上对假声的演唱要求很高,要充分利用丹田气息支撑头腔共鸣,风格有些复杂,它有点古典,流行、京剧、怀旧在里面。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的歌曲风格,开场的四平调已为京剧珍品。在演唱曲目开头几句“金炉香冷空罗维、百花亭前月低垂”时一定要有戏曲的颤音和下滑音,还得凸显醉意,此时的醉意为微醺,而在“且饮了这一杯”后演唱的“醉”字时,一定是心中道白,道出杨贵妃心中的叹息,表现了杨贵妃借酒消愁,大醉一场的想法;表达了杨贵妃心里的失落感和哀愁怨愤之情。第一乐段的结尾处连用几个衬字“醉”甩腔,用以表现杨贵妃不满怨恨,借酒消愁的状态,为下一步醉酒的描写做了铺垫,最后一个“醉”字,表现了杨贵妃内心的爱恨交织。这首戏歌是戏歌中的精品,非常适合有一定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的学生演唱。

经典曲目《海风阵阵愁煞人》,作曲王锡仁、胡士平,作词赵忠。是中国经典歌剧《红珊瑚》中的一首脍炙人口名曲。歌剧《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剧情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的江山岛、大陈岛)上,渔霸七奶奶为巴结国民党军官窦司令帮助她守岛,将渔家女珊妹卖给窦司令为妾。珊妹为还债给重病的爹爹治病,被逼答应。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个岛上,遇到恋人阿青哥带着解放军得救的故事。《海风阵阵愁煞人》这首戏歌的特点是快打慢唱的行腔特点,唱腔较自由,吸取了民歌小调和豫剧的声腔体系,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让作品的豫剧音乐元素浓郁、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海风阵阵愁煞人”的“风”字要甩出去咬字要快而准,要表现珊妹对现实的不满和恶劣生存环境的担忧,而“人”字则要前重后缓,应用戏曲中的哭腔来演唱,似哭非哭的表演形式,“愁煞人”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整个歌曲的唱段层次很鲜明,掌握人物的性格的前提就是要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②是一首典型的戏曲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戏歌作品。

经典曲目《故乡的北京》创作于1987年,1989元旦前,歌词作者阎肃老师把《故乡是北京》的曲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的导演袁德旺,出于对京剧的敏感得到了他的认同,《难忘1988》中央电视台晚会上,安冬把京腔京味的《故乡是北京》奉献给亿万电视观众,很快就风靡了华夏大地。这首戏歌描述对故乡北京的怀念,歌曲的唱腔综合了京剧唱腔、京韵大鼓、京城小戏、说唱的艺术特点,赋予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声、情、行、韵”鲜明地反映出这首戏歌的特色,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混声演唱法,咬字必须京腔十足、字正腔圆,配上京韵大鼓的肢体及表演,让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现代化城市活灵活现地在演唱表演中展示,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戏歌在声乐教学应用的意义

戏歌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民族声乐教学作品的点缀,从而达到增添声乐教学曲目多样化的效果。戏歌歌曲中的运腔、甩腔、紧打慢唱等技巧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色、能增强声乐作品艺术感染力。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戏歌作品情感,也能丰富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能活化声乐作品,使其更具魅力。如歌剧《江姐》片段中就突出了人物心理及情感,是对语调、语气的补充。戏歌使用得当,能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具有风格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戏歌是准确把握民歌演唱风格的重要因素。在民歌演唱中,为了加强语气,或突出风格,或华彩上的需要,往往在乐句的尾音、拖腔、甩腔上下功夫。如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等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借以渲染气氛,调动情绪以增强表现功能。京剧作为中国民族的国粹,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京剧中的戏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探讨戏歌与我国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进一步体现了戏歌在民族声乐运用中的音韵美、艺术美、含蓄美等。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方式可以观看各种戏曲的演出;在校开设戏曲校本课程、戏曲社团的活动;聘请专家讲座,进行观摩学习,同时我们要知道戏曲进校园是长久之计,而不是一时之需,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要孤立发展,应该是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去发展。在校园音乐会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戏歌,包括各类经典戏种都可以加入进音乐会曲目。拓展校园音乐会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戏曲戏歌在表演上要形式多样化,小组唱,小合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同时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还要发掘更多更深更美的内容。根据独立学院本科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在我省独立学院本科声乐教学中引入戏曲戏歌这一优质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内容体系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多元性,提高音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把戏曲戏歌应用到声乐教学中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走进声乐教学课堂,将成为学者们未来几年研究的热点。

四、 结语

2019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在2017年成功播放《中国戏歌》基础上拓展开来,结合47首戏歌,阐述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邀请专家来解读这些戏歌,搭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桥梁。戏歌对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它是属于我们本民族要明确的,能够推出去的,代表中国符号的世界音乐。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体系中应当加强的部分,戏歌的教学与运用非常必要。根据独立学院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选择合适的戏曲戏歌唱段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更多更深更美好的戏曲戏歌教学手段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完善我们的高师声乐教学,推广我国传统音乐优秀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张 艺,周玉娥,冀慧娟.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6.

②黄 堠,张 艺.戏歌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3.

猜你喜欢
京剧声乐戏曲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