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对照阅读指导策略探析

2020-05-13 13:53李焕伦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指导策略小学高年级

李焕伦

摘要:使用统编教材前,小学高年级习作分享课通常被当作习作评讲课,学生主要学习修改习作,这样得益甚微。使用统编教材后,习作分享课可以以学生的习作为参照,开展对照阅读,习作和阅读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事半功倍。文章对“习作+”对照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阅读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高年级;对照阅读;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小学高年级统编教材提倡“习作分享”与“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开展“习作+”对照阅读活动——评讲习作加上以习作为参照。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习作+”对照阅读进行了相关实践。

一、使用统编教材前小学高年级习作分享状况

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把习作分享课当作习作评讲课来處理:小学高年级习作常有离题、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当、字词明显错处等问题,教师通过对优、良、中、差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讲,引导学生修改习作中的错处。评讲过程中也常有学生参与朗读分享自己习作的环节,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学生可以知道哪篇习作好,可以参考哪篇习作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完成习作的任务。这是把习作分享课当作习作评讲课的优势,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作文分享课,学生往往更关注自己的习作怎么修改更好,而除修改自己的习作,对学到什么则关注较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统编教材更提倡学生分享习作,培养读者意识,几乎每单元的习作要求中都有这样的表述:“写好以后,跟同学分享……”以“主题班会”“故事会”等形式分享习作。显然,把习作分享课只当作习作评讲课是不够的。

二、“习作+”对照阅读指导策略

每个单元的习作是学生花心思写出来的,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感悟。作为单元习作,相同的主题为学生的对照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让学生在对照阅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让习作、阅读相得益彰。

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笔者安排4个环节:修改习作、“对”出技巧、“对”出本质、“对”出兴趣。以对照阅读的形式开展这次主题班会,可以是同一学生的本单元习作的修改前后稿子的对比;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习作的对比;也可以是学生的习作与其他文章的对比。

(一)修改习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要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文规范、书写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这些理应以教师批改为主,而字、词、句、标点等错误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点。学生主要学习使用“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等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也可以通过广东省东莞市教研室提供的相关微课资源来学习。

(二)“对”出技巧

修改习作环节后,就是“对”出技巧环节。

1.习作技巧

习作技巧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方法等等。

例文一:《美食,让生活更美好》的开头。

在生活中有的食物很难吃,让我伤心,而有的食物却让我感觉到一个字——爽。

例文二:《美食,让生活更美好》的开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往往能让人垂涎欲滴。香飘十里的美食,让人移不开脚,移不开眼……

例文三:《小学生作文36计》的第三计《旁征博引》的例文《亲情》的开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方的天气好像在验证杜牧的诗句,连绵不断的雨已经下了几天了……

如上面的3个例文开头,例一、例二同样写“美食”。例一平淡无奇,例二引用了“俗语”,就显得更美。对比例一、例二与例三的开头,学生就知道这样的习作技巧就是“旁征博引”。

2.阅读技巧

在“对”出技巧的环节,教师引出《小学生作文36计》这本书,学生的习作哪里写得不好,都可以阅读并参考这本书。该书中有关于开头的写法:“先声夺人”“排比造势”等;有关于过渡的写法:“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等;有关于结尾的写法:“句式对称”“隋真意切”等。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师对该书中的开头、过渡、结尾的习作技巧作了举例。学生如果想学到更多的习作方法,就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阅读《小学生作文36计》,也是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方法的实际应用——练出阅读技巧。

(三)“对”出本质

旅行、运动、种花等能让生活更美好。然而,挫折也是人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磨刀石”,也是“美好”的。

例文四:《旅行,让我生活更美好》的选段。

翻开记忆的相册,爸爸妈妈带我去旅行,脑海中浮现了一个画面:有一个人站在沙滩上,海浪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唱着一首动听的歌……

例文五:《困难,让生活更美好》的选段。

突然袭来的寒潮,月季花、玫瑰花、太阳花等,都枯萎了。新种的美人蕉在与寒潮做抵抗……我走到美人蕉的“遗体”前,惊奇地发现,旁边的月季花,又一次发出了嫩芽,是那么绿、那么嫩,仿佛一个新生的胎儿。面对困难与挑战,连月季花也没有低头认输。花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拿起铲子,决定再种一次美人蕉。

旅行固然美好,种美人蕉固然欢喜,但新种的美人蕉被冻死了,未尝不是好事。月季冻死了,还能再长,没种成美人蕉一事反而让这位学生懂得了“人要有不认输的精神”。大多数学生都以美好的话题来写本单元的习作,以“挫折”为话题来写的却很少。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开阔习作思路,也对“美好”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对”出兴趣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的几篇文章都是笔者根据一位学生的习作,为他量身定做的阅读拓展。

例文六:《反思,让生活更美好》的选段。

一次,我去吃早餐,没有付钱,她让我付。我说不给,因为我给过了,所以不给。当时在我的记忆中是给了的。她摊开手吆喝,我就耐不住性子,指着她的鼻子大发雷霆……

这个学生虽有些聪明,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笔者先让他认清事情的真相,拓展阅读《怎样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根据心理学,“她摊开手吆喝”这个无意识的摊手动作,其实证明了“她”是真诚的。其次,拓展阅读《论语·学而篇》节选二,让他学习诚实、谨言、博爱。再次,拓展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章《周处除三害》,让他有改正缺点的决心和勇气。最后,拓展阅读《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让他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课程标准要求拓展的“阅读面”主要分为3类:文学类、科学类、历史类。笔者为这个学生拓展的文章涉及的书有心理学著作《怎样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文言文著作《论语》、历史著作《中华上下五千年》、传记著作《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根据该学生的习作和所反映的“自身”问题进行拓展。同时也为顽皮的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机会。这些拓展阅读既能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习作兴趣,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学会做人。

提高阅读兴趣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对推荐阅读的书本进行导读。然而这只是从书本本身的角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学生的习作分享中拓展阅读,是学生切身体会的事物,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阅读。知道一本书的好是“知之”,被一本书吸引是“好之”,那么从学生的习作中拓展出来的与学生切身体会相关的一本书,应该更能让学生“乐之”。

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知道怎么写、修改习作,让学生“知之”;知道怎么运用习作技巧表达思想,让学生“好之”;从学生的习作分享中拓展阅读,让学生“乐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指导策略小学高年级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