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05-13 14:27吴素丽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探究小组合作有效性

吴素丽

【摘  要】  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运用创新手段打造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讲述感到吃力,彼此间的隔阂逐渐加深,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释放出潜能,通过分享自身想法,共同努力并从多角度去探究所学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应用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优化,教师开始重视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创新讲述手段,构建出愉悦的气氛,提升课堂高效性。小组合作是指教师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配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的授课方式。教师在实践中探究小组合作的优势及发展空间,审视以往讲述方式的不足,以学生需求为主线,有方向地去改进,提升授课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自身看法,多种思路碰撞迸发出创新意识,利用新旧知识去验证,形成探究精神,也锻炼了综合能力,体现出课堂高效性。

一、科学分组,做到优势互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及时反思并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缓解沉闷的气氛,符合小学生成长特点,让其转变为课堂的主人去探究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植物妈有办法》这一课中,需要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除了掌握新生字之外还应懂得去观察植物或生活现象,形成探究意识。但实际授课时,学生注意力难集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进来,表达出心中所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将书本中呆板的内容变为视频或鲜艳的图片,满足学生的成长特点,吸引其注意力,使其了解所学新知识。教师顺势与学生进行互动,打开学生的思维的空间去回答问题,掌握每位同学的能力,然后将全班学生科学地划分为4~6组,明确组员的职责,谈论“自然中还有哪些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后,想去旅行呢?”组员之间在讨论中发现还有很多植物的种子都以不同方式传播。教师相机提出要求“每组请出一位组员来回答问题”。组员们推荐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出“柳树是通过风把柳絮吹落,飘落到地面的方式传播种子的”。教师及时提出表扬,使组员们体会到成就感,使内向的学生也敢于发表意见,做到优势互补,提升授课质量。教师还可以创新讲述手段,让每个小组简单模仿原文去组织语言,表达出刚才探讨的植物传播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将写作技巧迁移为学生的能力。

二、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语文涉及的内容较多,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探究新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紧跟讲述节奏去寻找答案,形成探究精神。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是一个整集体,大家互相帮助而且特别和睦,但是如果有一天因为闹了矛盾出现不团结的情况,结果会怎么样?”接着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明白不团结的后果。教师顺势引入学习内容:“其实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应该团结,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去阅读,圈画出生字词。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字,便会寻求组员的帮助,能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讲授节奏,构建高效课堂。教师明确“团结”这一探究目标,提出问题“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各小组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出答案并准确回答出是三个故事。教师接着鼓励学生思考“廉颇顶撞了蔺相如,蔺相如有没有原谅他?”小组成员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认真阅读文章并且阐述自身观点,多角度的思路相互碰撞,进行深入探究,而后理清整体的脉络,明白其中的原由,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小组讨论中,组员们分工配合,在相互沟通下分析蔺相如的性格,了解到蔺相如勇敢、机智,探究到教师还未讲述的内容,激动地表达出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寻找所需答案时,通过讨论更易打开思维空间探究到其中深意。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进步调整教学节奏,满足学生多变的求知需求,构建出高效课堂。

三、恰当指导下,强化小组思维

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恰当地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并从旁观察和聆听学生讨论的内容,做到相应提点,纠正有偏失的思路,提升组员合作效率。例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现出壮丽景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齐头并进”等词语的意思。学生在讨论中仔细阅读课文,与组员交流想象这些词语,体会到底什么是天下奇观,这个“奇”指的是什么,强化了小组思维能力。交流中,教师走下讲台去聆听小组间讨论的内容,寻找恰当机会纠正有错误的地方,如有的组员颠倒了文中语句,使远近的“移”无法正确体现。这时,教师以提问方式让小组思考“观潮时,潮是怎么运动的,如果不按作者的顺序去描写,可不可以呢?”组员大脑高速运转,结合潮水流动的方式和生活经验,明白前后顺序是不能调换的,便顺着正确思路去讨论,理解潮水的气势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教师追问“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开始愉快地讨论,打开思维空间融入到当时情境中,体会与景色接触时内心的变化和想法,饱含热情地与组员分享,为日后的写作练习积累了较多的素材,实现了高效课堂。

四、教学评价中激发小组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使用评价语,指出小组整体的进步和努力,使之产生成就感,重燃热情去探究更多的知识。例如,《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是需要学生朗读的,教师将文章分成几个段落,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朗读,看哪一组的感情最为丰富。组员们在比赛的激励下努力地配合,展示出整体的优势。教师对小组进行点评,先说优点,如“第二小组朗读时感情特别丰富,让我们感受到松鼠难过的心情,真是棒极了!”然后再指出不足:“但是,如朗读时能掌握好语速就更好了,下次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用这种委婉的评价语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有方向地去改进。教师要根据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团队热情,形成荣誉感,达到共同进步。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转变自身理念开始,结合学生成長特点,恰当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授课高效性。教师应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中,收集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意愿,组织小组形式的合作探究,从旁观察并适时点拨和指导,打开小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吃透所学内容,去探究更多知识,构建出高效教学。教师要凭借时代理念,通过小组合作手段让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帮助和提携,做到共同的进步,体会到团队精神,形成一定的荣誉感,逐渐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杨香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11).

[2]王万.对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新思路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5(19).

[3]梁黎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品质的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7).

猜你喜欢
应用探究小组合作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