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补书机在和刻本修复中的应用案例解析
——以新会景堂图书馆馆藏《万国史记》修复为例

2020-05-14 02:05谭锦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万国刻本纸浆

谭锦华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景堂图书馆 广东江门 529100)

和刻本为日本早期翻刻的中国汉文书籍,是中国古代文献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汉籍在域外传播最活跃、最发达的一个系统。根据《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记载,国内68个图书馆收藏和刻本3 056种,新会景堂图书馆(以下简称新会馆)馆藏和刻本30种32部465册,为广东省内和刻本馆藏量较多的收藏单位之一,其中部分馆藏和刻本未被收录《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为了保护好这批文献,新会馆决定启动和刻本修复工作。

2015年新会馆以《和刻本古籍修复工艺和材料研究》为题申报了新会区科技计划项目,此项目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合作,并引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利技术纸浆补书机,特邀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肖晓梅亲临新会馆指导修复。2017年5月23日,由江门市新会区科技局组织召开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由杜伟生、周崇润、潘美娣等古籍修复保护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审查了鉴定材料,考察了现场,听取了项目技术研究报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综合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课题获新会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万国史记》整套单册的破损情况基本相似,主要为严重虫蛀,成网状粘连块状(如图1所示),单册存线断现象。下文以整部书的第一册为例,介绍这部书的修复过程。

1 《万国史记》修复前概况

图1 《万国史记》序第1叶a面

1.1 《万国史记》简介

《万国史记》二十卷为日本人冈本监辅所著,日本明治十一年(1878年)冈本氏刻本,半叶十一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框高17.4厘米,宽12.5厘米。朱内封刻“万国史记。冈本监辅编纂。明治十一年六月廿七日版权免许,冈本氏藏版。”[1]该书主要记述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民情,是近代日本第一部以汉文编纂的世界史,是晚清时期流行的早期世界史著作,在梁启超先生读书分月课程里面作为西方推荐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对于近代中国知识界和中国史学近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引入中国之后,引起了当时清末中国知识界的关注,在各种新式学堂及传统书院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利用和传播[2]。

1.2 《万国史记》装帧形式

《万国史记》全书分二十卷,十册。采用日本构皮纸(手工纸) 为制作原材料,纸纹清晰,双指帘纹,韧性强,筒子叶,开本较方正,书芯单张书叶规格为22.30×14.90厘米,单叶厚度平约值为0.053~0.144毫米,封面封底为三层构皮拓印几何纹样,厚度为0.457~0.521毫米,四边距离书芯2毫米处折回,形式与中国古籍扣皮相似[3],书芯配有皮类双纸捻,四眼装订,订线较粗,单股,丝质,丝线颜色染成与书封颜色相近,装订线离书脑距离小于其他中国古籍。

1.3 《万国史记》破损情况

该书书叶虫蛀较为严重,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属于一级破损。封面缺损,存十六卷(一至十四、十七到十八),书芯虫蛀成网状粘连成块,封面、封底扣皮因粘合剂老化、失效已剥落。丝质装订线断开(如图2所示)。

图2 《万国史记》书叶修复前

2 修复方案的制定

2.1 修复方法

目前业界常用修复方法有三种,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手工修复技术与纸浆修复技术之比较

经检测本馆所藏和刻本用纸为构皮纸,其质地比一般刻本所用纸要稍显粗厚,韧性比较好,经过洇染测试,书叶字迹不洇染,且浸泡后纸张质量相对稳定,适合于纸浆补书机修复。经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肖晓梅指导,最终选定修复方案一,保证了修复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2.2 修复方案

《万国史记》主要破损以虫蛀为主,书叶构皮纸纤维长,厚度比较大,外封为多层原色构皮纸外层紫蓝色构皮纸拓制后加压几何纹样而成,在修复封皮时要注意把封皮的几何纹样保留,封皮装帧形式为扣皮,按照古籍“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应保留书籍的时代及历史特征原则,修复完成后装订保持原特点,在原书眼装订。保留书根题字,装订线采用染回原色4#丝线单股订回。考虑到和刻本特有的装帧形式,修复师还记录修复前后的书影,反映出主要的版本信息和破损信息,遇特别破损时,还增加一些反映破损情况、破损位置的细节照片。详细地填写修复档案,包括古籍的名称、版本时代、存卷数、规格、装帧、酸碱度、书叶厚度和拟采用的修复方法。紫蓝色封皮、朱内封需做洇化测试[4]。紫蓝色封皮没有出现洇染现象,可使用纸浆补书机修复;朱内封遇水出现轻度洇染需单独手工修复处理,封皮修复后全色。

3 修复过程

3.1 修复材料选配

修复材料方面,经过分析此书除扉页外纸张纤维分析为构树皮纤维制作而成(如图3所示)。构树,拉丁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ex Vent.别称:构桃树、构乳树、楮树、楮实子、沙纸树等。《万国史记》年代久远,虫蛀成网状,PH值为6.01。由于此次修复采用纸浆补书机修复,所以不需考虑修复用补纸的厚度,只需选取PH值趋于或大于7、材质相接近、颜色协调和纤维匀净的补纸用于纸浆制作的材料,以利于文献的保存。修复过程中无需大量使用糨糊,所以糨糊浓度问题也不作详细考虑。

图3 和刻本纸张的纤维分析图(100倍)

3.2 揭书叶

根据《万国史记》文献的破损特点,基本操作为:先做洇染测试,把出现洇染的书叶用撤潮纸分隔开,再揭书签,拆除书上残余的装订线,取下纸捻,然后将粘连的书叶揭开,虫蛀后粘连成块需用口腔器(牙医刀)干揭,对于掉落的书叶碎片在干揭时及时比对上下文后,以撕成小片的构皮纸在书叶背面用糨糊固定回原位置,如果不及时把掉落的残片修补固定,到整书清理完毕后,残片就很难找回原出处,反而会对古籍造成二次损害。所以在干揭的时候必须很小心,尽量一叶一叶揭,揭完一叶后正反面剐除粘连物(如图4所示),确保虫洞周边清理干净无残留异物,书叶编号后搁在一旁用撤潮纸隔开,避免已完成清理程序的书叶互相交错再次粘连。

图4 清理书叶粘连物

3.3 修复纸浆配制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纸浆的浓度配制及使用量是修复工作的关键。首先,采用标准浓度:1克修复用纸兑500ml纯净水,把本色构皮纸与纯水按比例制成纸浆。纸浆纤维处理:利用搅拌机打浆,仔细检查纸浆纤维在水中的长度及分布情况,对于过长的纸浆纤维利用剪刀及搅拌机进行适当修剪处理,长度以不超过压纸架内网格长宽为度。

3.4 纸浆补书机修复过程[5]

在补书机内放进筛网,放进书叶,书叶背面朝上四周用深颜色塑料条挡严,封条与书叶周边的距离以刚好触碰为度(如图5所示),书根有题字需保留部分处理:封条与书根以相接0.5mm为佳,防止纸浆覆盖题字。放下压纸架,按“上水”键向纸浆槽注水,水注满后按“停止”键,纸浆使用量按计算机定量程序分析的数据,确定每张书叶需要使用的纸浆量,将定量纸浆倒入水中,按下“补书”键,抬起压纸架,把筛网与书叶在水槽中一同取出,书叶朝下筛网朝上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羊毛毡上,使用鹿皮巾在筛网上吸去多余水分后,再盖上一层羊毛毡相隔,待完成五六张书叶时上下用防水夹板夹住,放进压书机压平脱水。10分钟后取出,去掉毡子及筛网,放置于撤潮纸中至九成干,换撤潮纸,再进压书机中压平,5分钟后取出倒书叶,静置在压书板中。

外封虽无洇染现象,但由于其制作工艺原因,如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会出现分层翘壳现象,故在按“上水”键向纸浆槽注水至水刚过外封时按“停止”键,用吸管快速把纸浆吸至虫蛀缺损处,基本完成滴灌后,按下“补书”键,尽量减小拓制外封在水中浸泡时间,完成后检查缺损处纸浆量是否充足,凹陷处可随即用滴管适当添加纸浆后再次按下“补书”键,此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运用。

图5 放置塑料封胶条

3.5 易褪色纸张处理

由于朱内封为紫红色纸,遇水出现轻微掉色现象,选取手工干补技法,桌上垫撤潮纸,内封背面朝上,用笔蘸水把补纸掏出与虫洞相仿大小形状,在补纸搭口抹上糨糊,贴至虫洞,用撤潮纸吸去多余水分,把搭口多余补纸撕下,补完后换撤潮纸夹上压书板压平,装订前取出内封,用透明状雁皮纸做成筒子叶夹住内封放回原书芯处(如图6所示)。

图6 易褪色朱内封的特殊处理

3.6 装帧形式

依据“整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确定不改变原书的装帧形式和风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书的历史信息。待全部书叶完全干透后按原书口位置折书叶,小心修剪书叶,保留书根题字,去除多余毛边,摞齐。前后各加两护叶,把摞齐的书叶上下用压书板夹住,放进压书机压平。取出用尺板靠齐书口,用针锥找回原封皮订线眼,打眼,用纸捻订好书芯,装上原扣皮,恢复原单线四眼装订(如图7所示)。

图7 《万国史记》修复后

4 修复成效

4.1 节约时间成本

在传统手工修复过程中,配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馆藏补纸不多的基层单位困难尤其明显,而使用纸浆补书机确定材质后只需要配色,节省了大量时间。手工修复遇上严重破损的书叶往往一天只能修复1-2张,而纸浆补书机每日修复书叶约30张左右,修复效率大大提高。

4.2 保证工作质量

4.2.1 书叶平整度提高

纸浆补书机是利用纸浆纤维作为修复原料,利用负压将原书和纸浆纤维相互交叉连接并通过外界施加的重力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纤维成分基本不变,修复处与周边纸张纤维粘合良好(如图8所示)。

图8 样品三维纤维拍照(5倍)

4.2.2 书叶厚薄均匀,颜色一致

克服传统手工方式修复过程中因使用糨糊而出现的书口、书叶因修复或托裱而加厚、变硬等问题。由于皮纸纸浆纤维长,对于书口、书叶开裂的地方也无需手工介入溜口处理。

样品修复前后三维纤维照片,如图9、图10所示。

图9 样品三维纤维拍照(5倍)修复前

图10 样品三维纤维拍照(5倍)修复后

对书叶拍照后,运用计算机对书叶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精确计算缺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对书叶缺损数据科学分析结果一览

使用纸浆补书机完成书叶修复后,再次对三个纸样进行实验检测,利用计算机测算纸浆量进行修复的书叶,其修复处纸张厚度变化不大,如表3所示。

表3 修复前后纸张厚度变化数据情况对比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未修复处纸张厚度基本无改变,修复处厚度有少许增加或减少,幅度在10%左右。

选取书叶样本在修复前后均送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实验室检测。经检测,书叶经纸浆补书机修复后,书叶破洞周围没有搭口,没有加厚、变硬。如表4所示。

表4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实验室送检纸张样品修复前后检测数据情况对比

4.3 减少了工序

运用传统手工方式修复的书叶,同一个破洞的四周由于补纸搭茬的原因一般会高出两张纸的厚度,几十张书叶对折后,一般在经过喷水压平后,还要用铁锤锤平。而通过纸浆补书机修复的书叶是通过纸浆修补,厚薄均匀,而且用夹板在压书机里经过压平脱水,做到了既平整又增加纸的强度。如图11所示。

图11 《万国史记》书叶修复后

5 结语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籍需要在修复时根据文献破损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修复方案,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修复时间,提高修复效率,既要尊重传统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技艺进行修复。新会景堂图书馆利用纸浆补书机修复和刻本案例,是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尝试,对推动整个文献修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万国刻本纸浆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褪去喧嚣 回归理性 让纸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万国茶帮”拜妈祖
眼开眼闭查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