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小组运用

2020-05-25 16:20范思宇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核心素养

范思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定位和占位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文科普通学科一跃升为“3+2+1”中仅低于三大主科的首选学科。并且高考分以原始分进制,这样,就提升了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高考得分最关键因素还是基于课堂,传统讲授型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和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所以,创建学科小组,发挥学生主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创建小组理念,形式到运行。希望对新课改之下历史课堂的高效性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课堂;小组创建

一、创建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占有重要位置,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从自身转变教学理念做起,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当把他们放到平等的层面,这样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历史学科小组创建区别于班级行政管理组,正常要考虑组内人员要素的构成,以历史课堂和平时表现,再遵循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意见进行划分。本着对学生负责,提高学生分数的原则,组内无论从分数还是能力水平都要兼顾,各小组之间势力要相当,大体保持均匀,以便组别之间的较量和交流。同时小组要体现适时调整的原则,组内的各种要素都要适时调整,利于激发组员的学习兴趣以及保持新鲜感。

二、小组运营

学科小组运营至关重要,是发展学生以及获取最好结果的重中之重。

1、明确小组组长职责

历史学科小组的运行过程中,老师精力有限,并且为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组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组长设置最为重要,设置组长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该生成绩上占据优势,或者该生组织能力超强,甚至该生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信服等,组长选拔后,要明确责任,组长责任不仅是帮助老师收发作业,传达任务等。在新课改形势之下,要改变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讲授制课堂转变为探讨性甚至是“生讲师指导式”课堂,所以教师根据备课组课程进度,将课程主题,课程研究范围以及课程参考资料提前发到组长处,组长依据组员能力进行分工或者通力合作,以各种形式的课题结案传回到任课教师处,最后通过课堂展览形式进行课题结项,教师加以专业知识补充和指导。所以,综上,组长的责任很重大,其实质是学科课题的推进者和建设者,

2、组员内部分化和分工

小组划分,内部成员在成绩上、能力上以及性格上一定有不同的区分,学科小组在运行中一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调动组内各种积极因素并充分涌流。按照不同学生的想法和性格,同时参考教师下发的课题,进行组内分工,组长整体协调,以民主原则为主,选出组内本次课题主持人、记录员、外联负责人和课题汇报员等,让组内每个同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他所参与的课题印象深刻,利于考试成绩的提升。

组内成员的分化是比较难解决的一件事,可能该生对本课题没有兴趣甚至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样可以从集体意识培养、分工和组内团建等各种方式将组员齐心,之后再协力。或者通过任课教师的劝导谈话,组员生活照顾等进行感化,让出现分化情绪和思想的组员及时回到组内正轨上。组员要重视实现自我的认知感,同时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活原有知识、应用自己不同智慧组合的点,从而能链接有关知识,通过学生对内控制来提高学习策略。

3、课题案例分析

课题是教师按照备课组统一进度下发的,学生接到课题后,教师首先明确本课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课题研究中的注意事项,细节处理到什么地步,可以参考的教材教辅等,学生加到课题应立即加以分工合作,找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以上是历史学科小组在课程复习中的一个简案,运行整体流畅,会出问题,不过组员内部可以有效解决,最终达成相对较好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某些已成定论或多数人所能接受的观点也有能发生变化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就应该注意观点争鸣深化。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将自己 和小组经过实践以后的体验进行归纳 整理,及时记载下来,并进行不断地提 炼总结,积累起许多丰富的资料和成果,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整理思考,写出相关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并以墙报、展报、演讲等形式展开论证,进一步总结实验成果,写出论文。

4、小组运行问题预见

学习小组是学生专业知识运行单位,学生中理解和学习能力的不足会导致课题研究过程出现大量知识点漏洞问题,导致研究过程一度进行不下去甚至中断。主要问题表现为

⑴知识点漏洞,知识出现断层。

⑵重难点不突出,过程没有深度导致结果没有深度。

⑶组长和主持人合作趋于形式,各自做自己的,导致结果有出入甚至不统一。

⑷兴趣缺失,流于形式。

⑸教师关注不够,小组运行不科学,最终结果随意。

但凡有上述问题出现,教师都应该能起到主导作用,平时重视关注,课下多次询问,结果提前知晓等。确保最终展示的结果是有用并且有意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小组的创建是保证课堂高效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所以,教师适当放手,使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让学生迁潜移默化的接受学科素养所要求的能力和目标,最后在高考考场上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取得最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陈飞.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 《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32期

[2]苏晓军.历史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第09期

[3]单汉炎.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教书育人》2004年第02期

[4]黄成刚.中学历史课堂深化教學之浅见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年第04期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核心素养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