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助力初中语文写作

2020-05-30 10:48姜雪华
学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姜雪华

摘要:读书破万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读深入推进,无论是从阅读的兴趣还是阅读的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全面推进的话,学生不仅能切实有效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助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一体两面,没有孰轻孰重之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抓学生的阅读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读写能力双重提升,语文素养才能显著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应用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升,确保学生写出真挚动人的文字。

一、精读课文内容,开展仿写训练

仿写训练是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一特性迁移到写作训练中,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积极训练的结果。如果教师采取以读促写的策略,利用精读的方式为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创作手法等内容,就会给学生以写作的启示。在这一前提下,再组织相应的仿写训练,就能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以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朱自清独特的语言风格。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以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为文章平添了许多诗意性和生动性。在作者的笔下,春天仿佛有了生命力,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季节。这篇文章的独特写作手法就值得学生借鉴。这出现了一个仿写的契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还能起到练笔的作用。此外,由于初中阶段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是写景叙事文章,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利用《春》这篇课文训练学生,要求学生选择“夏、秋、冬”任意一季进行仿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写景叙事文章的诸多技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读写双重发展。

二、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一个由阅读行为引发的质变过程。这里说的阅读绝不仅仅是指课内教材的阅读,更是着眼于课外经典作品的阅读。如果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写作能力。事实上,在实施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阅读范围进行延伸,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知识积累,更需要向课外積极扩展。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经典文章,这些经典文章往往选自某部经典作品。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牵引学生的阅读行为,让学生从阅读作品的局部到阅读整部作品,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智取生辰纲》教学为例,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水浒传》这部作品。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智取生辰纲》的前因后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这对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水浒传》属于古典名著,其中有大量精彩的片段值得学生精读,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景阳冈打虎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既能积累大量的古典小说的用语,也能够学到作者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经典名著。通过阅读名著,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写作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积累好词佳句,增强文章风采

初中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文辞精美、哲理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原因在于其中的词句非常优美,带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揭示文本的语言美,促进学生的积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增强文章风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更需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词句,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词句的独特魅力,进而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进行灵活自如的运用。

在教学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比如作者在原文中这样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停顿,为学生预留品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品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心情。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将父子别离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作者的语言极平淡,但是却将那种父子深情写得入情入理、真挚感人。在品读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真挚感人的文字,同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比如有的学生在写与亲情相关的作文时,就将朱自清的这一句话灵活运用。他是这样描绘的:“我的家在很远的地方,所以平时只能住校。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每次回家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矛盾心情的影响。一方面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可是在返校的时候又感觉十分难受。尤其妈妈来学校送我的时候,就感觉时间格外的残忍。当我来到校园,回身寻找妈妈的身影时,却发现她早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消失不见了。当我拖着行李来到宿舍,眼泪不知不觉间落下了。”从这一文段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用心去感受、去记录,而且有了经典文段打底,文章的文采直线提升。每一篇经典作品都值得细细品读,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将经典作品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就会在未来的学习中点亮某个写作的瞬间。

四、拓展文章空白,实施以读促写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存在一定的留白现象,这些留白处值得教师深入挖掘。通过扩展文章空白,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还能产生写作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空白处进行填补,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真正落实以读促写的目的。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无形中巩固学生的阅读所得,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教学《故乡》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先通读文章,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主要采取的是时间顺序,围绕着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一顺序开展写作。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小说三要素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从故事情节、环境描述以及人物描述三个方面深度解读文本。此时,学生已经对文章具备了初步感知。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从作者与闰土以及先生的对话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此时教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想象,假设作者、杨二嫂、闰土、宏儿和水生出现在今天,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的人生又会有怎样的转折?要求学生遵循作者思路,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故乡新谈”,这样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积极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策略不可能一朝一夕见成效,需要长期坚持。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在品读中发现写作契机,为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阅读写作双重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