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规划研究

2020-05-26 06:38张蒙蒙髙绘菊崔为正于东明王彦文
中国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园蚕桑鱼塘

张蒙蒙 髙绘菊 崔为正 于东明 王彦文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是基础产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的“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1]。

蚕桑产业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在如今这个飞速创新发展的时代,按照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创新。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提出蚕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立桑为业,拓展提升”[2],即以桑树为核心,广泛开展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促进蚕桑产业由单一的栽桑养蚕向多元化高值化利用转变,实现蚕桑产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的融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研究员在多年从事蚕桑资源多元化高值化利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生态蚕桑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生态蚕桑产业发展的常见模式,对于推进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在所有生态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中,以蚕桑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业模式发展较快,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蚕桑产业三产融合的成功范例,如山东省夏津县的颐寿园、江西省南昌县凤凰沟的丝绸博物馆、广东省广州市的花都宝桑园和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丝绸小镇等[4-7],为蚕桑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蚕桑生态旅游业还存在着规模小、游客参与度低、结构单一等问题,生态园建设存在缺乏理论指导、低水平重复,尤其是无系统规划设计等问题[8]。

为此,本文通过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规划设计实践,具体分析了基于蚕桑主题的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问题,希望为我国蚕桑产业振兴和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齐河县概况

1.1 区位与资源优势

1.1.1 区位优势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地处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与济南市隔河相望,距青岛、济南、太原、郑州、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客源丰富的城市均不足500 km,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齐河县总面积1 411 km2,总人口78万人,辖2乡11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齐河县有8个高速出入口,是全国高速公路密度较高的县之一。从齐河县驾车15 min可抵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从齐河县穿过的有308国道、309国道及101、316、324等3条省道,有京沪(北京—上海)、京福(北京—福州)、济聊(济南—聊城)、青银(青岛—银川)、济南绕城北环等5条高速公路,有京沪(北京—上海)、济邯(济南—邯郸)、太青(太原—青岛)等3条铁路,齐河县拥有发达的外部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强,区位优势明显[9]。

1.1.2 资源优势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物产丰富,县境内沿黄河62.5 km,年引黄河水2.5亿m3,地下水储量25亿m3,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充足,煤储藏量达60亿t。齐河县素有“黄河明珠”的美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齐河县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徒骇河水系,流域面积1 361.61 km2,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适宜植物生长,更适宜人群避暑和康养。齐河县人杰地灵,县城驻地乃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地,因此得名“晏”,并筑城修宅,谓之“晏城”。晏婴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英才辈出,如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挑粪工时传祥、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祥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9]。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齐河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全县按照“五个围绕”的方针,构筑起以林、牧、桑、菜为主的四大产业化体系,培育了林业、畜牧、蚕桑、蔬菜、水产、粮棉六大绿色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四柱擎天”的产业格局[10]。齐河县蚕桑产业基础雄厚,2000年,全县桑园总面积曾达到2 733 hm2,是山东省蚕桑生产重点基地县。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蚕桑产业步入了稳定发展时期[11]。

1.2 齐河古晏农庄现状

1.2.1 土地利用 齐河古晏农庄位于齐河县城西3 km处,占地面积20万m2,基本呈南北长500 m、东西宽400 m的长方形。农庄现以多处自然水塘、林地为主,原种植葡萄地块已经荒废,原种植冬枣地块现已栽植银杏,路边零星栽植有景观果桑,园区内有酒庄1个,建有动物观赏区1处,饲有羊驼、鸵鸟、孔雀等观赏动物。农庄周边则为大面积的农田,为项目区发展农业生态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1.2.2 基础设施 农庄大门入口处有1间红砖瓦房咨询处,距咨询处30 m左右有2排用以待客和员工居住的简易平房,动物观赏区有2间棚舍,酒庄也是简易的红砖瓦平房。农庄现有的房屋建筑整体上较为简单,缺乏建筑特色,无法满足使用功能需求,需根据农庄主题文化内涵进行改造。

农庄现有的主干道路为4~6 m宽度不等的生产性水泥路,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现状的要求,但农庄田间道路大部分为砂石土路,且道路两旁绿化建设不完善,整体上等级较低,需根据景观生态需要进行调整规划和改造。

农庄散布有4个自然水塘,总占地面积约60 000 m2,且与徒骇河水系分支流相连,水资源丰富,水质好,需根据景观美学、桑基鱼塘生态产业链设计和建设需要进行维护和改造。而且,农庄的供电设施完善,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2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

根据齐河古晏农庄的现状,以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产融合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农庄重点发展领域进行系统耦合与布局,突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对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对“桑基鱼塘”这一循环农业模式的区域规划,同时将农庄科学分区,逐步将规划区打造成一个集循环蚕业、创意蚕业、蚕事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蚕桑生态园。

2.2 目标定位

根据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以及乡村振兴和康养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将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总体建设目标定位为,以种桑养蚕和鱼塘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为主导,以传承“一带一路”蚕桑丝绸文化为骨架,以蚕桑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并配套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探索出一条相对独立、循环农业产业链相对完整、能够自我循环发展的新道路,使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成为集蚕桑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零污染循环农业型蚕桑生态园,成为全国蚕桑农业生态园示范基地。

2.3 总体规划布局

根据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土地利用现状,据其功能按照“一带、两心、两馆、三区”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图1-2)。各功能分区占地面积如表1所示。“一带”是指滨水生态景观带,“两心”是指游客服务中心和蚕桑产品研发中心,“两馆”是指养蚕技术馆和丝绸博览馆,“三区”是指桑基鱼塘生态区、桑树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

图1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总体平面布局图

图2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功能分区图

表1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功能分区占地面积

功能区块规划面积/m2占总用地比率/%滨水生态景观带65 00032.50游客服务中心7 5003.75蚕桑产品研发中心7 0003.50养蚕技术馆7 0003.50丝绸博览馆8 5004.25桑基鱼塘生态区35 00017.50桑树种植区40 50020.25葡萄种植区21 50010.75其他生态绿化部分8 0004.00

3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功能分区

3.1 入口景观区

在入口景观区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大门、入口广场、停车场等入口服务设施,以突出其作为进入生态园的交通集散场地的重要性(图3)。入口景观区的建设要展现出自然生态之美,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要以石料、木材等天然材料为主,传统古典的造型更能凸显出蚕桑文化的韵味,旨在从入口的建设便可为游客展现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主题文化内涵。在入口处通过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来减缓游客入园的节奏,使游客放缓步伐以充分感受自然生态之美、回归自然之喜悦。

图3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入口景观区意向图

图4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游客服务中心意向图

3.2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入口西侧,集办公、住宿、餐饮、娱乐、聚会于一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采用原木、瓦砾、石材等材料进行建造,外表古朴、院内布置精细(图4)。游客服务中心前为入口绿化带,视野开阔,后面是滨水生态景观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绿色平衡。在游客服务中心西侧的瓜果藤架下,设置野餐区域,使游客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零距离亲近大自然。

为营造绿色健康的蚕桑主题生态餐饮,通过创新出的桑叶宴、全鱼宴、莲藕宴、瓜果飘香宴等特色宴席和自行开发的桑椹汁、桑椹酒、葡萄酒、桑叶茶等保健饮品,将更多的蚕桑文化元素以及绿色健康的理念带上餐桌,顺应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

3.3 蚕桑产品研发中心

蚕桑产品研发中心将依托生态园原生企业的古晏酒庄而建设,全面负责园区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图5)。古晏酒庄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白酒酒庄,其生产车间位于东部桑树种植区的中心位置,四周桑树成荫,与办公及生活区域完全隔离。生产车间布局合理,对生产质量及现场卫生要求高、管理严,完全符合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

图5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蚕桑产品研发中心意向图

图6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养蚕技术馆意向图

蚕桑产品研发中心现已成功研发出了桑椹酒、雄蛾酒、葡萄酒、桑椹干、蚕丝被等产品并已投入生产,正在进行蚕桑特色餐饮及相关衍生产品的研发,将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养蚕技术馆

养蚕技术馆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北侧,约有2/3的面积建造于桑基鱼塘上方,与鱼塘完美切合,更好地实现循环农业产业链模式(图6)。养蚕技术馆以展示、示范现代蚕业生产新技术为主导,同时兼具传统蚕桑产业的优质蚕茧生产功能,包括人工饲料加工车间、小蚕人工饲料育车间、大蚕饲养车间和蚕茧加工车间等,全部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进行蚕茧的生产及管理。集成近年来研发的颗粒人工饲料加工技术、1~3龄小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4~5龄大蚕草本式栽培桑条桑育技术、熟蚕自动上蔟机械化采茧技术、蚕病综合防控和蚕桑综合经营技术,实现蚕桑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大幅度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工效和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周边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现代蚕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蚕桑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蚕桑产业从业者参观学习的示范基地。

3.5 丝绸博览馆

丝绸博览馆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中部,其建设内容以传承蚕桑丝绸文化为主线,以科普教育为串联,深入挖掘丝绸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图7)。

图7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丝绸博览馆意向图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自黄帝时期至今已延续五千余年,丝绸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7]。丝绸的基本原料是蚕丝,蚕桑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丝绸。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带着主要货物丝绸出使西域,正式连通了闻名全球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贸易通商大道[12]。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在博览馆内通过壁式立体丝绸织构线路图,展示中国古代连接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丝绸商业贸易路线,路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使游客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统丝绸文化知识和蚕桑丝绸的形成与发展历史。通过活体实物展示蚕的一生,科普养蚕知识,打造中小学生校外研学游基地。游客通过亲身体验采桑养蚕等蚕事过程参与蚕俗文化活动,加深对博大精深的古丝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还可以在馆内举办以蚕桑丝绸为主题的“摄影比赛”“丝绸技艺展”等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文化活动。此外,还可以展示园区开发的蚕桑丝绸系列产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3.6 桑基鱼塘生态区

桑基鱼塘生态区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中西部,该区域占地面积较大,视野开阔,将形成独特的循环农业景观模式(图8)。中国先民遵循植桑、养蚕、蓄鱼的生产规律,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形成了以“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为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桑基鱼塘。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4月19日正式授牌位于我国浙江省湖州市的桑基鱼塘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这对于深入挖掘蚕桑产业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元素,积极打响蚕桑生态文化品牌,加快推进蚕桑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贯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8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桑基鱼塘生态区意向图

在桑基鱼塘循环生产系统中,桑树作为生产者,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桑叶和桑椹[14]。桑椹可用于游客采摘和销售,也可用来作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加工;桑叶用于喂蚕,使营养和能量沿着食物链传给家蚕,家蚕吃了桑叶后产生的蚕沙、蚕蛹投放到池塘中,作为鱼塘喂鱼的饲料;蚕蛹也可用来作为天然绿色食品加工。鱼塘内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藻类和各种有机物质,使其转化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质混合在塘泥中还原给桑基。桑树在经历四季变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桑叶和枯枝自然落到塘基上或鱼塘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使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盐类,释放到土壤中,被桑树重新吸收利用,这一过程属于新一轮的物质循环活动。

桑基鱼塘为长60.0~80.0 m,宽30.0~40.0 m,深2.5~3.0 m的矩形,坡比为1∶1.5。为了利于调节塘水、投放饲料、捕鱼、运输和挖掘塘泥,以及条桑的栽培管理、桑叶收获等作业,应将鱼塘挖成基与基相连的并列式渠形鱼塘,并建有进出水总渠和宽度为2.0~3.0 m的内部道路。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身体验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循环农业,还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物我两忘的垂钓乐趣。

3.7 桑树种植区

图9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桑树种植区意向图

桑树种植区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东部,属于园区中面积较大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区块,游客可以通过蚕桑产品研发中心(原古晏酒庄)进入桑树种植区(图9)。该区域共分为3个功能片区,其一为果桑种植区,位于桑树种植区的入口处。桑椹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桑椹又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降血糖等重要药理作用。当地桑椹的成熟期为4—6月份,正值春暖花开的旅游旺季。作为世界上研究热门的能保健、充饥的第三代水果,桑椹自然成为应季的热门水果,深受人们喜爱。这个时期定期举办桑椹采摘节,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加。游客通过自己动手采摘收获,既能观景又能享受丰收的喜悦,让常年穿梭于高楼大厦的城市居民充分体会放松身心、休闲养生、回归自然的感觉。接着进入桑树品种种植园区,这里栽植着国内外200余个品种的桑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桑树品种资源库。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地方桑树品种、多姿多彩的果桑品种、造型奇异的景观桑品种等,通过讲解可丰富游客的蚕桑专业知识,加深对桑叶保健功能的认识。最后来到面积最大的桑树草本式种植区,这里也是蚕茧生产用桑区。该区域采用高密度草本式栽培技术,栽植有4个高产杂交桑品种,所有栽培管理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桑树栽培管理和桑叶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与养蚕技术馆展示的现代养蚕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蚕桑生产技术体系。

3.8 葡萄种植区

葡萄种植区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北部,与西翠湖相邻,也是园区内面积较大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区块之一(图10)。中国作为世界上较早栽培葡萄的国家之一,先秦时西域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大宛葡萄品种,随后内地葡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有关葡萄和葡萄酒的文化在中原铺展开来[15]。葡萄是一种世界性水果,花期在4至5月份,果期在8至9月份。齐河县年平均气温13.4 ℃,降水量622 mm,日照时数2 678.9 h,无霜期217 d,日照充足,适宜栽种各种早、中、晚熟葡萄品种。

图10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葡萄种植区意向图

口感酸甜的葡萄,营养价值也很高。有研究发现,葡萄比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阻止血栓的形成,可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和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16]。通过葡萄的种植、采摘和加工,不仅可以和桑椹采摘形成时间互补,还可以充分展示园区的生态养生特点,并增加经济收益,让游客通过亲身劳作,享受采收农产品的乐趣,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3.9 滨水生态景观带

滨水生态景观带位于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的西侧和北部(图11)。西翠湖中建一小岛,岛上建有休憩亭,面向水面敞开。正如王维在《辋川集·临湖亭》中写的“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样,徐徐清风迎面吹来,游客可泛舟湖上,也可于湖中亭内饮一道桑椹酒,品一盏桑叶茶,沿水垂钓,让游客脱离城市的纷繁俗事,尽情享受青葱绿水、鸟语花香和轻松垂钓给予的淡然与宁静。再现李清照《如梦令》中所描述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景象。滨水生态景观带与西翠湖上的游人木舟动静结合,以曲折的园路为观光游览路线,湖上泛舟,品荷香四溢,观风荷晓月,摘荷叶莲蓬,营造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使游客有回归自然、流连忘返之感。

图11 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滨水生态景观带意向图

4 小结

齐河古晏农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深厚,为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条件;同时,农庄交通方便、道路与电力设施完善,并建有池塘等基础设施,为探索生态园规划建设的特色,打造与众不同的蚕桑农业生态园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生态园规划建设的宏观规划,明确了其目标定位,特别是重点进行桑基鱼塘生态循环产业链这一功能区的建设规划。最终,分别将生态园总体及各功能分区规划策略应用于实践,对齐河古晏蚕桑生态园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设计,蚕桑生态园为游客全面体验传承蚕桑文化、科学生态养生,同时也为现代蚕业技术展示、蚕桑产品多元化开发和蚕桑产业振兴构建了新的平台。预计园区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00个,日接待研学游小学生500人和普通游客1 000人以上,园区设计使用寿命50年,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背景下展现出了旺盛蓬勃的活力和光明灿烂的未来,更是赋予了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而蚕桑丝绸产业作为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的产业,更应紧抓此机遇,以蚕桑丝绸文化为引领,传承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借“一带一路”东风,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

基于蚕桑主题的农业生态园规划最终目标是引导我国蚕桑产业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并对未来蚕桑农业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提供一种全新的指导思路。本文主要侧重

于园区建设内容方面的研究,在局部规划层面,缺乏对蚕桑内部各方面循环农业模式的规划研究;园区建成后,对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整体性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将是今后进一歩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生态园蚕桑鱼塘
鱼塘的面积
当周生态园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中德投资合作与隐性冠军论坛在中德生态园举行
植树
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