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学中电路与器材的选择策略探析

2020-05-13 14:14汪绪乐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学器材电路

汪绪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学工作者理应达成的目标。物理作为一门系统性的逻辑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結合学生特点,转变教学思路,有效进行物理课程的规划设计。电学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加以利用。本文以高中物理人教版电学课程内容为例,分析高中物理电学中电路与器材的选择原则,进而阐述基本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电路;器材;选择策略

引言

电学是物理课程知识点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系统性的学习单元。由于内容相对枯燥,而且知识点繁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教学工作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直观的教学内容,以案例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化记忆。电路与器材的选择是摸索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安全原则下,有效地引导学生熟悉电路与操作各种电器,进而更快地掌握电学知识。

一、电路与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

1.安全原则

电学实验可以多种多样,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例如教师示范学生参观,或者是分组实验,抑或是单人实验等。但是无论何种电学实验,都离不开带有危险性的电路器材,这些器材五花八门,适应了课程知识的需求。但因为课程知识点分散,需要在教学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融入。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学生依然不具备独立实验的能力,由于未曾将知识点统一摸索清楚,因此在使用电器方面,也容易手足无措。以高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1为例,在第三单元磁场的学习中,包括电流和磁场。这一章节蕴含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电流磁场的形成以及发散原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将电线与直流板串联,紧接着通过吸铁石感应磁场。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在串接的过程中将正负两极接反,造成电路烧毁。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实验失误,如电流表烧毁、电表读数与量程严重不符等,不仅会造成实验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还会引发大量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进行相关电路实验和器材选择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有机地进行引导,对学生各自的实验过程格外关注,尤其是在初期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

2.准确原则

有些教师往往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注重实验的节奏,就没有对具体的实验步骤做出进一步优化,也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精准分析。而这就等于是将原有传统的课堂照搬到实验中,做了无用功。确保所选择的电路器材能够完成实验,并且准确无误,这是极为重要的。以高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2为例,在第四单元电磁感应中,有交变电流一章节的知识,区分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需要将两种不同的器材进行对接,测算电流度数的不同。但是相关教师选择的电流表严重超出范围,导致两种电路都不能达成想要的效果,因此产生实验误差。教学工作者需要根据电学实验提供的已知条件,估算具体的电压和电流等相关有效数据,然后匹配合适的电路与实验器材;相反,若在实验以后再进行选择,就会耽误实验时间。

3.适用原则与方便原则

除此以外,尽管电路和器材能够匹配完成实验,但依然要遵循最优原则。有些电路与器材组合进行实验以后需要花大量时间拆装以及布置,不仅线路复杂、安全性不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实验心情。因此尽可能地以方便原则为前提,在实验前期,就对不同的几种电路器材反复对比,将其按复杂程度划分等级,尽可能地简化实验线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状态,使其更快地理解物理电学知识。

二、器材的选择策略

1.电源的选择

电学实验,必不可少的就是电源。只有接通了电源,才能开始探测信号,有了电力信号,才能传播电流以及电力磁场。以高二物理选修31为例,第二章节为恒定电流,需要安排两个级数不等的电阻,并且准备相应的电流变压器,从而形成逆向的电流差,在不同的电阻摩擦下,形成相应的压强。但是电源的选择与实际的实验要求有关,不能随便安排。一般来说,如果电线线路过多,电源产生的电流电压就过快,频率较高。如果线路较少,则可以选择电压较低的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是计算电源至每一部分电流停滞的时间,需要以低压交流电源为准,这样产生的电流不会造成整体线路的损坏。另外,电流出现火花,如果承受力较大,有可能产生爆炸。因此,电火花计时器的交流电源最多为50 Hz。干电池一般被用于测量内电阻和电动势的实验之中,在这一实验过程中,需要描述等势线,6 V的直流电源作为工作砝码最为便捷。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选择

接通电源以后,这只是实验的开始。其他必不可少的实验器材中,电流与电压是绕不开的话题。电压与电流贯穿整个电学,因此,电压表与电流表是常见的实验器材。电流表与电压表也需要按照实验等标准来定。如果是简单的判断电流与电压的传导过程,则可以减少电源参数与最大电流值等元素,额定电压也可以适当减少;而如果需要发现电压与电流在干扰状态下的反应过程,则应该增加线路,就需要提高电源参数等数值。因此,教学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标,确定不同数值的电流表与电压表,进而选择正确的电压表与电流表。

三、电路的选择策略

1.供电电路的设计思路

(1)限流接法的供电电路选择

在限流接法的供电电路a,b两个输出端接上负载电阻Rx后,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为ERxR+Rx-E,电压无法从零开始调节。但是,限流接法的供电电路操作便捷、结构简单、耗电量小,通常优先考虑这种电路。此外,根据限流接法的特点,负载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小,调节电路时,要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再逐步调节滑片,使其达到合适的状态。

(2)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选择

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中,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为0~E,也就是说,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例如,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要求小灯泡的电压从零开始,并且有足够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就只能选择分压接法。当实验中提供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远远小于负载电阻时,选择限流接法无法调节电压与电流,也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2.测量电路的设计思路

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电阻的阻值,因此,通过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以及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就可以计算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但是,我们在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当我们将电流表串联在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之内,称之为“内接法”;当我们将电流表串联在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之外,称之为“外接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学工作者教育学生应该脱离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化教育策略。物理逻辑性较强,需要借助于实验逐一将知识点分解。在电学学习中,更应针对复杂深奥的知识内容,设计具体的实验流程。器材以及电路,是实验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使实验效果具有有效性的根本保障,需要对此做出相应的探索性。

参考文献:

[1]肖潇雨. 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心智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刘睿.关于高中物理电学的学习技巧[J].科技风,2019(05):43.

[3]杨葆乐.高中物理常见电学问题的几点探究[J].科技风,2019(05):252.

[4]游桂章.高中生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难点的应对策略初探[J].科技风,2018(33):26.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电学器材电路
电路的保护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简化法”巧解电路问题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串烧”式电学实验复习法お
解读电学实验中“三个选择”
以原理为支点,轻松撬动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高考真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