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导游实务》中的实践

2020-05-26 14:12叶晨曦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叶晨曦

摘 要:课程思政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导游实务》课程思政的建设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任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课程教材的思政资源挖掘不够;三是教材话语未很好的转变为教学话语。在此基础上,从提升任课教师的重视程度;深度挖掘《导游实务》的思政资源;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上海在2014年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建设和实践,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意义,可以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汲取的同时不断满足精神需要,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 《导游实务》课程思政的现状

《导游实务》这门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很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的带团程序和技巧,是导游人员步入导游门槛的指引课程。在这门课程里面,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在没有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授课老师也进行了课程育人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对专业课程育人的认识教浅显,对专业课程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所以,在该课程中与思政进行紧密相连的章节相对比较少,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导游实务》课程育人的体系。

2 《导游实务》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2.1 任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相当长是时间内,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的思想素养的提升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院系的学生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学生实用性的知识技能,把素质教育和技能提升完全割裂开。对于《导游实务》课程老师而言,也往往更加重视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的讲解,对导游职业素养这一块内容不如技术内容部分讲解的深入和透彻,因为相对于整本教材而言,这一两个章节能出题的知识点实在有限,只需要简单的死记硬背,不需要更多的灵活掌握。完全以考证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会带来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老师讲课内容选择的简单粗暴。

2.2 课程教材的思政资源挖掘不够

《导游实务》课程的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思政资源挖掘有限。有的就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老师直接对本宣科,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引申,更不用说旁征博引,进行思想素质的链接。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导游实务》课程思政点的匹配方面的文章,说明这门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该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够的原因在于:一是挖掘的主动性不足;二是课堂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不了解现状,或者市场信息获取滞后,无法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三是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工作量很大,实际上需要思政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协同工作,利用双方的专业优势,进行深入讨论,建立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需要更多部门的协调,这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难度。

2.3 教材话语未很好的转变为教学话语

因为现在大学生开始步入0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态度、社会氛围、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话语也要适时而变。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可以提升课程传递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的获得感,坚持话语内容重构与话语形式转换的辩证统一,扩展学生思政教育良好体验的突破口,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在《导游实务》的课程教学中,以考证为导向导致教材的话语权很重,再加上部分担任《导游实务》课程的老师自己没有带团资格,没有跟团的实践经验,所以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依赖教材,依赖教材的案例、数据、图表、课程设计等,个人无法根据亲身体验的实践案例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也就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话语不能很好地转变为教学话语,会导致课程的枯燥无味,因为对于《导游实务》这样的课程,都是文字表达,没有难懂的公式和计算,如果学生自己单纯的看书阅读,也应该可以看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所以,教师授课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读,而是把教材内的内容延伸、扩展、发散,带给学生对课程的思考,对行业的洞察和对专业的认知。

3 《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3.1 提升教师对《导游实务》课程育人的重视程度

专业课教师对《导游实务》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抛去专业课程重在技能提升的错误观念,把专业课程育人切实贯彻到每一节课堂上。专业课教师的重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职业素养,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政治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肩负着课堂育人的重任,这种育人的责任意识需要坚持不断地培养。比如本教研室或者本系部可以进行专业课程育人的授课教案评比、授课案例大赛、教师讲课比赛,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活动激发老师进行课程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以赛促学,通过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并且要持之以恒多次举办,将专业课程育人成为专业授课的常态。二是学校设置专业课程思政专项课题,促进老师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把课程思政做成系统性的工程,以此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

教师要胸怀大局、把握趋势,有大格局,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三是要建立制度,对课程思政课程建立量化指标,进行课程思政课程的指标的权重赋值,从制度上强化对课程思政,进而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积极主动性。

3.2 深度挖掘《导游实务》的思政资源

《导游实务》课程按照郑州大学出版社的教材编写体系,一共是12个章节。实际上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挖掘出课程思政资源。比如第一章(导游服务),通过旅游产生的历程(古代的旅行和向导、近代旅游的诞生和商业性导游的出现、现代旅游的发展与导游队伍的壮大三个阶段),引導学生对旅游业的思考,理解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同感,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旅游行业的热情。第二章(导游人员),导游人员的概念包含三个内容(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游客提供服务),这个概念里面实际上体现了国家和行业对导游这个职业的规范,要求导游人员带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树立导游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对导游人员职责的学习,树立导游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三章(团队导游服务程序),在服务程序中导游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游客提供服务,这要提醒导游人员要有合同意识,为游客服务不能随心所欲。在带团的过程中,地陪、全陪和领队是一个集体,导游人员必须有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自我,这实际上都是对导游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第四章(散客导游服务程序),对待散客既有和团队相似的地方,又有区别,所以,导游人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对待,这体现了导游人员要培养灵活的工作能力。第五章(导游服务质量),导游服务质量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水平,所以导游人员要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第六章(导游服务礼仪),礼仪是服务的基础,是服务效果提升的支撑,导游人员要以礼待人,树立彬彬有礼的职业形象。

3.3 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变,需要课程教师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非常熟悉教材,对教材熟悉才能发散思维,才能举一反三,否则只能对着教材生搬硬套,无法旁类触通。二是要增加实践经历。《导游实务》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案例,由于教材案例的陈旧性和滞后性和雷同性,授课教师要从实践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好案例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实践中发现的,所以,授课教师要经常接触实践,实践出真知。三是要开拓视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补充新鲜血液,新的教学手段比如慕课、翻转课堂、校内实践、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种教学手段参与其中,时刻让学生对课程保持新奇感和热情,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德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的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04-107.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