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绘画的思考

2020-05-13 14:14王卉黄发科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王卉 黄发科

摘要:儿童天生就有超凡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在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在学校和家庭中,一些干扰常常使儿童丧失绘画兴趣甚至自信心,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保护儿童绘画热情、读懂儿童画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儿童绘画;排除干扰;培养兴趣

儿童观察世界视角独特、感受清新,他们有感而发,通过绘画与外界交流,传递信息,表达诉求,抒发情感。他们的画活泼自由,感情浓厚,创意独特,美妙清新,淳朴自然,有“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之说。儿童作品中那些稚拙的线条、夸张的造型、无所顾忌的色彩无不为艺术大师们所喜爱,中外无数著名艺术家都从儿童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所以毕加索说:我早期学习拉斐尔,后来终身学习儿童画。

但是在学校和家庭中,人们对儿童绘画缺少认真的研究,在儿童绘画的欣赏、指导和评价中不够冷静客观,不够艺术与科学,批评指责较多,呵护认同较少,谈不上有效的激励和鼓舞,导致儿童信心受挫,兴趣丧失,这些干扰应该引起我们警醒和反思。

一是家庭干扰。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绘画要经历涂鸦、象征和形象三个不同时期,绘画语言表达也相应地由杂乱的涂抹逐步向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形象过渡,如果家長在儿童绘画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求成,干扰儿童正常的表达,就违背了他们的心理发育规律,其结果无异于揠苗助长。可惜很多家长并不懂得这些,他们或因为儿童画得不像而嘲笑批评,或因为儿童绘画弄脏了手而横加指责,或因自己略懂一点皮毛而随手代劳,导致儿童在绘画中不仅难以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还不断地承受着批评和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绘画的兴趣,不愿意再提起画笔。这样的家庭教育扼杀了儿童绘画的兴趣。

二是教师干扰。很多学校为了照顾快要退休的老年教师,把音乐、美术、思品等“小学科”教学任务分配给他们。而他们本身是艺术教育的门外汉,不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谈不上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在美术教学上仅是走个过场,无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无法及时发现儿童的创造智慧,无法在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给儿童以学习动力;反之,他们还可能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作品,用成人的“像不像”标准来衡量儿童的艺术创造,对儿童作品激励鼓舞少而批评责怪多,可谓“帮倒忙”,无意之中浇灭了孩子的绘画热情。

即使部分老师是美术专业出身,也因美术学科长期不受学校的重视而消极倦怠,缺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热情,缺少对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教学能力和水平与非美术专业老师相差无几,谈不上对孩子有效的引领与指导。相反,他们在组织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时,时常急功近利,违背绘画创作规律,指导孩子抄袭别人的原创作品来参赛,挫伤了儿童创作的积极性,使儿童的智慧与情感无法正常表达,如天津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所言,“把会的教不会了”,将孩子逼进艺术创造的死胡同,贻害无穷。

三是同学干扰。有些学生在评价同学的绘画作品时,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绘画作品就冷嘲热讽,这样会伤害绘画者的自尊,挫伤他们绘画的积极性。

由于家庭、老师和同学的诸多原因,很多儿童的绘画兴趣在持久不断的伤害中慢慢消失,儿童艺术创造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

然而还是有少数孩子在“四面楚歌”中顽强地冲出“重围”,他们仍然对绘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坚定地用画笔表达着自己对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勇敢和执着被认为有特长、有艺术天赋而赢得了家长的重视和支持,于是家长把他们送到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少数培训机构的老师既专业又负责,能给儿童很好的引领和帮助。但社会上还有不少滥竽充数者,他们把教学当作生意来做,以盈利为目的,不专心研究教学却想方设法用各种营销手段去迎合家长,扩充生源。这样的教学违背客观规律,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帮助不大,危害不小。

儿童天生喜爱绘画,他们的热情需要呵护,他们的表达需要认同。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学会读懂儿童画,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与他们平等交流,在观察、倾听、理解和欣赏中激励、鼓舞他们。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儿童画。

一要用心。在儿童眼里,世界是清新美好的,是友好善良的。因此他们画中所表现的所见、所感也是美好善良的,他们用线条和色彩表达着心灵的触动和感动。只有用童心来审视儿童画,才能心心相印,领略儿童画的妙处所在,享受其鲜活纯净之美。

二要用情。儿童绘画是儿童情感的真实表露,唯有饱含喜爱儿童、关心儿童的感情才能真正读出儿童画里的真善美。因此,读儿童画不能为了读而读,不能为了应酬而读,而要用真情理解儿童的情感,用真情欣赏和鼓励他们不合常规的大胆想象和创造。

三要用眼。也就是观察要仔细,既要善于观赏儿童画的大体内容,又要善于捕捉局部中的精彩细节,儿童画的妙趣常常隐藏于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因此,读儿童画不能停留在泛泛而读的层面上,要用心去捕捉细节中凝固的童心、童趣、童乐。

四要用耳。儿童天生就有超凡的表现力,但因年龄和经验限制有时候在表达上力不从心,只能用口语表达来补充,边画边讲,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所画的一根线条、一个三角形里都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读儿童画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解说,明白孩子的用心。

五要宽容。儿童绘画如成人绘画一样,也有不完美之处,并受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所限,造成画面的不完整。读者要有一颗宽容谅解之心,不可吹毛求疵,其画面的缺陷常如其口语之笨拙、脚步之蹒跚一样稚拙可爱。即使有硬伤,我们也要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建议,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发展。一些老师或家长读画首先找缺点进行批评的做法不可取。

六要用时。成年人一般工作较忙,难得抽出时间平静地欣赏儿童画,偶尔看一看也疲于应付,这种做法需要改变。品读儿童画是与儿童心平气和的对话交流,是陪伴儿童心灵成长的重要方式,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耐心去做。儿童画没有多少技巧可言,看起来一目了然,只要耐心品味,就容易领略其美。儿童画的一切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懂生活的人就懂儿童画。

儿童画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载体之一。我们只有读懂儿童画,理解儿童画,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做到大手携小手,心意相连,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