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整体提升流动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0-05-20 15:03司柳娟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司柳娟

【摘  要】  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被积极贯彻,课堂教学效果才会越发明显,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才会发生质变。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抽象等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系统研究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如何培养流动儿童的数学思维,并举例说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思维训练;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流动儿童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重要对象。我们一直注重培养流动儿童的思维能力,而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因此,小学数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流动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全体教师立足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围绕着教材内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策略。

一、重过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流动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正是由于这类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够成熟,像一张白纸一样任凭老师随意勾勒各种线条,涂抹各种色彩。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性格养成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老师依据流动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把控,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给学生们展示一幅小动物赛跑的画面,充分吸引流动儿童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还邀请我们大家作为比赛的解说员。谁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参赛选手的位置和顺序呢?”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在经过一番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说出小动物们的位置及顺序。这就说明唯有结合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快速有效的激发,帮助其找到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虽然,流动儿童普遍存在好奇心旺盛、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导致流动儿童在听课或者学习的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较强的专注力。但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吸引力,就会引发流动儿童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依据流动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把控,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重合作,满足学生的角色体验

流动儿童年龄虽小,但是同样拥有较强的群体性,愿意与同龄人在一起相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出团队协作的力量。时常开展一些小组合作教学,让这类学生在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流动儿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用三角形与5个圆片摆成一排,使圆片与三角形间隔排列”。然后再将全班学生分若干个小组,大家一起合作研究正确的摆放方法。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一发现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获得了大幅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以此来激活流动儿童的好胜心与进取精神,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发挥出自身潜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列出几道应用题,再将这些应用题分配给各个小组,看哪一组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解题的速度最快,合作意识最强。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维都变得异常活跃,很快就计算出应用题结果。教師可以给获胜小组发放相应的奖励,同时给其他小组送去鼓励,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己。另外,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需要教师借助外物和氛围营造出相关教学情境。因为只有在相应的氛围当中,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当中,使自身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与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适合流动儿童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与自身潜能,帮助这类学生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完善与提升,更满足了流动儿童的表演欲与好奇心,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三、重应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比较法的基本特点,依据教学需求,在阅读指导活动中科学地运用比较法,扩展学生学习视野,提高流动儿童的数学素养。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加深流动儿童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进行相关知识的对比,得出“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这一结论。还可以针对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求法进行比较,让流动儿童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另外,数形结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同样可以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学思维,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在苏教版的教材当中,就包含很多适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教学案例的讲解,可以帮助流动儿童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上,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七巧板”就是生活当中一种常见的益智工具。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利用七巧板来导入相关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带领流动儿童进行思考,在增加教学趣味性,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四、重观察,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流动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样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此,老师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紧密围绕着教材内容多开展一些实践类教学活动,帮助流动儿童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给学生播放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回家之后,模仿乌鸦喝水进行体验和观察,对数学知识的真理性与科学性进行检验与验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直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又比如在学习“乘除法运算规律”时,教师可以让流动儿童计算一下一袋酱油1.2元钱,那么5袋酱油多少钱。利用这种带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取代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乘法算式,会让流动儿童认识到生活当中处处都用得上数学,每个人每一天都会使用到大量数学知识。这样一来,流动儿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生活,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现代化情势下新型人才来说,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必备的素养。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这项素养的训练与提升。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多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些思维能力的训练项目,使流动儿童不但掌握住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还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展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小娟.在数学思维中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小学),2017(10).

[2]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

[3]陈巧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数学教学研究(教师),2018(10).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流动儿童学习行为及其优化的案例研究》(课题立项编号:D/2018/02/134 )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