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探究

2020-05-13 14:27周娇燕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操作策略小学高段习作教学

周娇燕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在此形势下,生活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之中,不但让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良好的激发,同时也推动了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据此,本文从习作选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就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作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生活化;操作策略

习作教学作为小学高段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高段小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且观察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常常因为没有充实的习作素材而苦恼,极易在习作学习中产生抗拒或厌恶情绪,阻碍其习作能力的提升。而生活化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引学生体味和观察生活,逐步扩展其习作素材,激起他们的习作热情,促使他们的习作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对此,语文教师应当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从高段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习作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扩展选题视野,丰富习作素材

在以往的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所选的习作主题常常无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或所知所感相契合,或者主要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其习作选题方式有着较强的偏向性特征,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和知识面的扩充,同时也阻碍了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实现自身习作选题观念由旧向新的转变,扩展自身的选题视野,将选题目光放到学生的自然生活以及家庭生活。这样,学生以多维的方式进行生活化习作练习,丰富了习作素材和生活体验,促使习作能力得到有序的提升。

1.自然生活方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探索自然,高段小学生同样对大自然有着极强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教师指引学生亲近和感触自然生活,消减了习作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但能够让学生的习作素材得以丰富,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充分有效的培养,激起他们的习作兴致。所以,语文教师应当依据高段小学生的认知实情,将选题视野投向于自然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可将“春游活动”“夏天的花草”“秋天的落叶”以及“冬日的暖阳”等内容作为习作主题,鼓励并指引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体验户外生活,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大自然的美,激起他们的探索兴趣和习作潜能,丰富他们的感受与体验,为其能够写出极富感染力的作文奠基。

2.家庭生活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琐事,并以此作为习作主题,不但能够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习作文章更具情感色彩。因此,语文教师可布置家庭生活体验描写、趣事日记等习作作业,指引学生有感情地叙写家庭故事以及记录父母的劳作活动。期间,教师可积极牵线学生家长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互,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助推学生习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二、引入多种方式,逐步提升能力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充式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学习习作技巧,极大程度地消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更不利于其习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延伸和探索习作生活化教学方法,将实践式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渗入于习作教学之中,丰富习作教学形式的同时,激起学生的习作联系和体验生活的兴趣,培养其生活化的习作习惯,促使其习作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信息技术辅助。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的教辅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教育之中。其能够通过图片、音频、影像等方式,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良好的刺激,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有力提升。对此,语文教师也应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与优势。例如,教师可展示一些实际生活的影像片段,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教师可选取部分学生结合他们的理解,阐述一下自身的相关经历和生活感悟,这样不但促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习作时更加顺畅和从容。

2.实践活动引入。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而且词句掌握程度不高,生活阅历也较为匮乏,这也使得他们的习作内容常常显得苍白无力,缺乏优美的辞藻,更缺乏真实的情感。教师可将实践活动教学引入习作教学之中,与学生一同走出课堂,汲取真实化和情感化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写出情感饱满的文章。例如,在六年级“多彩的活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将“跳绳比赛”引入习作教学中来,指导学生在比赛中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身的比赛感悟或实际情感运用到本次习作练习当中,促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叙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生活形式评价,深化习作认知

教学评价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够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习作能力,激起他们的自我提升意识,促使其学习效果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它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辅助者与指引者的角色作用得到良好发挥,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习作学习的点拨与指引。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习作技能或效果,缺乏对学生生活体验的认知,很容易消减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评模式与习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此来深化学生的习作认知,实现其习作能力的良好提升。

1.重视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评时,切勿过于看重学生习作内容中的华丽辞藻,应當将学生情感表达是否准确、想法抒发是否合理等当作习作教评的标准。同时,教师应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以学生的观点或视角来评判其习作内容。例如,某位同学的习作内容语句不够通顺,但内容较为真实,教师则应当从学生的个性化和真实化体验出发,给予其相应的点拨与指引,在评价中要对学生的真实感悟和体验经验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能够认知到习作是一种与人对话和交流的文学方式,减轻其心理负担,让其敢于表露和叙写真感情。

2.丰富教评形式。语文教师可在教学时将师评、自评、互评以及家评等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推至教学主位。例如,教师可在班内组建多个习作小组,指引他们依据内容情感、语句结构等标准进行互相批改,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统一评价,以此来深化学生的习作认知。或者教师可牵线家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能够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同时增进亲子情感。

总之,生活化的习作教学对于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习作兴趣的养成均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把生活化教学模式与习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习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娟.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

[2]张芬萍.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33).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小学高段习作教学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