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核心素养本位下课堂有效提问实践探究

2020-05-13 13:53张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教学

张杰

摘要:课堂上不管是主题性探究学习方式还是问题导学型学习,教师不能再“填鸭式”地一讲到底,而是要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前进,课堂提问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教师的有效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亦是师生情感交流、传递信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有效提问;课堂教学

教育学家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具备美术核心素养,便具备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素养。“美术核心素养包含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部分,前两部分是美术学科特有的基本素养,后三部分是其他学科共享的衍生素养。”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可以用美术的方式、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美术的问题及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将如何获得?教学的過程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如何问?问题怎样提才算有效?“是不是”“像不像”“对不对”这样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并不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得到的也只是学生简单、浅层的回答,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对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不大。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技术。笔者对从教以来对此问题的探究总结如下。

一、基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问。提问要有目标

课堂中所有的图像呈现、美术表现都是为了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课上的提问也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师在上课前要全面分析了解教材内容,认真备课,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设置,如哪里该插入一个问题,用文字还是图像能更直观地表达信息。如在岭南版美术第11册《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中,欣赏《早春图》时,教师抛出三个问题:1.这幅画属于什么画种?构图有什么特点?解决的重点是了解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2.画中描绘了什么景色?解决的难点是用美术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3.谈谈你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教师提前对教学各环节进行预设,不能讲到哪问到哪,如果前后问题关联性不强或者问题不切题,不仅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也会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学生接收信息效能低。

二、问题设置有层次,学生思考有深度

1.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重全面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教师提问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复杂的大问题按知识的层次设置成几个难易程度依次递进的小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循序渐进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思维。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例如:在岭南版美术第7册《神秘的图腾柱》中,先示范图腾柱作品,教师设问:①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回答。②这些形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可以用词汇表达出来。③图腾柱有什么特点?经过思考,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回答。通过这一环节感知图腾的造型特点与色彩特征,为接下来让学生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图腾柱作铺垫。

2.提问简单,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太多专业术语的提问,学生答不上来,这都不是有效的提问。好的提问要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抛出问题,适当留“白”,不怕冷场,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从深度、广度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油画作品《三个乐师》中,教师提到:“画家运用‘综合立体主义的技巧把他印象中三个‘乐师的形象,形体分解开来并涂上颜色,以一览无余的方式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看起来很……”教师稍作停顿,观察学生表情,刚刚还在全神贯注欣赏的学生,有的托额思忖,有的跟同桌小声讨论,忽然听到个别学生很小声地在说“很抽象”。得出答案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抽象作品的理解,解决了这一环节的难点。由此可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认知水平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并关注个体

笔者时刻谨记教育教学不仅是单纯上好一堂课,更是要教育好每一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课堂上相对简单的问题,笔者会让全班同学一起游戏回答。笔者在小学低年段课堂上常常用到的是“开小火车”游戏来提问,每当玩这个游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有指向性的问题,可以点名回答,如涉及如何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可以找上课不怎么遵守纪律的同学来回答,这不仅是对他的提醒,也能引导他按照自己回答的方向转变。笔者任教的二年级有一位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本着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原则,在某节课课堂回顾阶段,笔者点名让他回答色彩三原色是哪三种,他先是觉得有点意外,继而快速而准确地回答了问题。教师表扬他上课认真听讲并学有所获,自此美术课上笔者发现他上课更积极了,还能主动将自己的创作思路讲给其他同学听。另外,笔者还会经常在适当时机采取小组合作式主题性探究学习,大家各抒己见,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共同得出结论。

四、设问联系生活,注重实践,符合伦理

新课标指出,要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创造美好生活,运用养成的审美素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领悟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注重美术所学与生活中的关联,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思想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五年级《奇思妙想——创意条形码》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条形码的造型上展开联想:1.它与生活中哪些物品相像?学生想到了牙刷、梳子、扫把甚至是女同学的齐刘海;2.能否运用条形码的形象创作出生活化的物品?有的学生将条形码与温度计相结合,有的将钢琴按键换成条形码等;3.如何将创作出的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有的学生将条形码设计成商品漂亮的外包装,有的设计成具有现代感的灯罩,还有的在自己的指甲上涂上条形码形状的指甲油。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

五、对学生回答反馈以有效评价。将学生疑问落在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是否体现其主体地位,是否运用美学思想独立思考问题;回答有效的不吝赞扬,给予肯定性评价;回答有偏颇的,不盲目否定,可与其展开讨论,看学生想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考方式有何闪光点。理解、关注每一位学生,构建和谐理想的美术课堂。

以美术核心素养为本位,课堂提问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传输与培养美学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问一答中彰显授业解惑的魅力。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出:“有效教学包含七个要素:创建流畅的课堂、创设温暖的学习氛围、有明确的任务导向、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创建单元知识结构。”这七种行为被视为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如果缺失了课堂有效提问来链接各项教学任务,就无法顺利推进正常的教学,也就很难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学有所疑才会有思,教师不能为了问而问,重在启迪智慧、拓展思维。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以此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